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中國外交部宣布,外交部長王毅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邀請,将于10月26日抵達美國進行國事通路。同一天,美國國務院也釋出了王毅将通路美國的消息。這是自今年6月以來,中國高層官員首次專程訪美。在此之前,美國已經有多達6位高官通路中國,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财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等等。事實上,美國近幾個月以來頻繁有進階官員訪華的情況,早已引起外界的廣泛關注。許多人紛紛猜測起美國的目的,也有不少人欣喜于中美關系似乎已經恢複穩定。
對于美高官密集訪華究竟有何目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刁大明指出,美國從自身利益出發,想與中國加強溝通,加強合作。我們了解到,美國眼下處境并不好,近日美國汽車勞工罷工規模持續擴大,罷勞工數超過4萬人,造成經濟損失超過93億美元。因巴以沖突,世界各地反美浪潮洶湧,美國國内抗議此起彼伏。同時,由于美國單方面的對華“新冷戰”,使得中美關系變得緊張。但美國無論是對華經濟搞“脫鈎斷鍊”,還是對華科技搞“小院高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是以,美國不得不略微轉變政策,尋求暫時緩和中美關系。通過與中國加強交流合作,将最艱難的時刻度過再說。
美國想要的中國給了,王毅部長即将親自訪美,與美各界人士進行友好交流,并與美高層就中美關系等問題交換意見。此外,中美經濟工作組于24日首次開會,會議時長接近2個小時,兩國财政部副部長就中美以及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雙邊經濟關系、合作應對全球挑戰等議題進行了“深入、坦誠、建設性的溝通”。有美媒報道稱,這是自特朗普政府2018年放棄中美定期對話機制後,中美首次恢複定期經濟對話,兩國關系已有明顯改善。就是24日當天,美國還宣布将派遣代表團出席即将在北京舉行的香山論壇。中國對此也表示了歡迎,中國是願意中美關系重回正軌的。
然而,就像前面說的,美國并未真正做出改變,其對華戰略競争和打壓遏制的态勢并沒有根本性變化。比如,美國仍然在利用各種機會抹黑中國,制造沖突。近日菲律賓船隻“碰瓷中國”,美國立馬跟上,對中國進行譴責,美菲的一唱一和,主動制造争端的意味十分明顯。還有近日加拿大污蔑中國,稱“中國通過網絡水軍和僞造視訊對加方官員進行攻擊”,這背後也離不開美國的影響。
自美國上任衆議院議長麥卡錫被罷免後,美國便陷入了内鬥,快一個月了,議長人選還未選出。這完全是美國自己的問題,卻找茬中國。據美媒報道,美國衆議院議員聲稱中國正利用美國衆議長難産試圖“抹黑美國民主”。前不久,《環球時報》刊登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美國“長期以‘民主燈塔’自居”,但“随着其國内政治陷入混亂,這一叙事瓦解了”。美國議員抓住這一點,寫信給美國中央情報局,稱中國正利用國會的混亂向世界傳遞資訊,讓外界對美國的實力及其民主價值觀産生懷疑。美國這一舉動其實有兩個目的。一是進一步在國際社會上抹黑中國;二是利用“中國威脅”來倒逼美國國會盡快達成共識,選出衆議院議長。這也是美國慣用的老手段了,通過炒作外部威脅來結束僵局。綜合以上來看,美國對華政策依舊呈現出兩面性,中美關系重回正軌不容樂觀,我們仍需警惕美國的兩面伎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