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将增發1萬億元國債!怎麼用?權威回應

作者:巴中市文化旅遊

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增加發行國債支援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議案。10月25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财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

吹風會要點:●此次增發1萬億元國債的主要目的,是落實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的部署,支援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項目建設,是補短闆、強弱項、惠民生的重要安排。●雖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大陸政府的負債率仍處于合理區間,整體風險可控。●此次增發的1萬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使用,全部列為中央财政赤字,還本付息由中央承擔,不增加地方償還負擔。●增發的國債資金初步考慮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億元,結轉2024年使用5000億元。●抓緊組織開展項目篩選稽核,盡快標明項目并下達項目清單和安排金額。●國債轉移支付資金全部納入财政直達資金範圍,全部導入直達資金監控系統,實施全流程跟蹤監控,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置發現的可能影響資金使用效益的問題。對擠占挪用國債項目資金等問題,将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追責。●此次國債優先支援建設需求迫切、投資效果明顯的項目,堅決避免安排一般競争性産業項目、樓堂館所、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等,把國債資金用在刀刃上。

關于增發國債資金規模和投向增發國債是補短闆、強弱項、惠民生的重要安排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上司下,大陸更好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國民經濟持續恢複、總體回升向好。特别是三季度以來,整體回升的态勢更趨明顯,多個領域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這次增發1萬億元國債的主要目的,是落實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的部署,支援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項目建設,是補短闆、強弱項、惠民生的重要安排。當然,國債資金投入使用後,客觀上也會有利于帶動國内需求,進一步鞏固大陸經濟回升向好态勢。中國政府網,贊 408資金規模結合災後恢複重建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需要,并統籌财政承受能力,決定在今年四季度增加發行2023年國債1萬億元,作為特别國債管理。按此測算,2023年全國财政赤字由3.88萬億元增加到4.88萬億元,中央财政赤字由3.16萬億元增加到4.16萬億元,預計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資金投向主要用于8個方向:第一,用于災後恢複重建,支援以京津冀為重點的華北地區等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能力,促進災區基本生産生活條件和經濟發展恢複到災前的水準。第二,是以海河、松花江流域等北方地區為重點的骨幹防洪治理工程。支援大江大河大湖幹流防洪治理、南水北調防洪影響處理、大中型水庫建設以及蓄滞洪區圍堤建設,加快完善防洪工程體系。第三,是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支援實施預警指揮工程、救援能力工程、巨災防範工程和基層防災工程,加強各級應急指揮部體系,提升防災避險能力。第四,是其他重點防洪工程。支援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溝治理和重點區域排澇能力建設,水文基礎設施、小型水庫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強及安全監測,海堤治理,整體提升水旱災害的防禦能力。中國政府網,贊 327第五,是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支援灌區建設改造修複、東北黑土區侵蝕溝治理、丹江口水庫水土流失治理,提高灌溉供水、排水保障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第六,是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支援建構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推動系統解決城市内澇問題。第七,是重點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程。支援開展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海洋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森林防火應急道路建設、氣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災害防治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第八,是用于東北地區和京津冀受災地區等高标準農田建設。大陸政府的負債率仍處于合理區間,整體風險可控雖然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大陸政府的負債率仍處于合理區間,整體風險可控。國債資金投入使用以後,也會積極帶動國内的需求,進一步鞏固大陸經濟回升向好的态勢。中國政府網,贊 382關于增發國債資金的安排使用在增發國債資金的安排使用方面有什麼具體考慮?一是中央承擔還本付息。此次增發的1萬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使用,全部列為中央财政赤字,還本付息由中央承擔,不增加地方償還負擔。中國政府網,贊 5013二是今明兩年安排使用。目前已進入四季度10月下旬,根據相關工作進展和項目儲備等情況,增發的國債資金初步考慮在2023年安排使用5000億元,結轉2024年使用5000億元,能夠以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工作落實。三是适當提高補助标準。為了減輕地方财政配套壓力,将一次性适當提高相關領域中央财政補助标準或補助比例,加大對地方支援力度,確定項目能夠順利實施。四是單設轉移支付項目。為保持預算年度間銜接,将參照以往做法,在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中單設“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補助資金”項目,與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并列,集中反映增發國債安排的支出。在加強資金監管方面,财政部将采取哪些措施?為保障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将加強資金的全流程監管:一是納入直達資金機制。财政部将充分利用直達機制,将國債轉移支付資金全部納入财政直達資金範圍,全部導入直達資金監控系統,實施全流程跟蹤監控,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置發現的可能影響資金使用效益的問題。二是開展常态化資金監管。财政部将充分發揮各地監管局屬地優勢,組織建立常态化監管機制,專門制定監管方案,明确監管任務要求,確定資金按規定用途使用,嚴查擠占挪用國債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三是壓實地方監管責任。财政部将督促各地将國債資金使用情況作為财會監督工作的重點,推動形成上下關聯、橫向協同、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壓實地方主體責任,層層傳導壓力,盯緊盯牢國債資金使用。關于增發國債項目實施此次增發國債對項目主要有哪些要求?一是符合規劃或實施方案。此次國債優先支援“十四五”規劃,國務院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批複的重點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以及地方重點規劃中明确的項目,確定項目建設符合實際需求,避免超标準建設、重複建設等問題。二是滿足投向領域要求。項目主要建設内容應符合此次國債資金支援範圍,精準聚焦災後恢複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優先支援建設需求迫切、投資效果明顯的項目,堅決避免安排一般競争性産業項目、樓堂館所、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等,把國債資金用在刀刃上。三是前期工作比較成熟。對于在建項目,要求各項手續完備。對于新開工項目,要求前期研究論證比較充分、具備紮實的前期工作基礎,能夠盡快開工建設,特别是一些急需項目能夠在明年汛期前建成投用。對于部分前期工作較為複雜的重大項目,原則上也不得晚于明年6月底開工建設。特别需要強調的是,此次國債主要安排災後重建和防災減災救災項目,更要高度重視前期工作品質,在開工前對地質條件、生态風險、工程難度、建設方案、群衆需要等研究到位,避免倉促上馬,導緻建設實施中遇到重大困難問題,造成資金無法使用、嚴重影響工期,甚至影響經濟社會效益等問題的出現。四是資金需求與建設進度相比對。項目的國債資金需求要根據國債資金支援标準,結合項目建設進度合理提出,確定資金撥付到位後能夠盡快投入使用,保障項目順利推進。在增發國債項目實施方面,如何推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國家發展改革委、财政部将會同有關方面,積極做好增發國債項目實施各項工作。一是抓緊建立工作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财政部将抓緊與教育、自然資源、生态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衛生健康、應急管理、審計、氣象、林草、地震、消防救援等部門,建立增發國債項目實施工作機制,加強部門配合和央地協作,統籌做好國債項目各項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組織做好項目篩選。抓緊組織各地方,依托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梳理報送一批符合投向領域、前期工作成熟、經濟社會效益較好的項目。抓緊組織開展項目篩選稽核,盡快標明項目并下達項目清單和安排金額。三是加快推進項目實施。與自然資源、生态環境等部門,加快推進國債項目前期手續辦理,強化用地(用海)、環評等要素保障。會同各行業主管部門,指導地方加大項目推進力度,確定新開工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在建項目能在今明兩年形成較大實物工作量。四是着力抓好監督管理。通過線上監測、現場督導等方式,加強對國債項目開工建設、資金使用等情況的監督檢查,推動項目順利建設實施,恢複和提升受災地區生産生活條件,進一步增強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對擠占挪用國債項目資金等問題,将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