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經内科的“消防隊長”

作者:濮陽網
神經内科的“消防隊長”

鄧建中

從醫35年,先後在北京宣武醫院神經電生理室、衛生部北京醫院神經内科、北京宣武醫院神經介入治療中心進行神經内科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殊獲省、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學術學科帶頭人”“科技領軍人物”等榮譽稱号;臨床經驗豐富,擅長神經内科及神經介入相關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擅長診治各種原因引起的頭痛、頭暈、腦血管病、重症肌無力、帕金森氏病、神經介入相關性疾病和肌肉病;神經内科多疑難雜症,總能快速準确地找出症結不說,還總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與患者及患者家屬溝通;重視傳幫帶,鼓勵年輕人比學趕幫超……

神經内科的“消防隊長”
神經内科的“消防隊長”
神經内科的“消防隊長”
神經内科的“消防隊長”

鄧建中的證書

他是市安陽地區醫院(以下簡稱“地醫”)神經内一科主任醫師鄧建中。

“上周五,我們提前打聽好了鄧大夫的坐診時間,特意趕來挂了他的号。這才用了三天藥,症狀就明顯見輕了。花錢不多,效果卻好得出奇。俺爸說,這回算是找對了醫生。”10月23日,在地醫神經内一科,來自林州的孟女士說。

孟女士告訴記者,一年前,她父親出現頭痛、心慌、肚子不舒服等症狀,接連到多家醫院看病,都說沒有大問題。但錢沒少花,藥也沒少吃,到頭來卻根治不了。一發病,會頭暈,呈天旋地轉,伴以劇烈的心絞痛。慕名來找鄧建中看病的時候,别說各種檢查單都可以裝訂成書了,各種影像資料也已積攢了厚厚一沓。經仔細視觸叩聽,鄧建中認為,孟女士的父親屬于軀體化障礙,是神經系統紊亂導緻的結果。他給患者用了一些調節神經的藥,症狀明顯好轉,再鞏固一下就可以出院了。

見有記者采訪,與孟女士父親同病房的宋大娘說,來地醫前,她也去過多家醫院,都沒看好病,直到遇到鄧大夫,病情才得到改善,兒女已給她辦出院手續去了。

神經内科的“消防隊長”

鄧建中在為患者檢查病情

宋大娘今年63歲,因與鄰居發生口角生悶氣,導緻雙眼突然閉合不全,伴以頭暈、言語欠流利、大小便障礙等症狀。醫生在了解前因後果後,便給她開了一些寬胸、順氣、疏肝方面的藥物。像寬中順氣丸、木香順氣丸什麼的,她沒吃一籮筐,也得有幾十上百瓶了,越吃越氣不順,越調理胸越悶,幾近于失語,開始出現雙側周圍性面癱等症狀。檢查發現,宋大娘的血正常、尿正常、肝功、血糖、血沉均正常,頭部CT掃描也未見異常,但頭部磁共振顯示,她的T1 權重象見雙側橋腦基底部有低信号,T2權重象則呈高信号,診斷為雙側橋腦梗死。經神經細胞活化劑、血管擴張劑、抗血小闆聚集等藥物治療調理,宋大娘逐漸恢複語言表達能力,其他症狀也一天天見輕了。

“宋大娘的病竈早已形成,”地醫神經内科副主任醫師謝娜說,“生悶氣隻是一個誘因。多虧她找到我們鄧老師了,要是還繼續沿着開胸順氣的思路治下去,後果将不堪設想。”

謝娜說,不被表象迷惑,不迷信已有的診斷結果,甚至也不盲從所謂的專家學者,堅持去僞存真、推本溯源,是鄧建中一以貫之的行醫風格。

謝娜是個90後,也是地醫最年輕的副主任醫師之一。她告訴記者,她能在完成碩士學業後又攻讀在職博士課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鄧建中的言傳身教。“鄧老師常給我們說,學無止境。隻有時時當學生,才能事事成先生。”謝娜說。

“在醫院,”另一名叫何昕的年輕醫生接過話茬說,“對一個同僚最尊敬的稱呼,不是‘主任’,也不是‘科長’,甚至都不是‘院長’,而是‘老師’。一聲‘老師’,飽含着發自肺腑的認可、敬重、追随與愛戴。我們都心悅誠服地喊他老師,就是因為他傳幫帶帶得好。”

“當然,”何昕頓了頓,又莞爾一笑說,“我們有時候也會稱鄧老師為‘消防隊長’。”

神經内科哪來的“消防隊長”?這個自然也有來曆。

在地醫,神經内科是個大科,有6個科室。不僅是整個醫院的“王牌”科室,也是省、市重點培育學科,全國首批神經内科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基地。6個科室雖然各自獨立、互有側重,有的專攻腦血管病、癫痫,有的善治眩暈病、帕金森病,有的負責術後觀察、康複,但神經内一科涵蓋的業務範圍最廣,而且擔負着協調全科室穩步運轉工作。幾十年如一日深耕于神經内科領域,診治過多種疑難雜症,經驗豐富,鄧建中這個神經内一科的主任,哪裡有急難險重任務,他就到哪裡去。有一次,另一個科室收治了一名急性基底動脈閉塞患者,因其血管病變程度嚴重,無法進行正常血管内介入取栓手術。鄧建中一邊給大家打氣,一邊另辟蹊徑,成功從頸内動脈—後交通動脈—大腦後動脈—基底動脈逆行入路造影,然後交換導絲,再把導管送達基底動脈血管内進行取栓手術。介入科手術,多在X射線下作業。X射線輻射性強、危害大,整個手術過程,醫生要穿一套20多斤重的鉛制防護服,俗稱“鉛衣”。一場手術下來,年輕醫生都會累得虛脫、汗流浃背,鄧建中都57歲了,依然氣定神閑、談笑自若。“這也沒啥訣竅,”他說,“平常多鍛煉身體就行。”

謝娜、何昕都說,她們這些年輕醫生之是以能夠快速成長,各自獨當一面,就在于身後有個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好老師。他放手不放眼,每當大家遇到棘手的難題,比如在手術台上突然出現意外情況,又比如患者突然休克,他都會在第一時間出現,救場、救急、救命,就像專門滅火的消防隊員一樣。日久天長,大家送了他這麼一個親切的外号——“消防隊長”。

神經内科的“消防隊長”
神經内科的“消防隊長”
神經内科的“消防隊長”
神經内科的“消防隊長”

鄧建中的證書

鄧建中還有一個兼職——南樂縣近德固鄉衛生院榮譽院長。

2020年3月,鄧建中參加市委組織部“三大指導員”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活動,對口幫扶南樂縣近德固鄉衛生院。3年來,他風雨無阻去衛生院講課、示範操作、手把手教年輕醫生視觸叩聽。他對衛生院的醫生說,不管是你們現在看不了的病,還是以前看不了的病,隻要我來坐診,隻管把病例報告和病人一塊送來就行。

一個周末的黃昏,鄧建中從南樂回家。路上突遇暴風雨,他緊趕慢趕,總算在晚飯前趕到了家。可剛端起飯碗,手機響起來,近德固鄉衛生院收治了一個急性腦梗死患者,請他安排一下,看能不能盡快來地醫做手術。作為一個資深的神經内科醫生,鄧建中深知,腦組織是人身上最脆弱的器官之一。一旦發病,意味着每延遲一分鐘救治,就會有190萬個腦細胞壞死;每延遲一秒鐘救治,就會有數十億神經元凋亡,是以搶救急性腦梗死患者,必須刻不容緩、分秒必争。

就近救治是治病救人的第一要義。為争取彌足珍貴的分分秒秒,也為節約患者醫保報帳費用,鄧建中也顧不上吃飯了,一邊讓衛生院就地待命,一邊給科裡的範仲鵬、謝娜等得力助手打電話,讓他們帶上器械,連夜跟他下鄉出診。屋外電閃雷鳴,驟雨不歇,他妻子有些心疼地說:“雨大得把路都淹沒了,還怎麼去啊?”

“路淹了不假,”他說,“可是路沒斷啊。”

又說:“從安陽到南樂的這條路我跑熟了,沒事。但讓本就危在旦夕的患者再經受颠簸之苦,不定出啥意外哩。”

就這麼着,鄧建中拉上同僚,馬不停蹄地趕回南樂。路雖然沒斷,但積水橫流,要不是車的底盤高,非得給抛錨了不可。見到患者,已是深夜。患者是由頸動脈狹窄引起的腦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他緊急制訂手術方案,當即奔向手術室。等把患者的血栓取出來,置入支架,疏通血管,東方已經露出魚肚白了。

處處為患者着想,一切從病人出發。鄧建中從醫35年,零投訴不說,還成為許多患者和患者家屬的朋友。

劉文華 王同錄 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