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卡洛維伐利掠影

作者:紅色IP

作者:李同成 來源:《外交官說事兒》

作者簡介

卡洛維伐利掠影

李同成 曾任中國駐捷克、蘇聯大使館一秘,中國駐黎巴嫩、賴比瑞亞使館政務參贊,外交部外交史編輯室編輯,外交部外交筆會常務副會長。

卡洛維伐利掠影

卡洛維伐利

卡洛維伐利位于捷西捷克州,瀕臨泰普拉河,距布拉格120公裡。這座城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四面環山,環境優雅,市内有十多眼溫泉,溫度高達攝氏72度。泉水從地下2000米到3000米,向上噴射,高達15米,水蒸汽在陽光照耀下,袅袅升起,好像一道道彩虹,十分誘人。我來到這裡正是旅遊旺季,人流如潮,行者摩肩,立者并迹,遊客手持當地特制的鹿型小壺,邊走邊飲用泉水。據說泉水對治療消化系統的疾病有療效。

在城市東部有座秀麗的青山,稱為“愛情山”,山上有一座公園,取名“愛情公園”,不少人慕名而來,這座公園竟成為情人相會的地方,隻見一對對戀人,或在綠茵茵的草坪,或在馥郁撲鼻的花叢,相依相偎,綿綿細語,飽享人間愛情之甜蜜。

在愛情山附近的一座山峰上,有一尊小鹿銅像,舉目望去,晶瑩奪目,活潑可愛,好像守衛這座城市的勇士,這就是這座城市的标志。據說查理四世皇帝狩獵時,追逐一隻小鹿,小鹿失足落水,頃刻水溫上升變成了溫泉。于是這座城市便應運而生。

卡洛維伐利因溫泉著稱于世,亦稱“溫泉城”,是歐洲有名的療養勝地。在泰普拉河之畔,在高山峻嶺之間,建造了形色各異的療養院,遠遠望去,絢爛多姿,好像天女撒花。世界各國許多文人墨客和政界名人都曾在這裡療養過。馬克思非常喜愛這座城市,曾先後三次在這裡療養。

第一次是在1874年8月19日。當時,馬克思正在倫敦撰寫《資本論》,由于病魔纏身加之常年疲勞,健康每況愈下,後來實在無法堅持寫作,在醫生的勸告下,他和女兒杜西來到這裡療養。父女二人,在第一國際成員庫格爾曼的關照下,住在“日耳曼旅館”——現改名為“卡爾·馬克思療養院”。馬克思在療養期間,經庫格爾曼介紹認識了布拉格大商人奧本根。第二年年初,馬克思恢複健康後,來到布拉格,就住在這位商人家裡。奧本根是位有識之士,向馬克思介紹了當時捷克經濟危機情況,馬克思根據這些情況寫了不少文章,對撰寫《資本論》也很有幫助。

第二次是1875年8月中旬。這次時間很短,是馬克思一人去的,當時捷克正處于奧匈帝國的統治下,對馬克思主義已引起注意,卡洛維伐利地方當局曾向布拉格奧匈帝國總督寫了如下報告:

“卡爾·馬克思,是一位來自英國的哲學博士、社會民主黨著名上司人,正在這裡療養。去年他曾在這裡療養過,未發現不軌行為,這次馬克思來此,表現安分守己,至今未同其他療養者有任何接觸,經常獨自一人,在戶外散步……”

馬克思離開卡洛維伐利來到布拉格,在奧本根家小住數日便離去。馬克思居住的房屋,至今仍挂有“馬克思曾在此居住”的紀念牌。

第三次是1876年,從當年在這裡就醫人的檔案中,可以看到他的名字。這是馬克思最後一次來這座溫泉城療養,以後再未來過,這是為什麼?馬克思的女兒杜西在1877年在給李蔔克内西的信中作了如下解釋:

“人們告訴我們,德國和奧地利政府打算驅逐他。是以,他不能再去卡洛維伐利療養了。這是很遺憾的,因為每次在那裡療養之後,他都感到好像又獲得了新生。”

捷當局為紀念馬克思,于1974年在這座溫泉城建立了馬克思紀念館。該館就在名為“金鑰匙之房”圓柱大廳内,裡面陳列着馬克思光臨這裡的照片、手迹和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物品。

到這裡療養的還有彼得大帝,詩人席勒,哥德,作家果戈裡等。1956年朱德元帥訪捷,也曾在這裡小憩數日。

卡洛維伐利也是國際電影城,世界優秀影片多次在這裡舉行評選活動。大陸著名電影演員趙丹、白楊、王丹鳳、張瑞芳等都曾光臨此地,趙丹主演的影片《聶耳》就是在這裡獲獎的。

卡洛維伐利也是捷克玻璃制造業基地。玻璃工業是捷克最重要的傳統工業,在世界享有盛譽。西方一些國家把捷克玻璃稱作最美好的藝術品。在中世紀查理四世當政時,教堂建築日漸發達,當時的玻璃專家便将教堂門窗采用釉彩玻璃拼成絢麗多姿的圖案進行裝飾,使教堂大放異彩。後來玻璃雕刻家加斯帕爾·萊赫曼經過多年研究,制成水晶玻璃,這一新産品很快風靡歐美。

1727年,布魯塞爾王妃率先從捷克購置了水晶吊燈,裝飾皇宮,接着在俄國、法國、土耳其、維也納等許多國家的皇宮和羅馬、米蘭、布魯塞爾的皇家大劇院也都相繼安裝上捷克水晶吊燈。從此,捷克的玻璃産品聞名全球,先後在歐洲建立了38個代銷處,以後又擴充到美洲和北非各地區,逐漸占領世界市場。

卡洛維伐利掠影

捷克的玻璃藝術

卡洛維伐利不愧為玻璃工業基地,不少商店都擺放着光彩奪目的玻璃制品,從碩大無硼的水晶吊燈,到玲珑剔透的工藝品,應有盡有,遊客看了,啧啧有聲,歎為觀止。

【來源:《第七大陸:外交官世界紀行》

作者:李同成

編輯:《外交官說事兒》青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