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陽登“糕”百事高

作者:齊魯壹點
文|盧恩俊

中國的節日多,每個節日吃什麼都很有講究,重陽節吃什麼?近來見清代畫院的《十二月月令圖·九月》,在描寫重陽活動的系列畫面上方,有幾人攜帶菊花酒和重陽糕等美食、登上懸于半空岩台的描繪,表明了重陽糕作為重陽代表符号,成為登高望遠的核心食物。

重陽是大陸一個古老的節日,在民間流行登高、賞菊、插茱萸等節俗活動。其中登高是重陽節重頭戲,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主要包括登山、登塔、登樓、登閣、登台等。登高習俗最早可追溯到漢代,西漢劉歆《西京雜記》中記載:“三月上巳,九月重陽,士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可見,重陽節的登高習俗在西漢就已經形成。至于重陽為何登高,據梁人吳均《續齊諧記》中的記載:“汝南桓景随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月登高飲酒,婦女佩茱萸囊,蓋始于此。”此說雖具迷信色彩,其故事可能隻是一個傳說,但重陽登高“辟邪祈福、消禍求平安”的寓意卻流傳了下來。正如宋人方勺所釋:“九九極陽,陽極轉陰,登高為調陰轉陽也。”古人将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在這重陽之日,古人以登高調和陰陽,防禦百病,漸成風俗。由此,也派生出吃重陽糕的傳統習俗。重陽登高,“糕”與“高”同音,亦有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吉意,是以這天民間以吃“糕”行登高之俗。也因受都市地貌的限制,尤其北方一些地區,欲登高避禍或無處采集茱萸,故以食糕代替登高(糕)、以插紙旗代替插茱萸,用意則仍在避禍。

重陽登“糕”百事高

追溯重陽糕曆史,早在《西京雜記》亦有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何謂蓬餌?餌是一種糕餅,蓬是一種黍米,蓬餌就是重陽節吃的重陽糕。重陽糕在民間流行,應該說是從唐代開始的,據《唐六典》和唐《食譜》等書記載,唐代重陽節有麻葛糕、米錦糕以及菊花糕,《文昌雜錄》中亦說:“唐時節物,九月九日則有茱萸酒、菊花糕。”這在唐朝詩人劉禹錫的“題糕”典故也可引證,據《邵氏聞見後錄》載,劉禹錫作《九日登高》詩時,其中欲用“年年上糕處”之句,以《五經》中無之,辍不複為,隻好寫成“年年上高處”。後被宋朝詞人宋祁開玩笑說:“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詩中一代豪。”

到了宋代,随着重陽節習俗的流行,吃糕才演變成為重陽的專有食品。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記述:“都人是月飲新酒,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為饋,以糖肉秫面雜糅為之,上縷肉絲鴨餅,綴以榴顆,标以彩旗。又作蠻王獅子于上,又糜栗為屑,合以蜂蜜,印花脫餅,以為果餌。又以蘇子微漬梅鹵,雜和蔗霜橙玉榴小顆,名曰‘春蘭秋菊’。”可以看出,宋人制作重陽糕花樣繁多。吳自牧《夢粱錄》卷五記臨安(今杭州)重九之俗:“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插小彩旗,名‘重陽糕’。”這象征引領軍隊的旗幟,插在糕上,曰“重陽旗”,即寓意人吃了重陽糕就代表登上了高山。後人在《金陵歲時記》中另有釋義,重陽旗以五色紙縷為花紋,中嵌“令”字,本指皇家令旗,吃罷重陽糕,将令旗插門楣,或豎立院中間,竟稱慶賀重陽、辟邪祈福。而且這重陽糕裝飾動物,還有多種吉祥物。南朝梁宗懔《歲時記》雲:長安“民間九月九日,以粉面蒸糕,上置小鹿數枚,号食祿糕。”後留下“扶風鹿糕京城走”的美譽。陸遊在《壬子九日登山小酌》詩中,還提到一種“彩貓糕”:“老懷多感驚佳節,病骨宜寒喜薄霜。玉脍齑中橙尚綠,彩貓糕上菊初黃。”由此可見,宋時糕之佐料飾物的吉祥表達已是豐富多彩。

到了明清時期這一習俗更為普及。《帝京歲時紀勝》載:“京師重陽節花糕極勝。有油糖果爐作者,有發面壘果蒸成者,有江米黃米搗成者,皆剪五色彩旗以為辨別。市人争買,供家堂,饋親友。”不但滿足口舌之欲,也是重陽節饋贈他人的上好佳品。清人楊靜亭在《都門雜詠·論糕》中描述道;“中秋才過又重陽,又見花糕各處忙。”且随之民俗流行還在增添新的内涵寓意。山東老濟南的重陽節,亦稱女節、女兒節,這天,嫁出去的閨女要回娘家吃花糕,即日還行“搭糕”之俗。明代謝肇制在《玉男俎》中提到:“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女兒頭額,祝女兒百事俱高。”京津一帶,據1931年版的《河北省天津志略》一書中也有下列記載:“九月初九為重陽節,登高作北鬥會,居民多食羊肉火鍋,又食糕,蓋以麥粉為糕,置棗栗糖果于上者也,父母必迎出嫁女同食之,故亦稱女兒節”。屆時,一般家庭所做的重陽糕,多為三層,上下兩層,中間再夾一層黃色面粉所做的菊花。富貴人家要做九層糕,像座寶塔,糕點上面插上小彩旗并飾有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上海《圖畫日報》的配畫詩中曰:“重陽須食重陽糕,片糕搭額願兒百事高。此風不自今日始,菊糕滋味殊堪飽老饕。”在重陽的清晨,家長把重陽糕切成薄片,貼到小孩的額上,再喊三聲“願兒百事俱高”,用以祝願兒童健康,順利成長。這也是上海及江浙一帶儲存的重陽古風。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下傳“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