天天看點

熊玲:論主體性與沖突感 (上)

作者:熊玲

沖突感的困惑與誘惑

熊玲:論主體性與沖突感 (上)

榮格總是那麼溫和的犀利:人類真正的生活乃是由無情對立的情感所組成——日和夜,生與死,幸福與災難,善與惡。我們甚至不能肯定誰能壓倒誰,善良是否能戰勝邪惡,或快樂能否戰勝痛苦。生活就是戰場。它過去一直是這樣,将來也會是這樣;否則,生活就會結束。

讀榮格,總能觸發我對“人性本沖突”的再感受再認識。

熊玲:論主體性與沖突感 (上)

1,沖突感的悲歡

人們最熟悉的體驗莫過于沖突感,主要指兩方面:内心沖突,兩難選擇。這兩方面既有關聯,也是獨立存在。關聯好了解,因為心理沖突(也叫願望沖突),是以選擇難。可很多情形是,你無需做選擇,依然體驗着内心沖突,如在失眠,或交往,或琢磨很多事情等時候。

沖突感的滋味挺混沌,但總體上令人不好受。因它所呈現的主要情感是焦慮,一種思維打仗,能力被卡,自我被分裂在兩個世界的感覺。諸如對啥啥啥,既有信心,又充滿懷疑,既想好好過,又總是過不好...被通常認為是活得太複雜、太糾結。

也正因為沖突感不好受,暗示了一種痛苦,甚至暗示了沖突糾結的人的性格不好,是以有人,事實上确有很多人很讨厭,很害怕這一痛苦,故為擺脫苦,便凡事力求回避沖突、沖突,幾乎成了他們的行為準則。不會說“不”的人大概屬這類型。相反,有人挺喜歡沖突糾結,如電視劇“不完美受害者”中的霸道總裁為緩解自己的道德焦慮,而向他最信任的律師朋友林阚道心聲:我承認我喜歡趙尋,我追求她,絕不是因她年輕有姿色,我喜歡看她糾結的樣子,我能看見她内心裡面倫理道德、獨立自我、貪婪拜金,幾種力量-人神交戰,打成一團,我覺得太刺激了。我們細想,生活中其實不乏這類人。

熊玲:論主體性與沖突感 (上)

沖突感深具誘惑。沖突的本質是對立,至于矛和盾是否對立統一,是另回事。但正因它們本質上對立,才具張力,張力本身就是吸力,猶如光和電,能刺激人的神經,喚起人的好奇、緊張、亢奮、存在感等情感。沖突的是,沖突似有另一本質:非對立,如硬币的正反兩面,既不統一也不沖突,隻是各自呈現的“自我”不同。

許多一體兩面的東西,并非它的哪個面,優于或大于另個面,而是平行,互為依賴,互為主客體的關系。是以可說,沖突體抑或沖突感,其本身就是聚困惑與誘惑的場,一種看得見,也看不見的關系場。

此關系換位到人(主體),以及人性本沖突這一視角,隐喻了主體自身是N多層面的沖突關系,和沖突感混藏的誘惑。通俗講,人是賤皮子,對越是具悲劇性的所謂危險、詭異、受苦之類的事,越趨之若鹜。這也隐喻了沖突與沖突感混藏的誘惑,不僅是對立的張力,還包含了非對立的差異和神秘。不然,為何文學影視作品裡那些越具争議,越複雜多面的角,越那麼吸人眼球?故事的沖突越離譜,情感沖突越波瀾壯闊,才越能誘人沉醉其中?而現實裡,也隻有當人去經曆、去完成那些難度高,差異大的目标過程中,才會經驗到種種高峰體驗,因那裡面飽含成就感、掌控欲、存在感...的滿足。或許,人對痛感與快感的迷戀是同一回事。

相對于嬰兒來說,唯有與母親稱得上“一體兩面”的共生關系。生活中不同類型的親密關系,也唯有愛情關系像母嬰關系,屬純誘惑的甜蜜共生,因它消解了對立與差異,隻有安全和溫暖感。這就能了解,為什麼人在婚姻、閨蜜等關系裡,會感受到意想不到的種種挫敗的沖突沖突,而在戀愛時,隻會感受到嬰兒般甜蜜共生的幸福。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