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星與SK海力士解禁:制裁打醒了中國,但不能低估傾銷戰

三星與SK海力士解禁:制裁打醒了中國,但不能低估傾銷戰

文/王新喜

根據央視消息,南韓總統辦公室通報,美國政府作出最終決定,将無限期豁免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向其在華工廠提供半導體裝置,無需其它許可。

三星與SK海力士解禁:制裁打醒了中國,但不能低估傾銷戰

三星與SK海力士無限期解禁,這個消息的背後,有兩點信号,其一,這兩家公司退出了工業皇冠的行列,其二,我們在生産記憶體存儲晶片與固态硬碟上取得了實質性突破!與此同時,圍繞取得突破領域的“價格戰”與“傾銷戰”将正式打響。

這其實早在大家的預料之中,華為Mate60的出現,把防線沖開了,封堵不了,那麼就解禁,就傾銷,在大家都看清明牌的情況下,晶片戰進入到新的階段。

制裁打醒了中國,存儲晶片國産替代程序在加速

三星目前正在中國西安工廠生産128 層 NAND 閃存,該工廠已投資260 億美元。這些工廠占三星全球 NAND 産量的 40%。

三星與SK海力士解禁:制裁打醒了中國,但不能低估傾銷戰

SK 海力士在無錫的工廠和大連的 96 層和 144 層 NAND 閃存工廠生産10-20 納米範圍的 DRAM,約占 SK 海力士 DRAM 産量的一半。

三星與SK海力士解禁:制裁打醒了中國,但不能低估傾銷戰

集邦咨詢(TrendForce)統計資料顯示,截至 6 月底,上述兩家半導體生産商合計控制着全球近 70%的DRAM市場和50%的NAND閃存市場。

早在去年10月,美方釋出了嚴苛的出口管制新規,不僅規定了邏輯晶片的限制标準,還對存儲晶片DRAM和NAND進行了明确限制,但這些晶片是支撐三星利潤的核心業務,中國市場占據其大頭。

三星與SK海力士解禁:制裁打醒了中國,但不能低估傾銷戰

受此影響,晶片市場環境不斷惡化,國内對記憶體晶片的需求不斷下降,同時,中國在存儲晶片領域自主替代加速,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等廠商已經替代了很大一部分原屬于三星與SK海力士的市場。長鑫存儲主攻DRAM市場,而長江存儲主攻NAND市場。

存儲晶片的用量非常大,能夠占到所有晶片的三分之一,大陸進口的晶片一大部分就是存儲晶片,南韓正是因為有存儲巨頭三星、SK海力士,晶片出口量才那麼大。

但由于制裁的影響,三星與SK海力士在中國市場受到的影響非常大,在縮緊對華晶片出口後,三星在上半年迎來了罕見的“産業寒冬”,利潤一度暴跌90%。

而長鑫存儲與長江存儲也已經成為牌桌上不可忽視的玩家。2022年,長鑫存儲已完成了17nm DDR5記憶體的試産,長江存儲的232層NAND晶片已應用于固态硬碟,成為全球首個量産200層以上3D垂直存儲晶片的公司。

目前資料顯示,中國去年進口3500億美元晶片,其中自用40%,出口60%。國産晶片也已經開始反向出口。長江存儲甚至領先于三星、SK海力士、美光量産了232層NAND。

現在國産固态國産記憶體都殺瘋了,這個時候解禁,恐怕有點晚了。

這種解禁背後,意味着老美知道打壓高科技産業的發展要靠傾銷而不是技術封鎖裝置禁運了。

這算是一種西方的老伎倆了——國内某項技術沒有突破時封鎖,即将要突破的時候就解禁擴産,未來或還将降價銷售,你研發出來了,價格還更高,技術還沒人家成熟,但現在别人已經在降價敞開賣,你研發出來的産品在市場上就沒有競争力了,這本身就是一種用低端産品傾銷來打斷你自主研發路徑的政策。

但與此同時,3年的制裁也打醒了中國,放在3年前,國内大部分企業、大部分消費者都相信全球供應鍊、自由市場是世界主流,而造不如買,買不如租,也影響了不少企業的決策,但是制裁封鎖了這麼多年之後,全球開放供應鍊的信任價值已經被破壞。

現在放開傾銷時間點上已經晚了,中國高科技産業發展的底層邏輯從過去注重成本最優到注重産業鍊自主可控。

這種底層邏輯與共識,對傾銷戰有了很強的免疫力,造不如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中國市場打傾銷戰的代價很大,但依然不能低估

但是我們依然不能低估這種傾銷戰。

我們有了長江存儲和長鑫公司,但在硬實力上,還是打不過三星與SK海力士。

據行研機構TrendForce的資料,在存儲晶片領域,SK海力士2022年在全球HBM市場占有50%的份額,三星以40%的份額緊随其後,國産存儲晶片在全球市場佔有率僅在5%左右。

根據Omdia報告,2023 年全球 DRAM 市場上,三星公司的銷售額雖然下降了 61.2%,但市場佔有率依然高達42.8%。

市場佔有率大,意味着擁有足夠強的成本控制力與利潤。

根據業内人士爆料,10年前三星開始在西安投資建設兩座閃存工廠,累計總投資大概260億美元。這兩個工廠現在已經滿負荷運作,每月可以生産25萬片12寸的Nand Flash晶圓,每片12寸晶圓大概能産出70TB的閃存,以大多數智能手機使用256GB閃存來計算,每月可以滿足7000萬部智能手機的閃存需要,三星西安工廠每年生産的閃存可以用來生産8.4億部256GB的手機。

三星與SK海力士解禁:制裁打醒了中國,但不能低估傾銷戰

也就是說,三星西安工廠的産能非常龐大,按照現在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三星西安工廠一年生産的閃存可以滿足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一年銷量還綽綽有餘,它有足夠的動力來打價格戰。

它們的産品更成熟,如果降價傾銷,不可避免部分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它們的産品。

隻不過,在中國市場打傾銷戰,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因為一旦是中國突破的領域,借助中國産業鍊的規模優勢,價格本身就已經被打下來了,在固态硬碟領域也是如此。

此前有業内人士指出:“當三星把 2T 的固态從 2500元降到1500 元的時候,長江存儲大規模出貨,以緻态、梵想為代表的一批使用長存顆粒的國産廠商在2023年618期間,把2T固态硬碟,殺到了不到500元。”

是以,三星SK海力士在中國市場傾銷,大機率打價格戰還是打不過國産廠商。

不過,我們依然不能低估。需要警惕的是,從目前的信号來看,不僅僅是存儲晶片,包括英偉達、台積電等企業未來可能都會相應的放開,最大可能的擠壓國産市場,延緩我們的研發速度。

有業内人士指出,我們也可以打價格戰,但相關和企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實作替代,剛上市就成白菜價,這非常打擊研發的積極性,這對今後發展不利。

如果說封鎖制裁是砒霜,那麼解禁傾銷就是蜜糖,相對于硬碰硬的封鎖制裁,解禁傾銷類似于糖衣炮彈與溫柔鄉,這其實更加防不勝防。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唐僧取經經曆最難的一關,不是牛魔王,也不是紅孩兒,而是女兒國。

三星與SK海力士解禁:制裁打醒了中國,但不能低估傾銷戰

如果能低價買進口的,往往就很難選擇國内的高價産品,這是人性的一部分。

從企業角度來看,盡管國産替代已成共識,但短期利潤與長期成本投入的壓力又是非常現實的困境,企業研發是要賺錢的,如果産品在價格與技術上沒有競争力,研發成本收不回來,對企業來說,才是緻命打擊。

是以,我們依然不能輕視這種傾銷陷阱,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經曆過槍林彈雨的考驗,但往往被糖衣炮彈給打敗了,這就是舒适環境對人的考驗。

在經曆過一系列禁售事件之後,國産替代的覺悟要比以往好的多,都意識到要把自己的産業培養起來。從華為Mate60系列的大賣我們看出,消費者在對國産研發産品的支援力度,也是空前的,這或許也是國内廠商自主研發的動力所在。

如何避免在關鍵節點遭逢解禁與降價大傾銷而打斷研發程序,這事關整個晶片産業的可持續發展,而國内廠商與産業鍊依然需要要平衡好短期利潤與長期戰略之間的關系,持續推進自主研發程序,走好自己的路。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