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巨虧60%,又一基金要清盤!

巨虧60%,又一基金要清盤!

這行情,真是一言難盡!

3000點保衛戰之後,A股很快就進入到2900點保衛戰了。

昨天是重陽節,港股那邊休市,本來以為沒了北向資金的賣出A股會好點,結果照樣不行,上證指數又跌了40多點,跌破2950點。

今天行情好一點,漲回到2960點以上。

在總體趨勢上,一些基金重倉股出現明顯下跌,這意味着基金在割肉止損。

又一基金要清盤,虧60%以上

一些基金在止損,一些甚至直接清盤。

這幾天,上銀基金旗下的一隻子基金傳來了清盤的消息。

10月18日,上銀基金發公告稱,要以通訊方式二次召開上銀核心成長基金的份額持有人大會。

巨虧60%,又一基金要清盤!

為啥要二次召開,因為第一次人少沒能開成。而第一次要開會,是為了審議該基金終止合同以及進行基金财産清算的議案。

簡單來說,這隻基金要清盤了。

上銀基金給出的清盤理由也非常冠冕堂皇,說是為了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         

一般來說,給基金份額持有人,也就是給基民賺錢了,才配稱得上是保護其利益。而事實上,要清盤的上銀核心成長不僅沒有給基民帶來任何收益,反而讓持有其份額的基民出現嚴重虧損。

截至10月18日當天,上銀核心成長基金的淨值已經從剛成立時候的1元跌到了0.4元以下,虧損超過60%!

巨虧60%,又一基金要清盤!

上面是其10月18日的淨值,為0.3881元,到了10月23日,其淨值又跌到0.3676元,短短3個交易日又跌了2%,真是讓人氣吐血。

巨虧60%,又一基金要清盤!

3個月再虧20%,曆任基金經理都是“韭菜”?

這隻基金名字叫的還挺好聽的,美其名曰“成長”。可事實上,持有其基金的基民隻能一天天看着自己的資産“負成長”下去,真是莫大的悲哀。

這隻基金是2020年9月成立的,成立時規模3.43億元。但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該基金縮水為一隻徹頭徹尾的迷你基金,規模暴跌至1200萬元,持有其份額的基民不到2200人。

三年前,你如果買了1萬元的這隻基金,現在僅剩下不到4000元,如同做了一場噩夢。如此暴跌,也難怪從3億多的規模縮減到1000萬出頭了,因為大部分資金在下跌的過程中都贖回了!

這隻基金在同行中的表現有多差?它在近三年中,在同行1312隻基金裡排在第1311名,“熊”居倒數第二。

巨虧60%,又一基金要清盤!

上銀核心成長顯然玩不下去了,在7月份的時候就準備清盤,不過沒有搞成。過了3個月後,再次準備清盤不玩了,這是坑完基民就準備跑路麼?

從上圖還能看到,上銀核心成長最近3個月又下跌超過20%,真是讓人血壓飙升啊!

管理此基金的基金經理是劉東勃,累計任職時間差不多1年零3個月。很顯然,他不是已經成立3年多的上銀核心成長首位基金經理。

最開始時候,首任基金經理是徐靜遠,他任職期間虧了30%。陳旭是2021年3月加入此基金的,跟徐靜遠共同管理此基金,在任職期間内,陳旭虧了近27%。徐靜遠和陳旭兩人同時在2022年8月1日離職,緊接着劉東勃接任。

巨虧60%,又一基金要清盤!

三個基金經理,都虧的一塌糊塗,不知道會不會尴尬至極?

說到這很多人要問了,這三人都買了什麼股票才虧這麼慘呢?

過去幾年,很多基金經理都是清一色的壓賽道,押對了封神,押錯了被罵慘。

2021年9月份,上銀核心成長剛成立後,徐靜遠還不太極端,他買的股票行業比較分散。

不過2021年年初,白酒股為首的核心資産出現大漲,2021年年中锂電賽道又突然崛起,于是徐靜遠和陳旭二人就大量壓住白酒锂電,這種看着大漲了才買的行為注定是高位接盤,當年上銀核心成長就虧損比較明顯了。

2022年8月1日,徐靜遠和陳旭帶着巨虧離任,那麼劉東勃接手之後買了什麼呢?

從下面近6個月的淨值走勢和前十大持倉股裡的浪潮資訊、三七互娛、科大訊飛、恺英網絡、景嘉微這些股票來看,明顯是又買了一大堆AI股票。

巨虧60%,又一基金要清盤!

是以在AI股明顯上漲的6月份,其淨值還漲了一波,但7月份AI概念退潮之後,其淨值就是單邊下跌頭也不回了,從0.55附近跌到0.36一線,三個月虧了20%!

這種高位追漲的投資方式,是妥妥的韭菜行為,不被割才不奇怪。

高位追漲誰不會?這幾任基金經理都這種水準簡直要把基民氣吐血。

1年虧50%,照樣躺賺管理費

上銀核心成長隻是上銀基金旗下的一隻小基金,那麼上銀系其他基金表現如何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上銀基金之是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其股東是上海銀行。

之前上海銀行持有上銀基金90%的股份,不久前機械工業集團将其持有的上銀基金10%的股權轉讓給上海銀行。

現在,上海銀行100%控股上銀基金。

作為一家銀行色彩濃厚的基金,上銀基金主要投資标的并不是股票,而是固定收益類産品。

今年的半年報裡面,上銀基金總管理産品規模是将近1800億,其中非貨币類的基金規模超過1053億,占比超過70%。

是以别看上銀核心成長這隻基金拉胯的很,由于基金結構的原因,上銀基金今年上半年還略有盈利,淨利潤為8800萬元,

不知道是不是銀行基因太強的原因,看起來上銀基金擅長投資固定收益類産品,而不擅長投資權益類産品。

除了上銀核心成長表現非常差之外,上銀的部分其他股票型基金也是一塌糊塗。

比如,2022年4月20日成立的上銀新能源産業精選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成立才1年半的時間,機關淨值已經跌到了0.5263,虧損超過47%!

最近一年,這隻基金表現更差,直接腰斬了,跌幅為50.14%。在同類6726隻基金中,這隻基金排名6725,又是“熊”居倒數第二名。

巨虧60%,又一基金要清盤!

在同期内,上證指數是從3150點跌到了2960點附近,跌幅為6%。

47%的虧損跟6%比一下,這隻基金跌幅的零頭都比上證指數高啊!            

上銀新能源産業精選的基金經理是施敏佳,當過審計員和分析師。

巨虧60%,又一基金要清盤!

不多說了,我們記住這樣一句話就好了:基金經理施敏佳,一年虧損了一半,管理費照他樣拿,唯有基民很受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