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6年,國民黨軍在東北發現“波波沙”,讓老蔣恨了斯大林一輩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飽受日本侵略者摧殘的中國軍民,聞聽此消息後舉國歡慶,卻沒想到蔣介石正在醞釀着一場新的大戰,焦土上空尚未散去的硝煙,将重燃戰火,席卷全國。

1946年,國民黨軍在東北發現“波波沙”,讓老蔣恨了斯大林一輩子

搶占東北不順利

很快,蔣介石預謀已久的内戰開始有了動作,一邊借談判的機會搞“假和平”,企圖蒙蔽毛主席;一邊偷偷向美國人求助,在美國的幫助下利用運輸機和艦艇快速向各大城市大規模運兵,企圖在随之而來的内戰中搶得先機。

蔣介石的謀劃早已被毛主席看穿,迅速開始了應對之策。盡管當時兵力、武器裝備和運兵速度全部都不占優勢,但毛主席通過一系列應對措施,穩住了局面,甚至在局部地區還出現了搶先一步的迹象。

在雙方你争我奪的過程中,東北地區成為争奪的重要之地。由于曆史原因,敵我雙方均沒有在東北布置大規模軍事力量,直到日本投降以後,這才開始了搶占東北的“競賽”。彼時的東北被蘇軍掌控,日軍投降以後的大量武器庫和重要城市,都被進入東北的蘇軍接管。

1946年,國民黨軍在東北發現“波波沙”,讓老蔣恨了斯大林一輩子

蘇共與我黨的意識形态相差無幾,如今東北的資源被蘇軍掌控,我軍将會在東北與國民黨軍競争中取得優勢,這是當時許多人的想法。甚至有不少挺進東北的部隊,都在離開老根據地之前,将武器裝備都留在了當地,打算進入東北後利用蘇軍掌握的武器庫來更新武器裝備。

黃克誠将軍是為數不多的拒絕将部隊武器留在當地的人之一,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确的,因為我軍進入東北地區以後,蘇軍并未将手中的武器庫大門打開,更沒有對我軍進行武器援助,因為斯大林當時更傾向于蔣介石。

1946年,國民黨軍在東北發現“波波沙”,讓老蔣恨了斯大林一輩子

斯大林會有這樣的選擇其實也不難了解,因為日本投降以後,中國将爆發内戰已經不是什麼秘密。而國民黨一方則從各個方面領先我軍,兵力是我軍的三倍有餘,蔣介石的嫡系部隊更是大量配備了美械,在這一戰中的勝率明顯要高很多。

是以,在内戰爆發前夕,斯大林的選擇傾向了蔣介石,希望借此機會與蔣介石交好,目的是日後蔣介石掌權後,他能夠確定蘇聯在東北的利益。

那麼,蘇軍是否就仇視我軍呢?也不是,我軍當時的雖然勝率低,卻不是完全沒有赢的希望,是以斯大林沒有徹底讓我軍陷入“手無寸鐵”的境地,而是在武器庫對我軍“拒不開放”一段時間後,又逐漸緩和了态度,陸續打開一部分日軍原軍火庫的大門,将武器裝備給了我軍一部分。

1946年,國民黨軍在東北發現“波波沙”,讓老蔣恨了斯大林一輩子

當然,這些武器不是白拿的,背後包含了高層的交涉,實質上的物資交換等等。但無論如何,我軍總算是在蘇軍态度緩和之下,拿到了一些武器,重新具備了戰鬥力。

扭轉戰局

隻不過這樣的戰鬥力顯然不足,畢竟蘇軍隻是打開了一些日軍原軍火庫大門,卻沒有提供任何蘇制武器,斯大林更加傾向于國民黨軍的态度依舊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我軍迎戰随之而來的杜聿明部,始終無法占據優勢,隻能選擇避其鋒芒的政策,搞迂回戰術,卻還是被步步緊逼的敵軍所迫,難以穩住陣腳。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蔣介石居然下達了停戰指令,當時甚至氣得白崇禧怒拍桌子,稱蔣介石這是“昏招誤國”。

1946年,國民黨軍在東北發現“波波沙”,讓老蔣恨了斯大林一輩子

蔣介石對我軍恨之入骨,多少次想要“畢其功于一役”,解決心腹之患。為何在争奪東北的關鍵時期,他突然宣布停戰,給了我軍休整的時機呢?其實,蔣介石自然是不願意的,但美國人從自身利益出發,已經派馬歇爾出面調停很多次,蔣介石始終不肯罷手。

美國畢竟是背後給蔣介石提供支援的人,蔣介石自然也不可能一點面子不給,這才在東北局勢基本掌控,認為我軍已經鬧不出什麼動靜的情況下,決定賣美國人一個面子,停戰十五天。

當然,在這件事的背後,也少不了我軍高層的不懈努力和争取,這才促成這次關乎東北局勢轉折的停戰指令。解放軍抓住這個機會,迅速調整狀态,在東北站穩腳跟以後開始組織反擊,東北的國民黨軍勢如破竹的勢頭逐漸被遏制,甚至開始出現戰敗的情況。

1946年,國民黨軍在東北發現“波波沙”,讓老蔣恨了斯大林一輩子

“波波沙”

1946年10月,東北民主聯軍在新開嶺戰役中取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直接殲敵一個師的兵力。這樣的勝利令國民黨軍顔面盡失,此戰的國民黨軍指揮官更是恐懼至極,他對蔣介石太了解了,蔣介石素來愛面子,若全部承擔此戰失利的責任,恐怕難逃重罰。

恰好在這個時候,他得到了一個消息,有士兵在戰場上發現了“波波沙”。“波波沙”是一款蘇制機槍,特點是帶有一個存放71發子彈的圓形彈鼓,是以也被稱為“轉盤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許多國家的武器設計師都從此戰中獲得靈感,他們意識到近距離作戰的情況下,武器的精準度遠遠沒有射擊的密集度重要。蘇聯輕武器設計師什帕金不懈努力之下,終于研制出了載彈數量更多的“波波沙”,并于1941年正式配發蘇軍,令此槍因二戰而揚名世界。

蘇聯并未援助過我軍的武器,解放戰争的戰場上為什麼會出現“波波沙”呢?這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我軍進入東北以後,一些将領與蘇軍将領結下過私交,是以通過這種交情獲得過一些蘇制武器。

1946年,國民黨軍在東北發現“波波沙”,讓老蔣恨了斯大林一輩子

另外一個是抗聯餘部曾獲得過蘇式裝備,後來一直就保留下來了,其中就包含這種“波波沙”。

是以,國民黨軍與解放軍交戰過程中,偶爾在戰場上發現幾支“波波沙”并不算什麼問題。但當時這支戰敗的國民黨軍指揮官為了逃避責任,向蔣介石報告這次戰鬥失利的原因時,故意強調解放軍太強大,而不是他太無能。

是以,戰場上發現“波波沙”這種小事件,頓時被這位指揮官誇大其詞,甚至上升到了“蘇聯全面援助解放軍先進武器”的程度。

1946年,國民黨軍在東北發現“波波沙”,讓老蔣恨了斯大林一輩子

原本這種無稽之談隻要深入調查一下就能夠輕易發現真相,但當時的蔣介石怒不可遏,也不認為國民黨軍會敗,是以對這個荒誕的說法信以為真,竟然對斯大林十分不滿,認為他是一個不講信用之人。

蔣介石當時有多恨斯大林?這一點從他的日記中就能看出來,直到他敗退台灣以後,仍然認為國民黨軍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斯大林當時支援了解放軍,始終無法釋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