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作者:唐詩宋詞經典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也即将到來!

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風俗;由于九月初九的“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是以常在此日舉行祭祖與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夕、清明、中元三節并列為中國傳統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天天古詩詞#​#秋日生活打卡季#​#“九九重陽節”##今日重陽#​​

古時詩詞大家通過詩詞,來表達重陽節時期情感!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壹、老蘇

蘇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亦被稱老蘇。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與蘇轼、蘇轍合稱“三蘇”。中國北宋文學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洵年稍長入學,學習句讀、屬對、聲律,但沒有學會就放棄了讀書,後開始遊曆名山大川。27歲又開始讀書。在考取進士和茂才時,都未中。不久,蘇洵之父去世,其歸家守喪。服除後,仍居住在鄉裡,閉門讀書,文章一新,著有《幾策》《權書》《衡論》數十篇,系統提出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的革新主張。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蘇洵送其二子入京應試,朝廷诏試策論,辭不赴命。嘉祐五年(1060年),蘇洵被任試秘書省校書郎,除霸州文安縣主簿,與姚辟同修禮書,完成《太常因革禮》100卷。

蘇洵的文學創作成就主要是散文,文章大部分是議論文,往往直接針對北宋社會的現實而作。其散文以氣勢勝,具有荀子和戰國縱橫家的雄辯之風,觀點明确,析理深透,語言犀利,結構謹嚴,妙喻連篇,呈現出雄奇高古的風格。蘇洵的散文在當時就頗具影響,對改變不良文風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其《權書》《衡論》諸作,縱談古今,議論圓轉,縱橫恣肆,有“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之說。蘇洵詩作不多,但諸體皆備,尤以五七言古詩見長。

《九日和韓魏公》

宋·蘇洵

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發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東閣,閑伴諸儒老曲台。

佳節久從愁裡過,壯心偶傍醉中來。

暮歸沖雨寒無睡,自把新詩百遍開。

【賞析】不才如我垂久老矣竟忝列先生的門下,金燦燦的酒器映照着我滿頭蕭蕭的白發。慚愧呀魏公你如此看重又宴請了我,我在曲台編的那本書消磨了幾多年華。多少回重陽節從憂愁中過來的,多少回酒醉中又壯心偶發。此番風雨之夜輾轉無眠,起來把新詩一遍一遍地寫下。

  首聯從多年來他們的交遊,一直寫到這天的宴會,語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豐富。蘇洵于1056年(嘉祐元年)持益州張方平、雅州雷簡夫的推薦信赴京谒見韓琦、歐陽修等名流重臣,從此成了他們的座上客。時蘇洵已四十八歲,年近半百,故說“晚歲登門”。雷簡夫稱蘇洵為“王佐才”、“帝王師”,蘇洵實際上也是以此自居的,而這裡卻自稱“不才”,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已的那“蕭蕭華發”同韓琦宴上的閃閃金罍(酒器)相映襯,表面自謙,實際充滿懷才不遇之感。

  颔聯又從這天的宴會寫到他五年來的虛度光陰。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東閣”承“金罍”,表示對韓琦宴請的謝意,詩人自謙中也含着牢騷。漢武帝時公孫弘自舉賢良,數年而至宰相,“于是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漢書·公孫弘傳》)這裡詩人即以公孫弘喻韓琦好賢而言自己不配這種禮遇。下句,詩人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曲台指太常寺。因《禮記》有《曲禮》篇,故稱專掌禮儀制度的太常寺為“曲台”。蘇洵在1061年(嘉祐六年)被命于太常寺修纂禮書,至赴宴時,剛完成《太常因革禮》一百卷,費時五年。蘇洵以自己能輔助帝王的才能來做這種白首窮經的工作,深感虛度年華,用非所長,這集中表現在“閑”、“老”二字上。1056年(嘉祐元年),歐陽修薦蘇洵于朝廷,韓琦也以為可用,獨富弼主張“姑少待之”(葉夢得《石林燕語》)。拖了兩年,朝廷才召蘇洵試舍人院。蘇洵拒絕赴試,朝廷授以試秘書省校書郎,不久又以蘇洵為霸州文安縣(今屬河北)主簿,編纂太常禮書,直至去世。“書雖成于百篇,爵不過于九品。”(《老蘇先生會葬緻語》)這就是詩人發出“閑伴諸儒老曲台”的深沉哀歎的原因。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頸聯尤為曆代評論家所稱賞。重陽節曆來是人們登高賞菊,飲酒賦詩的好日子,但蘇洵卻在愁裡度過。“佳”和“愁”形成鮮明的對比,而“久”字更有豐富的内容。蘇洵在二十七歲以前“遊蕩不學”,不一定有“愁”。但從二十七歲開始,他發奮苦讀,希望有用于世,卻多次科考不第;後來,雖然名動京師,卻沉淪下僚,無法一展抱負。這個“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十年的不得志。他已五十七歲,很難再有所作為。“偶傍”,說明他平時已經很少有雄心壯志;“醉中”,說明未醉時已清醒感到壯志難酬。但“傍”、“來”二字仍表現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其意氣尤不少衰”。(葉夢得《避暑錄話》)

  尾聯以暮間歸來,反複吟詠韓琦新詩作結,戛然而止,餘味無窮。韓琦《乙巳重陽》說:“苦厭繁機少适懷,欣逢重九啟賓罍。招賢敢并翹材館,樂事難追戲馬台。藓布亂錢乘雨出,雁飛新陣拂雲來。何時得遇樽前菊,此日花随月令開。”韓琦詩中那種久居高位、賓朋滿座的富貴氣,使蘇洵更感到自己“閑伴諸儒”的窮窘;韓琦志滿意得之餘的淡淡閑愁,更激起了蘇洵壯志不酬的深沉哀怨。這就是他越讀韓琦新詩就越發難以入睡的原因。暮、雨、寒三字為全詩烘托出一種昏暗、凄冷的氣氛,而“寒無睡”,“百遍開”更活畫出這位“蕭蕭華發”的老人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神情。

  葉夢得說:“明允詩不多見,然精深有味,語不徒發,……婉而不迫,哀而不傷,所作自不必多也。”(《避暑錄話》)這一首詩在内容上“精深有味,語不徒發”,深刻反映了宋代失意文人的精神苦悶;藝術風格上也是“婉而不迫,哀而不傷”,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此詩作于英宗治平(1065)重陽節。十年前,蘇洵四十八歲,自蜀入京,受到名臣韓琦、歐陽修的獎譽、薦舉,但一直未得到朝廷重用。十年後的重陽佳節應邀參加韓琦的家宴,席間韓琦賦《乙巳重陽》詩,蘇洵當晚回來後便寫下了這首詩。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貳、大蘇

蘇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曆史治水名人。父為蘇洵,弟為蘇轍,父子三人并稱“三蘇”。

嘉祐二年(1057年),參加殿試中乙科,賜進士及第(一說賜進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參加制科考試,授大理評事、佥書鳳翔府判官 。宋神宗時,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出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揚州、定州等地。随着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赦北還,病逝于常州。南宋時期,追贈太師,谥号“文忠”。

蘇轼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文著述宏富,縱橫恣肆,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善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圖》《枯木怪石圖》等。

1、《西江月·重九》

點點樓頭細雨,重重江外平湖。

當年戲馬會東徐,今日凄涼南浦。

莫恨黃花未吐,且教紅粉相扶。

酒闌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間今古。

【賞析】《西江月·重九》是北宋文學家蘇轼創作的一首詞。該詞上阕描寫周圍景色的凄迷,對比今昔,抒發離别之情。下阕筆鋒一轉,由眼前的情景,上升到一種淡然處之、任其發展的人生哲理。這首詞曠達自由,同時又情誼悠長,表達出詞人送别朋友時的複雜和沖突的心理。

樓外點點細雨飄灑,映得江上煙雨重重。遙記起當年,在東徐相會戲馬,看今天,我獨自一人在南浦,分外凄涼。不要怨恨黃花未吐露芬芳,不如依傍身邊女子。酒興闌珊,無須看那茱萸,古今事不過在俯仰之間而已。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曆史上對該詞的創作背景争論不一,有人認為這是作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重陽節上,也有人認為作于重陽節前,但大多數學者都認為這首詞是送别徐君猷時寫下的贈别詞。當時詞人照例登栖霞樓飲宴賓客,登高賞菊,而徐守猷已離開黃州四個多月。詞人即景生情,懷念起黃州人尊敬的“遺愛守”徐君猷,特作此詞。

一說此詞作于壬戌元豐六年(1083年)重陽節,當時身處黃州的蘇轼登高上栖霞樓,念及弟弟子由而寫下此詞。1077年,蘇轼改知徐州,他的弟弟蘇轍送他到徐州任上,兄弟相聚數月,相得甚歡。八月,蘇轍将赴南京留守簽判任,與蘇轼依依惜别。這首詞便作于蘇轍走後不久的這年重陽節。

該詞上片寫别情,開頭兩句寫景由近及遠:“點點樓頭細雨,重重江外平湖。”這兩句詞行文結構上的整齊對仗,也為這首詞的意境鋪開增加了無限的美感。然而,空間上的開闊卻和時間上的收縮不同,後兩句詞人開始交代事件:“當年戲馬會東徐,今日凄涼南浦。”這兩句應題說明了送别一事,通過時間上由遠及近的對比,借“當年”徐州聚會的熱鬧氣氛與“今日”送别友人的凄清情景作比較,更表現出作者當時的寂寞和失落的悲涼心情。上片營造出的詞人送别友人時的沖突心理,很好地暗示了他與徐君猷的感情之深,于是下片起韻先說道:“莫恨黃花未吐,且教紅粉相扶。”這兩句詞人站在朋友的角度言語,他深知朋友還不想離去,重陽節後菊花就快開放了,但是由于離别兩人無法共賞秋菊,這便是“恨”的由來。此時的詞人已經不似過去那樣對離别傷感斷腸,曆經人世風霜和厄運的蘇東坡此時已經可以笑對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和仕途上的沉浮進退。人的一生就在俯仰之間,醉酒當歌,及時行樂,這才是把握與朋友短暫相聚的最好辦法。是以詞人一個“莫恨”便打消了“凄涼南浦”的婉約惆怅,“黃花未吐”“紅粉相扶”兩處相應的意象,在字面上也通過飽滿的暖色色彩渲染了全詞的溫熱的氛圍。結尾兩句詞人點出心意:“酒闌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間今古。”等酒喝得差不多了就不用再上山看茱萸了,人生就是轉瞬間古今變換了。重陽節本來應該賞菊,還應該遵循舊習俗佩帶茱萸香袋以辟邪氣、求長壽。此時詞人卻認為這一切都不必要,人間一切都在俯仰之間,相聚總是短暫的,别離是令人悲傷的,不用拘泥于這些風俗。幹脆縱情暢飲一番,直到盡興酒闌。這種略帶凄涼意味的超曠情懷與蘇東坡早先寫下的衆多送别詞都不同,這樣的情懷也正是詞人身處人生最低谷時的真實内心獨白。看慣看穿了身邊發生的一切,詞人以空間上極廣、時間上極長、内心極開闊的心理去面對喜樂,面對順逆,面對一切。

該詞首句寫眼前,系實境;次句寫遠眺,系虛境;第三句由遠眺而思憶遠方弟弟。“當年”在徐州同遊戲馬台,“今日”在黃州孤居長江邊,于對比中落實心境的“凄涼”。過片以“黃花”點出重九。“莫恨”、“且教”,語似曠達而實含惆怅。結末二句反用杜甫詩意,給全詞彌漫上一股濃濃的人生虛無之感。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2、《醉蓬萊·重九上君猷》

宋·蘇轼

餘谪居黃,三見重九,每歲與太守徐君猷會于栖霞。今年公将去,乞郡湖南。念此惘然,故作此詞。

笑勞生一夢,羁旅三年,又還重九。

華發蕭蕭,對荒園搔首。

賴有多情,好飲無事,似古人賢守。

歲歲登高,年年落帽,物華依舊。

此會應須爛醉,仍把紫菊茱萸,細看重嗅。

搖落霜風,有手栽雙柳。

來歲今朝,為我西顧,酹羽觞江口。

會與州人,飲公遺愛,一江醇酎。

【賞析】自笑勞苦的生涯如一夢醒來,原是留在他鄉流浪過三次重九節的人。發花白又稀疏,面對荒廢的園圃搔頭。幸運有多情誼的人,喜歡飲酒而無訴訟事,好像古代無為而治的賢明太守。年年登高,年年宴飲,那美好的景物依舊不變。

這次登高宴會按理要痛飲,照常佩帶紫菊茱萸,還要細看多嗅。草木凋零,秋風為霜,其中有我倆雪堂前栽的兩棵柳樹。明年的今天,我為你移居潇湘,灑酒于江口。我将和黃州的人共同享受您留下的恩惠,如飲長江水般的美酒。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上片,從三年貶居生活體驗着墨,寫對徐守君猷的深厚情誼。開頭三句,自嘲勞苦的生活如一場夢,貶居三年,成為他鄉的遊子。“笑”字一領對偶句,心思全出。接着兩句,進深一層,寫人生易老天也老。“華發”、“荒園”均是衰老的象征,“搔首”也無可奈何,抗禦不住。“賴有”三句,筆鋒一轉,頌揚徐君猷的功德。值得慶幸的是:酒在肚裡,事在心頭,不因喝酒而糊塗誤事。我遇到了徐守這樣“多情”的人,“好飲無事”的人,“似古人賢守”的人。作者在《遺愛亭記》亦歌頌了徐君猷這些方面的功績:“知黃州,未嘗怒也,而民不犯;未嘗察也,而吏不欺;終日無事,嘯詠而已。”好一個賢明的太守。最後三句,照應序言“每歲”之筆,歲歲年年登高宴飲,“物華依舊”,情深誼長。

  下片,以節傳情,以酒寄情。在痛飲中淋漓盡緻地一吐為快。酒中多少事,酒中多少詩。開頭三句,就點明此次相會宴飲極不平凡。酒逢知己千鐘少,“應須爛醉”;此次登高觀賞“紫菊茱萸”也不一般,應須“細看重嗅”。此處他點化運用了杜甫“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九日藍田崔氏莊》)詩句,不露痕迹,且把“爛醉”與“細雨”、“茱萸”的内在聯系巧妙地揉和起來了:除禍免災。接着二句,醉裡吐真言,我們的友誼天長地久,有“搖落霜風”的物候作證,“有手栽雙柳”作證。“來歲”三句,發出深深的祝願與希冀:“來歲今朝”,我為你西行而餞行,把酒灑滿于江口來一個更大的“爛醉”。最後三句,總寫徐守君猷的功績,也是這首詞的主題概括:我會和黃州的人,忘不了享受您的“遺愛”,如同痛飲“一江酹酎”的美酒,君子情誼,源遠流長。“何武所至,無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謂遺愛。”(《遺愛亭記》)

  這首詞,表面看來,系例行重九登高宴飲之作,實是借題發揮,以節傳話,以酒寄情,表達他們那樣“惘然”之情和崇敬徐守君猷“相待如骨肉”和“獄草煙深”的功德。正因為釀酒、飲酒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社會、求生存求發展的一種進階意識形态的曆史活動,唯有酒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發展的酵酶,唯有酒中人方能領略其中的韻味,是以東坡才寫出如此真情實感、意境高超的詞章來。

  這首《醉蓬萊》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九月。從序言中可知:這是一次例行的重九宴飲徐太守于栖霞樓的活動。它不同于往常重九宴飲,而是為徐守即将離任赴湘前作的贈别詞。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3、《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宋·蘇轼

霜降水痕收。

淺碧鱗鱗露遠洲。

酒力漸消風力軟,飕飕。

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為酬。

但把清尊斷送秋。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

明日黃花蝶也愁。

【賞析】深秋霜降時節,水位下降,遠處江心的沙洲都露出來了。酒力減退了,才覺察到微風吹過,讓人覺得涼飕飕的。破帽卻多情留戀,不肯被風吹落。

重陽節如何度過,隻借酒消憂,打發時光而已,世間萬事都是轉眼成空的夢境,因而不要再提往事。重陽節後菊花色香均會大減,連迷戀菊花的蝴蝶,也會感歎發愁了。

  詞的上片寫樓中遠眺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描繪大江兩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淺,是深秋霜降季節現象,以“水痕收”表之。“淺碧”承上句江水,“鱗鱗”是水泛微波,似魚鱗狀:“露遠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遠”字展現的是登樓遙望所見。兩句是此時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氣清、明麗雄闊的秋景。

  “酒力漸消風力軟,飕飕,破帽多情卻戀頭”,此三句寫酒後感受。“酒力漸消”,皮膚敏感,故覺有“風力”。而風本甚微,故覺其“力軟”。風力雖“軟”,仍覺有“飕飕”涼意。但風力再軟,仍不至于落帽。此三句以“風力”為軸心,圍繞它來發揮。晉時孟嘉落帽于龍山,是唐宋詩詞常用的典故。蘇轼對這一典故加以反用,說破帽對他的頭很有感情,不管風怎樣吹,抵死不肯離開。“破帽”這裡具有象征隐喻意義,指的是世事的紛紛擾擾、官場的勾心鬥角。作者說破帽“多情戀頭”,不僅不厭惡,反而深表喜悅,這其實是用戲谑的手法,表達自己渴望超脫而又無法真正超脫的無可奈何。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下片就涵輝樓上宴席,抒發感慨。“佳節若為酬,但把清樽斷送秋”兩句,化用杜牧《重九齊山登高》詩“但将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怨落晖”句意。“斷送”,此即打發走之意。政治上所受重大打擊,使他對待世事的态度有所變化,由憂懼轉為達觀,這乃是他黃州時期所領悟到的安心之法。

  歇拍三句申說為何要以美酒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是化用宋初潘阆“萬事到頭都是夢,休嗟百計不如人”句意。“明日黃花蝶也愁”反用唐鄭谷詠《十日菊》中“節去蜂愁蝶不知,曉庭還繞折殘枝”句意,意謂明日之菊,色香均會大減,已非今日之菊,連迷戀菊花的蝴蝶,也會為之歎惋傷悲。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難久,正因為如此,此時對此盛開之菊,更應開懷暢飲,盡情賞玩。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這與蘇轼别的詞中所發出的“人間如夢”、“世事一場大夢”、“未轉頭時皆夢”、“古今如夢,何曾夢覺”,“君臣一夢,古今虛名”等慨歎異曲同工,表現了蘇轼後半生的生活态度。他看來,世間萬事,皆是夢境,轉眼成空;榮辱得失、富貴貧賤,都是過眼雲煙;世事的紛紛擾擾,不必耿耿于懷。如果命運不允許自己有為,就飲酒作樂,終老餘生;如有機會一展抱負,就努力為之。這種進取與退隐、積極與消極的沖突雙重心理,在詞中得到了集中展現。

  這首詞是蘇轼貶谪黃州期間,于元豐五年(1082年)重陽日郡中涵輝樓宴席上為黃州知州徐君猷而作。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4、《九日黃樓作》

宋·蘇轼

去年重陽不可說,南城夜半千漚發。

水穿城下作雷鳴,泥滿城頭飛雨滑。

黃花白酒無人問,日暮歸來洗靴襪。

豈知還複有今年,把盞對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紅粉陋,終勝泥中事鍬锸。

黃樓新成壁未幹,清河已落霜初殺。

朝來白露如細雨,南山不見千尋刹。

樓前便作海茫茫,樓下空聞橹鴉軋。

薄寒中人老可畏,熱酒澆腸氣先壓。

煙消日出見漁村,遠水鱗鱗山齾齾。

詩人猛士雜龍虎,楚舞吳歌亂鵝鴨。

一杯相屬君勿辭,此境何殊泛清霅。

【注釋】①此詩作于元豐元年黃樓新成以後。作者追述去年今日的水災;欣喜今日的佳節。

②去年重陽,作者曾預料他的友好來共度佳節,來客既為水所阻,主人亦忙于與水鬥争,故雲不可說,即無從說起的意思。

③漚,積水。千漚,極言其水勢之大。

④黃,菊花。過重陽節要賞菊喝酒,這裡以“黃花白酒”代表過重陽節。

⑤紅粉,疑指在座侑酒的歌妓。

⑥這裡是說高刹為白霧迷漫着,瞧不見。

⑦薄寒中(讀zhòng)人,是說人中了寒氣。

⑧齾齾(音yà),齒缺不齊,這裡形容山峰參差。

⑨霅(zhá),水名,即流入太湖的霅溪。末句實作者回憶、設想江南之詞。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5、《點绛唇·己巳重九和蘇堅》

宋·蘇轼

我輩情鐘,古來誰似龍山宴。

而今楚甸。

戲馬餘飛觀。

顧謂佳人,不覺秋強半。

筝聲遠。

鬓雲吹亂。愁入參差雁。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6、《少年遊·重陽》

宋·蘇轼

與客攜壺上翠微。

江涵秋影雁初飛。

塵世難逢開口笑。

年少。

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了。

雲峤。

登臨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來誰不老。

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

7、《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

宋·蘇轼

珠桧絲杉冷欲霜。

山城歌舞助凄涼。

且餐山色飲湖光。

共挽朱轓留半日,強揉青蕊作重陽。

不知明日為誰黃。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8、《點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韻》

宋·蘇轼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

江村海甸。

總作空花觀。

尚想橫汾,蘭菊紛相半。

樓船遠。

白雲飛亂。

空有年年雁。

9、《浣溪沙·重九舊韻》

宋·蘇轼

白雪清詞出坐間。

愛君才器兩俱全。

異鄉風景卻依然。

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

茱萸仔細更重看。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10、《丙子重九二首》

宋·蘇轼

三年瘴海上,越峤真我家。

登山作重九,蠻菊秋未花。

唯有黃茅根,堆垅生坳窊。

蜑酒蘖衆毒,酸甜如梨楂。

何以侑一樽,鄰翁饋蛙蛇。

亦複強取醉,歡謠雜悲嗟。

今年籲惡歲,僵仆如亂麻。

此會我雖健,狂風卷朝霞。

使我如霜月,孤光挂天涯。

西湖不欲往,墓樹号寒鴉。

窮途不擇友,過眼如亂雲。

餘子誰複數,坐閱兩使君。

共飲去年堂,俯看秋水紋。

此水與此人,相追兩澐々。

老去各休息,造物嗟長勤。

佳哉此令節,不惜與子分。

何以娛我客,遊魚在清濆。

水師三百指,鐵網欲掩群。

獲多雖一快,買放尤可欣。

此樂真不朽,明年我歸耘。

11、《千秋歲·湖州暫來徐州重陽作》

宋·蘇轼

淺霜侵綠。

發少仍新沐。

冠直縫,巾橫幅。

美人憐我老,玉手簪黃菊。

秋露重,真珠落袖沾餘馥。

坐上人如玉。

花映花奴肉。

蜂蝶亂,飛相逐。

明年人縱健,此會應難複。

須細看,晚來月上和銀燭。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叁、小蘇

蘇轍(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東軒長老,晚号颍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北宋時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

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登進士第,初授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留守推官。此後随張方平、文彥博等人曆職地方。宋哲宗即位後,入朝曆官右司谏、禦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等職,位列宰執。哲宗親政後,因上書谏事而被貶知汝州,連谪數處。宰相蔡京掌權時,再降朝請大夫,遂以太中大夫緻仕,築室于颍昌。獨門謝客十餘載,緻力于整理舊著、教育子弟。政和二年(1112年),蘇轍去世,享年七十四歲。被追複為端明殿學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時累贈太師、魏國公,宋孝宗時追谥“文定”。

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轼齊名,合稱“三蘇”,又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轼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歎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轼,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潇灑自如,工整有序。有《栾城集》等傳世。今人亦整理有《蘇轍集》。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1、《閏九月重九與父老小飲四絕·尉佗城下兩重陽》

尉佗城下兩重陽,白酒黃雞意自長。

卯飲下床虛已散,老年不似少年忙。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2、《釀重陽酒·家人欲釀重陽酒》

家人欲釀重陽酒,香麴甘泉家自有。

黃花抱蕊有佳思,金火未調無好手。

老奴但欲緻村酤,小婢争言試三鬥。

我年七十似童兒,逢節歡欣事從厚。

廪粟已空豆方實,羔豚雖貴魚可取。

病嫌秋雨難為腹,老咽饞涎空有口。

折花誰是送酒人,來客但有鄰家父。

閉門一醉莫問渠,巷争不用纓冠救。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3、《九日三首·昔忝衣冠舊》

昔忝衣冠舊,今從野老遊。

籬根菊初綻,甕面酒新刍。

不負重陽節,都無舉世憂。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

4、《釀重陽酒·風前隔年曲》

風前隔年曲,甕裡重陽酒,

适從台無饋,飲啜不濡口。

秋嘗日已迫,收拾煩主婦。

仰空露成霜,搴庭菊将秀。

金微火猶壯,未可多覆篰。

唧唧候鳴聲,涓涓報初溜,

輕巾漉糟腳,寒泉養罂缶。

誰來共嘉節,但約鄰人父。

父理正艱難,一醉陶衰朽。

他年或豐餘,此味恐無有。

三蘇詩詞中的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