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一輪救市,很多人的錢要被搶走了

這一輪救市,很多人的錢要被搶走了

水,開始放出來了,物價上漲可能真的要來了。

最近有1.5萬億的“救命”錢要放出來了。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2個省市區披露了拟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的檔案,拟發行金額達9437.8億元:

這一輪救市,很多人的錢要被搶走了

據此前“财新”報道,今年準備發行的特殊再融資債券規模,将達到1.5萬億元。

大感冒的3年,總共有近80萬億的水放出來,但多數人并沒有感受到通脹,答案都知道,錢在金融機構空轉,沒放出來。

但現在,水開始以各種方式放出來了。

說個結論吧:

接下來大機率是溫和通脹時代了。

如果你什麼都不做,那可能要開始遭遇一次财富平移,你的錢可能要被别人“搶”走了。

這次的水從哪來?

第一管道:

——特殊再融資債券。

普通的政府再融資債券,籌集的資金是用來還到期地方債的本金。

而特殊再融資債券則是用來還地方欠下的債務,尤其是隐性債務。

地方拿到這筆錢,首先要做的就是還債,尤其是之前欠下一些民企的工程欠款。

大家想想,民企終于拿到了地方的還款,第一時間肯定是發之前拖欠的工資,員工拿到工資之後,就會有錢進行消費,經濟活動就會開始活躍起來,拉動經濟回暖。

這1.5萬億的效果,可能比直接發錢還要好,因為副作用很小。

很多人擔心的無非就是這麼幹,地方債規模變大,以後怎麼還。

大家要懂,内債不是債,隻要借新還舊,理論上可以不斷滾雪球,隻要控制好占GDP比重就可以了,不存在實際性的還債問題。

但對于普通人來說,這些錢可是切切實實放出去了,市面上的錢也是真實在加多。

錢一多,溫和上漲就來了。

而大放水,真正的目的從來不是讓物價上漲,而是讓Z務貶值。

通脹率如果是20%,100萬億的債務,就變成了80萬億。

你會發現還不起的時候怎麼辦,那就展期,用時間換空間,用時間換通脹,換Z務的貶值。

說白了,接下來财政量化寬松後,将會通過印鈔購買國債或者企業債,向市場注入資金,最後迫使市場走向通脹之路。

之前沒走這一條路,是因為美聯儲加息還沒結束,但現在看來,美聯儲加息已經到了尾聲,量化寬松的視窗可以慢慢打開了。

第二個管道:

基建投資。

本月,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最新消息已經入庫162個城中村。

這一輪救市,很多人的錢要被搶走了

還記得2008年的四萬億和2015的貨币化棚改嗎?

方式都是通過基建拉動經濟,靠的手段也是印錢放水。

很多人說這一次不一樣,确實不一樣了,這次不是大水漫灌,是精準滴灌。

隻有超大特大城市才能接住接到這波放出來的水。

以後的趨勢就是:隻有大城市才有房地産。

第三個管道:

鼓勵中産和富人拿錢出來消費。

你回過頭來看看認房不認貸、增值稅5改2、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更核心的就是刺激已購房群體。

這和刺激一胎沒用,不如刺激二胎三胎,沒辦法搞新客戶,就搞老客戶複購是一樣的道理。

而且前兩周,還有消息,那就是取消地價限價,取消遠郊1.0容積率的限制。

相當于取消限墅令,未來很可能在大城市的遠郊,建一些面積89㎡,但贈送4-50方面積,還帶庭院花園的别墅。

這一輪救市,很多人的錢要被搶走了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搞更好的産品,讓你買單。

你是願意住超高層、密度高、公攤大的高層,還是願意住前後有庭院、贈送還多的别墅呢?

還用說,肯定有一大批中産會選擇後者。

包括之前蘇州放開120平米以上的限購,都是針對中産和富人的。

而且越是通脹,中産和富人更不會選擇存錢,而是把錢拿出來消費和投資。

那麼,更多的錢也就從銀行流出來了。

一句話總結:拉動經濟,已經從吹喇叭進入到實質性的落實階段。

四季度,會有各種積壓的貨币從各種方式噴湧而出。

其實每一次信号的開啟,都不可能公平地傳遞給每個人,但富人和中産往往是更靈敏的。

因為每一次的放水,都是一次财富的平移。

持有資産的人,哪怕資産價格不漲,但在通脹率上漲的時候,等于債務被稀釋,資産被動升值。

關于通脹到底是如何讓财富進行平移的,後續更深入的分析我會在我閉門直播中說到。

舉個例子,10年前在深圳普遍收入3-4000元的時候,1萬多的均價買一套100㎡的房子,每月月供大概5000元左右,對當時的收入來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現在回過頭來看5000的月供根本不算什麼,與此同時這套房子還漲價至少6-7倍。

這就是通脹之下,資産被迫升值比拿錢貶值要好的原因。

如果大通脹來臨,持有現金貶值的那部分錢,等于被持有資産的人搶走了。

到這,部分人看得懂,部分人看不明白。

這是認知上的差異,大家會發現所有富人都在負債,越是通脹越是負債,這就是原因。

你隻要記住一個關鍵: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接受通縮,那就夠了。

更詳細的東西,說的太多就很敏感了,現在大家可能還沒感受到通脹的影響,那繼續再往後呢,一切就不好說了。

這幾年放出的巨量貨币,不可能憑空消失,而現在的一切困局,都需要破局。

如果你還不明白的,我建議你可以來聽聽我的專場閉門直播,我會分析一下近期的客觀市場,樓市确實很差,但經濟資料卻很不錯,這背後有什麼邏輯關系嗎?

還有,前三季度樓市那麼低迷,四季度還有翻身機會嗎?那些一批批降價腰斬的房子,還有機會回暖嗎?

通脹的影響到底有多深。

那批5-60年代的人其實感觸最深。

現在你要是穿越會80年代和你爺爺說,以後你去北上廣深打工,每月工資1萬的時候。

你爺爺肯定會大爆你的頭,認為你想錢想瘋了。

然而30年後呢,1萬在北上廣深隻能勉強解決溫飽。

80年代的萬元戶約等于現在的千萬富翁了。

這就是通脹的可怕。

美國之是以強大,不是因為軍事和科技,而是因為他可以在紙币時代利用美元收割全世界的财富。

說白了錢本身不是财富,隻是信用時代的表現形式。

這就決定了,世界上沒有一種紙币是可以保值的,貨币的持續貶值是趨勢,也是必然。

很多人體感認為工資上漲速度跑不赢房價。

那是因為資本回報率比勞動回報率更高,工資是靠出賣勞動力換回來的,可每個人每天最多擁有24小時,這是最公平的。

你想靠勞動力來換工資的增長,上限就是24小時。

但是印錢就不同了,機器一開就行了,而人怎麼跑得赢機器呢?

是以房子天然會有雙重屬性,一個是居住,一個是金融。

決定居住的是人口,但決定金融屬性的是貨币。

之前很多人喜歡拿人口來說事兒,就是說人口減少,無人接盤了,房價如蔥了。

實際上隻是從居住屬性去說,但隻要大放水,稀缺的優質資産必漲,這是金融屬性決定的。

最後看回第一部分的文章,你就會了解,當下我們走在什麼階段了。

溫和上漲的前夜,我們不會搞大水漫灌,但之前放出的水,會在今年和明年流出來。

我們不可避免的就要參與這場遊戲。

我們隻需要記住:

貨币可以持續超發,但資産不能超發,是以資産才值錢,貨币隻是用來衡量資産價值的購買力而已。

通脹是不可能消失的,隻會轉嫁,最後拿到這筆錢的,錢已經貶值了,隻能淪為通脹的接盤俠。

以上理念,希望大家越早知道越好,越早明白越好。

當然,我最近接到更多的問題其實是,我也知道要換房,可是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換,還收到一個合肥的粉絲,非常焦慮,問我是不是賣錯了,賣了之後又不知道買回哪裡的房子。

确實,現在買房的容錯率很低,賣錯了房子,賣錯了時機,或者賣了之後沒有及時補倉,後果都非常嚴重。

有些人沒等到回暖,就把好房子賣了,有些人認為自己房子有價值,堅持等回暖再賣,結果可能這套房子再也沒有回暖機會。

是以還是那句話,建議大家先來做一下自己的資産評估,你現在持有的房子是不是好房子,要不要賣,怎麼賣,賣了之後要怎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