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型關之後,林彪試圖複制大捷,日軍一名俘虜傳遞錯誤信号

作者:趣談8597022385696

廣陽大捷:八路軍打出神秘千年戰術,殲滅千名敵軍

作者:武陟東旭

1937年11月6日,延安接到了林彪發自廣陽的電報,裡面提到:“我部所打之敵,主要以東北人和北韓人為主,戰鬥力根本不能跟本恒師團相比。”林彪還請求129師增援,在廣陽再複制一次平型關大捷。這引起了延安的期待,大家都希望能再次在短時間内取得一次重大勝利。

廣陽是個位于沾尚鎮和松塔鎮之間的小鎮,地勢險要,地形複雜。這使得林彪看中了它作為伏擊日軍的好地方。戰鬥前,林彪精心布置了部隊,主力在道路兩側,李天佑的686團兩個營占領村北的高地,楊得志的685團第3營由狼窩溝北山出擊,協同第686團一起殺出,伏擊日軍辎重部隊。

林彪的部署并不是以數量取勝,他善于運用巧妙的戰術來取得戰鬥的勝利。戰鬥開始後,他讓敵人的主力部隊“安全”通過伏擊區,然後集中火力打擊後面的辎重部隊。這樣的戰術讓林彪得以将敵軍殲滅,并避免了和敵人主力正面交鋒的情況。

在廣陽戰鬥中,八路軍充分發揮了自身的戰鬥力,擊敗了日軍的困擾。不過,當林彪得知來襲的日軍是一支雜牌軍時,他決定撤退。盡管沒有得到期望的捷報,但廣陽戰鬥依然讓八路軍士氣大振。

然而,劉伯承卻不甘心于這樣的結果,他認為日軍欺人太甚。于是,他指揮129師386旅再次設伏,擊潰了日軍的追擊部隊,并消滅了數百名敵軍。兩次廣陽伏擊戰,八路軍共殲滅了日軍千餘人。

值得注意的是,八路軍在當時的戰争條件下,并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戰鬥。林彪采取了巧妙的戰術來與敵人交戰,而不是盲目地冒進。這樣的政策使得八路軍能夠有效地擊潰敵人,并保持自己的力量。

盡管廣陽大捷的結果不如預期,但它展示了八路軍的戰鬥力和戰鬥政策。林彪和劉伯承等将領的指揮才華,在戰鬥中得到了展現。廣陽大捷的勝利也為八路軍在抗日戰争中的持續戰鬥增添了動力和信心。

無論如何,廣陽大捷依然是抗日戰争中的一座裡程碑,八路軍在戰争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與智慧,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八路軍的努力為保衛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的精神将激勵我們繼續努力,追求更加美好的未來。

廣陽大捷與延安期待

作者:武陟東旭

1937年11月6日,延安對前線充滿期待,他們之前剛收到了林彪發自廣陽的一封電報。電報中說:“我部所打之敵,主要以東北人和北韓人為主,戰鬥力根本不能跟本恒師團相比。”林彪還請求129師增援,在廣陽複制一場平型關大捷。平型關大捷發生在同年9月,這一大捷震動全國,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士氣,讓蔣氏對八路軍刮目相看。如果能在短時間内再來一次大捷,造成的影響不難預見。是以,延安對此也充滿期待。

然而一天過去了,捷報非但沒有傳來,反而得到了林彪撤兵的消息,這是為何?這要從一名日軍俘虜說起。就在林彪發電之前,115師剛打了一場廣陽伏擊戰。林彪喜歡打巧仗,不喜歡打惡仗,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甯可不打。

1937年11月6日,林彪遇到了這樣的機會。11月2日,日軍第40旅團先頭部隊79聯隊和八路軍343旅686團在昔陽城西馬道嶺遭遇,一步一步追來。林彪得知消息大喜,決定派陳光343旅在廣陽周圍占領有利地形伏擊日軍。

廣陽是個不到200戶人家的小鎮,位于沾尚鎮和松塔鎮之間,村邊有一條公路,年久失修,再加上洪水沖刷,已經疲憊不堪。村子四周溝壑縱橫,山巒林立,地勢極其險要,是打伏擊的好地方,林彪這才選擇在這裡打擊日軍。

具體部署是,343旅的主力部隊在道路兩側,李天佑的686團兩個營占領村北的高地,楊得志的685團第3營由狼窩溝北山出擊,協同第686團進入伏擊區的日軍殲滅。

部署完畢後,林彪覺得這樣的兵力顯然還是有點少,就指令參謀長周昆跟朱、彭發電搬兵。朱彭兩位首長立即讓129師前去增援。

12月4日清晨,林彪的望遠鏡出現了日軍的身影,黃壓壓一片。楊得志摩拳擦掌,請示開火。林彪鎮定地說:“把敵人的主力放過去,專打後面的辎重,沒有我的指令不許開槍!”

13時許,日軍先頭兩個聯隊4000餘人“安全”通過伏擊區進至松塔。楊得志的預伏部隊按照指令,采取避強擊弱的戰法,全部放過其先頭主力,當日軍辎重部隊進至廣陽的時候,林彪放下望遠鏡對周昆說:“下令,打!”

“啪”,一聲紅色信号彈升空,各路伏兵從山嶺和山林裡居高臨下殺出,如同神兵天降。一時間,戰士的喊殺聲、步槍和機槍的子彈射擊聲,手榴彈的爆炸聲,以及迫擊炮彈的轟鳴聲響成一片,震耳欲聾。戰鬥到黃昏時分,槍聲稀疏下來,戰鬥結束了。

343旅參謀長陳士榘在電話裡向林彪報告戰果:“師長,戰鬥結束,686團初步統計殲滅敵人500多名。”林彪臉上露出微笑說:“685團也殲敵400多名,戰果輝煌,你立刻通知轉移傷員和戰利品,打掃戰場。”

其實嚴格地說,戰鬥并沒有完全結束,雖然敵人大部被殲滅,街上還有幾處房子被幾個日軍占領,槍聲還不時響起。

陳士榘騎馬來到一座房子前,戰士們向他報告,裡面隻剩下一個敵人在負隅頑抗,他們打算用手榴彈消滅日軍。陳士榘立即打手勢制止,要求“不能炸死,要抓活的!到現在起,我們還沒有抓過一名俘虜”。

陳士榘帶着幾名戰士,還有師偵察科長蘇靜向房子走去。這時候,天色已晚,陳士榘借着夜幕的掩護,悄悄來到視窗,用剛學會的日語喊道:“放下武器,優待俘虜!”可是裡面沒有動靜,停了一會從裡面射出一顆子彈。

陳士榘并沒有失去耐心,再次喊了幾句。這似乎起了作用,裡面的日本不再開槍了。又過來好大一會,裡面傳出幾句生硬的中國話:“明白,明白。”陳士榘聽了非常興奮,做好準備,等着日本兵出來投降。

可是過了好大一會,不見日本兵出來。陳士榘漸漸失去耐心,他一揮手,幾個戰士猛地沖了進去。戰士們進去後打開手電一照,被眼前的一幕逗樂了,原來日本兵正好落在了老鄉放糧食的筐子裡,被卡住了半截身子,無論怎麼掙紮都沒用。

見八路軍進來了,日本兵吓得全身篩糠,雙腿打戰。陳士榘見狀,想給他解釋,可是自己又不會再多的日語。這時候,他突然想起很多漢字和日文的意思是相同的,他急中生智,從口袋裡掏出一個日記本,讓戰士用手電照着在上面寫下幾行字:“你别害怕,我們中國軍隊不殺俘虜”“停止抵抗的話,我們保證你的安全”。

日本兵看了之後,明白了大概的意思,他拿起筆在上面寫下兩個字“明白”。陳士榘一看非常高興,又在本子上寫道:“你叫什麼名字,是哪一部分的?”日本兵拿筆在上面寫道:“第79聯隊辎重部隊,我叫加藤幸夫”。通過反複溝通,陳士榘得到了如下資訊:這支部隊的士兵多數是北韓人,還有一部分是東北人,日本人的比例隻占三成。了解到這些,陳士榘大喜,将俘虜帶回旅部。

見陳士榘帶回來一個日軍俘虜,副旅長周建屏高興地說:“你還真的帶了一個俘虜。你走了以後,師首長打電話問你,我說你抓俘虜去了,他們還說你是個‘冒失鬼’。”

陳士榘說:“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抓俘虜不冒險能行嗎?他不會乖乖等着你抓。”一句話說得大家笑起來,陳光旅長也跟着哈哈大笑。

師上司得知消息,也大誇陳士榘,因為在此之前,八路軍還未抓到日軍俘虜。林彪聽了陳士榘彙報後,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名将總能敏銳捕捉住戰機,林彪就是如此。當他得知,自己面對的20師團37聯隊和另一部日軍,是一支雜牌軍的時候,就産生了再打一次伏擊戰的想法。

林彪的構想是,仍然讓陳光旅作為主力痛打日軍,讓129師派幾個團将來自昔陽的日軍堵住,再派幾個團協助陳光旅聯手吃掉這支雜牌日軍。是以,林彪在11月5日給延安和朱彭,以及129師的劉鄧同時發電,談了自己的構思,得到了上級首肯。

話說回來,在4日的廣陽之戰中,敵軍第20師團後隊辎重兵被115師圍殲,師團長川岸文三郎惱怒之極。可是因為主力跟後衛相距較遠,得知的時候天色已晚,他也隻好狠心舍下,沒有去救援。可是沒想到的是,八路軍胃口太大,第二天他的直屬隊又遭到了八路軍的襲擊,他惱羞成怒,急忙調第40旅團回援。接近中午時分,第40旅團長山下奉文率部趕到。

山下奉文是一員老将,跟坂恒征四郎同歲,比岡村甯次小一歲,畢業于日本陸士和陸大,曾任駐奧地利武官、、陸軍省軍務局軍事課課長和軍事調查部部長、駐北韓步兵第40旅旅長等職,和山本五十六一樣,算是文武兼通。太平洋戰争爆發後,山下奉文侵略東南亞,日本國内有人稱他為“馬來之虎”。他這個旅團,在日本侵略軍中是一支勁旅。

然而,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5日晚上,八路軍與40旅團一交手,就感到對方不是省油的燈,和對方打起來非常吃力。林彪何其敏銳,就像開頭所說,他隻打巧仗,從來不打絞肉機式的惡仗,感到對方難纏,立即下令退出戰鬥。

是以,延安期待的捷報并沒有傳來。日軍見八路軍撤退,随即緊跟報複。結果劉伯承不依了,這不是欺人太甚了?

在劉伯承的指揮下,129師386旅旅長陳赓帶領部隊,在385旅和343旅的配合下,11月7日在廣陽以東的戶封村再次設伏,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消滅了數百名日軍。根據軍史記載,兩次廣陽伏擊戰,共消滅日軍千餘人。

有人覺得,八路軍為什麼隻打伏擊戰,而不是和日軍打堂堂之戰?這主要是對當時的情況不夠了解。

八路軍當時3個師,總兵力不到5萬人,要擺開架勢和日軍決戰,這是以卵擊石,屬于蠻幹。是以,八路軍當時積小勝為大勝,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然後找機會再打。

廣陽大戰不久,即1938年3月,林彪在呂梁地區被晉綏軍誤傷,退出了抗日戰場。如果林總後來不是到蘇聯養傷,按照他的行事風格,會如何跟日軍作戰?根據當時的敵我力量對比,林彪在抗日戰争中,也不可能跟日軍進行大規模的戰鬥。而且讓林總離開晉中山區,放到冀中平原,放到山東戰場,平型關那樣的大捷很難複制。

在那個時候,八路軍隻能采取小規模的遊擊戰術,因為它在裝備和人力上都處于劣勢。然而,盡管規模較小,但八路軍在廣陽伏擊戰中展現出的英勇鬥志和精妙的戰術仍然引起了延安的期待。

廣陽伏擊戰中的成功,鼓舞了八路軍和整個國軍士氣,為後續的抗日鬥争打下了基礎。雖然沒有再次大捷的消息,但林彪和陳士榘等戰士的勇敢和智慧赢得了人們的敬佩。正是有這些英雄将士的付出,才有了抗日戰争的勝利。

我們應該銘記曆史,向這些為民族獨立和抗争英勇付出的戰士們緻敬。讓我們一起弘揚正能量,傳承他們的精神,共同為實作民族複興而努力奮鬥!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

平型關之後,林彪試圖複制大捷,日軍一名俘虜傳遞錯誤信号
平型關之後,林彪試圖複制大捷,日軍一名俘虜傳遞錯誤信号
平型關之後,林彪試圖複制大捷,日軍一名俘虜傳遞錯誤信号
平型關之後,林彪試圖複制大捷,日軍一名俘虜傳遞錯誤信号
平型關之後,林彪試圖複制大捷,日軍一名俘虜傳遞錯誤信号
平型關之後,林彪試圖複制大捷,日軍一名俘虜傳遞錯誤信号
平型關之後,林彪試圖複制大捷,日軍一名俘虜傳遞錯誤信号
平型關之後,林彪試圖複制大捷,日軍一名俘虜傳遞錯誤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