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褲子買買買一堆,實際上穿去穿去還是那幾條
斷舍離後,這6類褲子不再購買
①破洞牛仔褲
②廉價牛仔褲
③低腰的褲子
④顔色、圖案誇張的褲子
⑤版型不适合自己的褲子
⑥背帶褲
從“長期主義”出發,我的褲子挑選思路
1、基礎版型基礎色
上衣靠近面部,想要傳達不同的風格形象,可以豐富些。
下裝選擇基礎版型、基礎色會更加百搭、實穿。比如秋冬季,我的高使用率褲子是藍色牛仔褲、白色直筒褲、黑色直筒褲,再加一兩條卡其或灰色系闊腿褲,都很能修飾身材,基本可以搞定通勤、休閑所有搭配。
2、 看尺碼和設計細節
記錄幾件常穿的、尺碼合适的褲子資料,建立一套自己的尺碼表。網購時仔細檢視詳情頁資料比如我身高165,褲長通常選擇90-104。
想要更舒适顯瘦,還要關注設計細節。以牛仔褲為例:
①腰頭: 前後高度差2cm以上,不易顯小肚子
②裆部:前浪順直幹淨,後浪弧度越大越舒适
③後口袋: 底部不低于褲裆,高一點視覺更提臀
④後育克角度: 選擇夾角角度小的,顯臀翹
⑤側縫線:平鋪褲子時越靠前越顯瘦
3 、隻買100分滿意的
不再買低品質,甯願多些預算投入品質100分的近三月唯一購入的Levis牛仔褲,價格不算便宜但使用率高,算到每次穿着成本反而是省錢了。
不再随意将就,不滿意一定要退找到合心意的褲子并不容易,當時共選了3條,兩條試穿不如預期果斷退,不要嫌麻煩或者舍不得幾塊的運費而将就收下,不合适的衣服基本穿不了幾次,也不會因為放在家裡多看幾眼它就順眼了。
普通人的下裝,真的不需要很多。我的下裝标準,舒适、好搭、耐看。我的上下裝數量比例,3:1或 4:1購買前,考慮是否能搭配3套以上?
謹慎擁有,才能持續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