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戈達拉退役了。十九年NBA生涯。
前十年全部首發,一場替補都沒打過。
後九年正常賽隻首發了26場,季後賽卻首發了33場,還拿了四個總冠軍,以及衆所周知:2015年總決賽MVP。
我也認為2015年總決賽MVP應該歸庫裡。但因為2015年這個替補翻上首發,得到總決賽MVP,伊戈達拉的命運才顯得有趣。
伊戈達拉1984年生在伊利諾伊,那年恰好喬丹來到伊利諾伊的芝加哥。伊戈達拉和所有當地青年一樣想成為喬丹,可是進大學時,他卻鐘愛阿肯色,“那裡的1-3體系,可以允許我經常打打組織後衛”。
他最後去了亞利桑那,參加選秀時,用到的形容詞是“運動能力極其強”、“學習能力驚人”,問題是:“外圍遠射不佳,更想當個組織者而非得分手”。
——話說,你小時候不是想當喬丹麼?
2004年試訓時,芝加哥公牛曾想選他,但在問答環節猶豫了。他們覺得伊戈達拉太冷靜,是個模範青年,但不夠好鬥。于是他去了費城。
在費城,他被拿來和另一個AI做比較。183公分的阿倫·艾弗森,組織後衛身體裡長了得分後衛的心;而198公分的伊戈達拉,得分後衛身體裡塞了組織後衛的靈魂。第一年,他場均33分鐘裡投7個籃,每場9分6籃闆3助攻2搶斷。
——“更想當個組織者而非得分手。”
2006年艾弗森離去後,三年級的伊戈達拉成了費城的王牌,但他并不積極當王牌。
那些年,是同隊的安德烈·米勒,慢慢催着他走到76人領袖的位置。到2008-09季,伊戈達拉達到自己第一個巅峰。他還是不樂意自己創造投籃空間,經常顯得很無私,但他是個好隊友:對一切坦然接受、努力奮進的好青年。他經常将進攻主導權讓給米勒和泰德斯·楊,但他不缺少責任感:他會刷滿籃闆、助攻、搶斷這些資料單,再用自己的長臂和奔跑填滿全場空間。他快下,突破分球,組織大局,切入一對一,強投三分球。三年級他每場40分鐘。五年級他出賽時間全NBA第一。
但是除了偶爾的反擊扣籃、偶爾奮起血氣的中場三分球,其他時候,他還是甯可讓隊友,讓路威出風頭。
他隻進過一次全明星,那是2011-12季。那年他場均隻有12分6籃闆6助攻,但這就是他喜歡的角色了:快攻和空位刷點分,做足其他的活兒。那年,他帶着費城76人完成了黑八,幹掉了芝加哥公牛:但他隻是球隊第四得分手。
他入選過不止一次美國國家隊,還都拿了世界冠軍。老K教練眼裡不揉沙子,很明白他這樣的人對球隊的價值:
不争資料,填一切角色,平靜地做球隊需要的一切。
2012年夏天,他去到丹佛掘金,結果掘金打出當時隊史最高的57勝,防守效率從上一季的聯盟第20晉升到聯盟第11,隻是季後賽首輪輸給了金州勇士。
2013年夏天,他離開了掘金,于是掘金跌到了36勝,防守效率跌到聯盟第21。
2013年掘金對勇士系列賽,喬治·卡爾教練慫恿隊員對庫裡玩硬的玩陰的。伊戈達拉對本方這種手段很不滿,還暗示了勇士這件事,提醒庫裡當心。
之後他就離開了掘金,到了勇士。
當時勇士拍出了四年4800萬,掘金有權給伊戈達拉五年5700萬。但伊戈達拉選了勇士。他說他無法想象自己打到第十五年還面臨可能被裁被換的命運,他就想找到一個合乎他理想的球隊。
他為勇士出賽的2013-14季,雖然場均32分鐘裡9分5籃闆4助攻,但是:
他出賽的63場比賽,勇士41勝22負。他沒打的19場比賽,勇士10勝9負。
勇士的賽季防守排名提了十位,與掘金的跌落恰成正比。他是勇士的萬金油:反擊箭頭、兼職組織者、空切、弱側突襲、協防鎖鍊、輪換、掐傳球路線、單防對方王牌,一一補上。他簡直就差在額頭上寫下:
“我們不在乎自己的得分;我們什麼都能幹一點,不過也不想多刷;我們就想跑起來,讓球隊赢球,然後深藏功與名”。
可是2014-15季到來後,打了十年首發、從未替補的他,坐上替補了。
訓練營最後一天,科爾教練告訴他,他的表現配得上首發,但球隊需要他打第六人,球隊第二陣容離不開他。
入行之後一場闆凳都沒坐過的伊戈達拉,坐上了闆凳。
2014-15季,伊戈達拉場均職業生涯最低的27分鐘時間得8分3籃闆3助攻。
然後就是2015年總決賽。
總決賽第一場,他8投6中得到15分,而且在第一節末和第三節末各完成一記雷霆扣籃,提醒世界:他曾經是,現在依然是聯盟最霹靂閃電的扣将——他隻是低調而已。
但這隻是個開始。
總決賽第四場,科爾教練讓他擔當了首發。十年首發、一整年替補、到總決賽1比2落後時擔當首發。面對勒布朗。
死亡五小登場。
當時騎士隻好用216公分的巨人莫茲科夫來對位伊戈達拉,站在禁區,眼睜睜看他。于是,伊戈達拉的時刻到來了。
——他并不缺少殺手的欲望,隻是,他一直甯可當個組織者。在他終于首發後,伊戈達拉全場15投8中包括4個三分球,22分。勇士扳到2比2。
——第五場,伊戈達拉14分8籃闆7助攻。
——總決賽第六場。
騎士7比2領先時,伊戈達拉連續造成勒布朗兩次進攻失誤,中投、助攻庫裡、自己投三分。首節伊戈達拉7分3助攻,勇士23比15領先。第三節,當騎士反超2分時,伊戈達拉抄球、反擊扣籃、三分球、中投,又拉開比分。第四節,他的三分球為勇士鎖定勝局。與庫裡并列全隊最高的25分。
勇士4比2奪冠,伊戈達拉2015年總決賽MVP。
之後,又是三個總冠軍。
2018年總決賽第一場結束後,科爾接受訪談時說伊戈達拉對球賽的了解“不下于任何一個人”,之後又說他是最好的隊友。
而科爾也曾說,皮彭是個完美隊友,“他是聯盟裡最好的防守者——遠超其他人”。
老K教練在美國隊帶伊戈達拉時更概括說:
他就是皮彭。
皮彭和伊戈達拉最像的一點:
他們都對憑空接管缺乏興趣,但把他們放到進攻火力雲集的球隊——1992、1996、2010、2012年的美國隊、王朝公牛隊、車輪戰開拓者隊、2013年的掘金和後來的勇士——他們都如魚得水,不搶風頭地完成一切:
走位、防守、轉移球、鋪平墊穩、穩定軍心。
伊戈達拉說,每次科爾派他上場時,都要他“找到節奏”。他也的确做到了。
但他并不是永遠平穩。
永遠的扣籃王卡特,生涯1541場正常賽,扣了941個籃。
科比1346場正常賽,扣了1001個籃。
麥蒂938場正常賽扣了732個籃。
希爾和皮爾斯,扣籃都不超過500。
韋德1054場正常賽扣了1098個籃:畢竟是閃電俠。
勁爆如威少,1094場614個扣籃。
鄧肯1392場,扣了1145個:畢竟是長人。
同歲的KG勁爆一點,1382場,扣了1344個。
伊戈達拉1231場正常賽1506個扣籃。
悶騷的、無私的、當首發不想得分、甘當替補的、上場更多是為了防守+控場的伊戈達拉,擁有NBA史上搖擺人裡最頂尖的扣籃數。
為什麼扣籃多?一方面是他的爆發力到老都出色,一方面是,他(與利文斯頓)都懂得狡猾地走位,等待合适的時機。骨子裡,他倆都很老派,無球時,靠走位(而不是站在角落等定點籃)來參與球隊進攻。
他那些扣籃,往往不是挂着頂着強行上,而是扣完了,對手反應過來,“哦,這裡有空隙!”
伊戈達拉嗅覺極靈敏:像他這樣防守預判出色的球員,都有驚人的反應。展現在進攻端就是,他的時機把握、大局觀和耐心都極好,雖然副作用是,後期他經常有空位機會而不投:他總想等更好的機會。
他骨子裡是個組織後衛,但不是個創造者,而像個編排者。他不靠持球突破,而靠适時的空切、站定的傳球、快速的出球,讓進攻運作流暢。
是以咯,2015年總決賽MVP該歸庫裡,但伊戈達拉拿到之後,才顯得這命運對照得有趣:
扣籃王級别的身體,卻想當組織者。
少年時被賦予明星職責,卻樂意當個團隊球員。
當了十年首發後改打替補,卻在總決賽關鍵時刻重回首發救主。
自居角色球員,幫助球隊奪冠。
入行時被質疑不夠有競争心,被芝加哥放棄,卻在勇士靠着這份無私融入球隊,擔當着類似于皮彭在波特蘭開拓者時期的角色,拿了四個戒指——甚至無心插柳柳成蔭,拿了總決賽MVP。
喬丹到伊利諾伊那年,伊戈達拉生于伊利諾伊,從小也想過當喬丹——但最後當了闆凳上的皮彭。
當然他比皮彭幸運一點:
他真有一個總決賽M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