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強東走進多事之秋

劉強東走進多事之秋

巨頭鏖戰雙十一專題:

2023年的雙十一,阿裡、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紅書……,中國幾乎所有電商巨頭都加入了低價競争的行列。這樣的拼殺,是中國網際網路江湖從未有過的景象。全天候科技将借此呈現這個戰場中多家公司的切面,觀察和預測行業的發展和走向。

作者 | 曹安浔、劉寶丹

編輯 | 張曉玲

作為中國電商巨頭之一的掌門人,劉強東在這個秋天又遇到了一個坎。

去年底回國後,劉強東鮮少公開露面,卻在内部開啟了一系列急風驟雨般的改革。大半年過去,這些動作似乎收效甚微,投資者并不買賬。

10月23日,京東美股股價一度跌至每股24美元,創下近四年最低。拉長時間來看,2023年以來,京東美股股價已經跌超50%,和2021年2月(每股104.06美元)的高點相比更是跌去了70%以上。

京東市值也遠遠落後于其他大廠。截至美東時間10月25日十點,京東市值為388億美元,不到拼多多三分之一。連帶着,劉強東、章澤天夫婦在胡潤百富榜中已跌落至第66名,而拼多多的黃峥則極速升至第3,劉強東夫婦的身價也僅為黃峥的零頭。

反擊迫在眉睫。在回歸後的第一個“雙十一”,劉強東頻繁整頓兵馬,祭出“低價”武器,于10月23日早早開跑,推出了大力度優惠的“雙十一”玩法;京東大樓裡,也都挂滿了“青春不散場,京東11.11低價不打烊”等價格戰的橫幅,一派熱血沸騰。

作為國内電商兩大巨頭之一,劉強東試圖在日益激烈的電商江湖中重拾輝煌,但他遇到的是一股消費降級的逆流,拼多多、抖音等借勢崛起,搶占了京東的電商份額。不過,京東的供應鍊、快遞物流優勢仍在,投資者毋需太過悲觀。

穿過明州事件風暴,回歸京東近一年的劉強東迫切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提振股價和業績,重塑昔日榮光。

承壓

即将到來的“雙十一”,是劉強東回歸京東後的第一個“雙十一”。

沒想到,最先引爆熱搜的,卻是京東與李佳琦、海氏烤箱的口水糾紛。京東頁面海氏烤箱的價格,甚至低于李佳琦直播間價格,引發了三方的“羅生門”。

這一事件背後,是劉強東和京東打造“低價”心智的急切和野心,低價也是京東本次雙十一的核心,更是劉強東回歸後重整京東的最強利器。

具體來看,今年京東雙十一期間将提供跨店每滿299元減50元福利,還可疊加20元補貼,參與百億補貼的商品數量也将達到618時期的2倍。10月23日晚8點就直接現貨開賣。

京東零售CEO辛利軍在京東零售生态合作夥伴大會上表示:“今年京東11.11将持續夯實低價心智,通過提供20億補貼、全域流量扶持、提升商家體驗 ……通過極緻供應鍊效率省下來的錢讓利給消費者和商家朋友”。

京東重振業績的心情可謂十分迫切。實際上,這個10月,可以說是劉強東和京東的多事之秋。

10月中旬,一則“劉姓商人涉嫌違法被抓”的傳聞,引發京東股價下跌,京東對此表示否認,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但股價卻跌勢不休。

截至美東時間10月25日十點,京東股價跌至每股24.64美元,總市值為387.73億美元,不到三分之一的拼多多(1442.39億美元)、不到五分之一的阿裡(2069.52億美元),11%的騰訊(3468.43億美元)。

這也直接影響了劉強東的身價。京東财報顯示,截至2023年2月底,劉強東持股京東集團12.7%的股權,随着京東股價下滑,在近日披露的2023胡潤百富榜中,劉強東、章澤天夫婦的身價縮水至600億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比去年下降了36個位次。

國泰君安研究所市場分析師張新貌表示,京東股價大跌的表面原因是謠言,但實際上在電商三巨頭中,京東是明顯掉隊最快的,拼多多的市場佔有率大增,其股價表現也是最強的。

京東與拼多多在零售賽道上的差異,已經直接反映在業績上。

上半年,京東錄得收入5308.87億元,同比增長4.65%,但增速放緩,較去年同期下降6.34個百分點,反觀拼多多上半年的營收增速則高達62.79%。另據财報顯示,過去四個季度,京東的零售營收增速都落後于拼多多,增速相差45-59個百分點不等。

今年二季度是京東深入百億補貼後的第一個季度,投資者本來還挺期待其表現,但最終增長乏力;在京東二季報釋出後,股價又開始下跌。

市場的擔憂也反映在評級上。近期,麥格理将京東港股、京東集團美股ADR評級均下調至中性;摩根士丹利則将京東集團ADR評級下調至平配。正值京東三季報釋出前夕,華泰、招商、中信建投等多家券商也預計京東業績将承壓。

作為原來數一數二的初代電商王者,京東在電商江湖的地位也逐漸被各方挑戰,天貓、拼多多、抖音甚至頭部主播們攜低價等優勢,正在對京東形成圍堵之勢。而劉強東,也已經開始反擊了。

反擊

事實上,劉強東早已感受到市場的危機四伏,在去年11月回歸京東後,他就主導了一系列人事群組織調整,京東集團CEO徐雷、京東集團副總裁高禮強等都在今年先後辭職、退休,離開了京東,原CFO許冉升任京東CEO,負責集團各業務的日常營運和協同發展,向劉強東彙報。

另一個巨大的變化是,京東開始強調商品銷售的“低價”。“低價是唯一的基礎性武器”,他在去年底的内部會議上說。自此,京東的營銷和心智争奪重點從優先強調優質服務、正品,轉向了強調低價。

今年以來,京東圍繞低價推出了百億補貼、9.9包郵頻道、下調自營包郵門檻等不少新舉措。即将到來的 “雙十一”,更是京東準備大幹一場,塑造消費者“低價”心智的關鍵時刻。

不過,拼多多實行百億補貼三年、憑低價優勢攪動電商江湖後,淘寶、京東也紛紛上線百億補貼迎戰,價格戰在電商江湖愈演愈烈。作為發力百億補貼的後來者,京東此時斥巨資加入價格戰是一場未知的豪賭。

摩根士丹利在研報中表示,在現有經濟環境下,如果京東不能成功實施低價政策,那麼京東在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結構性地位将受到沖擊。

興業證券則預計,由于京東内部需要一定時間消化組織架構調整,以及去年三季度收購德邦帶來的收入提速影響将消失,公司收入增長或階段性持續承壓。但長期看好京東組織架構調整帶來的組織效率提升,以及商品架構變化帶來的收入增長彈性。

不過,也有業内人士認為,與其他電商平台不同,京東更應該強調自己的優勢而非一味打低價牌。

很長時間以來,京東都是中國中産消費的象征。以高單價的3C、電子商品出名,也以優質服務積累了口碑。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為,價格戰說到底是成本管控能力。京東低價的根基在于供應鍊和物流,即更低的供應鍊營運成本和更高的營運效率。而拼多多的成本優勢則展現在營運效率,商家在平台的銷售成本較低。

是以京東要做的,是放大自己的供應鍊和服務優勢,而非變成另一個拼多多。

過去20年,在中國電商江湖,京東和劉強東扮演的一直是攻擂者的角色,他從蘇甯、當當、國美手中搶奪使用者,以勝者的姿态逐漸奠定京東的市場地位。

這一次,劉強東更像個守擂者。他面對的挑戰比以往更大,除了使用者增長見頂、競争對手增多之外,消費降級的基調令京東這樣的“中産消費”模式面臨增長困境,而下沉市場是其并不擅長的道路。

不過劉強東仍然具備激情和野心。4個月前,京東提出了面向未來20年的“35711”目标,其中包括要實作3家收入過萬億人民币、淨利潤過700億人民币的公司,5家進入世界五百強的公司。

對京東和劉強東而言,這個秋天格外重要。中國的網際網路和電商江湖,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多樣化的,不隻需要拼多多這樣的低價平台,也需要京東這樣的中産之光,畢竟,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向往,永遠存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