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哈馬斯斷送了内塔尼亞胡的政治生涯,加沙大戰後恐下台

作者:3号環球觀

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導緻上千名以色列人在這場沖突中喪命,雖然現在整個以色列一緻對外,準備團結消滅哈馬斯,但毫無疑問,内塔尼亞胡政府的這次松懈讓以色列國内民怨沸高漲,隻不過現在是非常時期,群眾和在野陣營不易發作。一旦加沙之戰結束後,在野陣營和以色列群眾很有可能會趁機對内塔尼亞胡發難。有以色列學者認為,内塔尼亞胡在戰後恐怕難以再擔任總理。

(一)

據中國青年網報道稱,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後,以色列《晚禱報》釋出了一項國内最新民調,僅僅隻有21%的人希望内塔尼亞胡在戰後續任總理,有66%的人希望戰後以色列總理能夠換人。這對内塔尼亞胡可是一個非常不安的消息,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号。如果這一民調最後成真的話,毫無疑問,哈馬斯斷送了内塔尼亞胡的仕途,終結了内塔尼亞胡的政治生命。不過目前以色列已經放話,要完全消滅哈馬斯,并在加沙地帶組建一個新政權,也不排除最後哈馬斯和内塔尼亞胡同歸于盡。

哈馬斯斷送了内塔尼亞胡的政治生涯,加沙大戰後恐下台

戰後的内塔尼亞胡政治前景不妙

21%的支援率,這估計是内塔尼亞胡從政以來所面臨的最低支援率。《晚禱報》還發現,如果以色列現在選舉的話,内塔尼亞胡的利庫德集團将會失去至少三分之一的議會席位,進而失去第一大黨的地位,而他的老對手甘茨所上司的國家團結黨預計将會增加30%的席位,而甘茨也有望取代内塔尼亞胡,成為以色列新任總理。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民調并不令人意外,原因很簡單,因為内塔尼亞胡政府這次表現得确實很失職,至少在以色列群眾看來是這樣。10月7日巴以沖突突然爆發,這令外界感到措手不及。如果說外界感到措手不及,這不令人意外,因為在巴以沖突爆發之前,國際輿論的目光都放到了烏克蘭身上,誰也想到哈馬斯會突襲。而且這麼多年過去了,巴以沖突早已被邊緣化,如果不是這次巴以沖突突然爆發,估計國際輿論都忘卻了巴勒斯坦問題的存在。

此外,一般而言,一場大沖突前,往往都會有一定的氣氛,例如海灣戰争爆發前,美國已經對伊拉克發出了明确警告,但是伊拉克依舊拒絕從科威特撤軍的決定,最終幾乎整個國際輿論都認為,海灣戰争不可避免,當然沖突爆發時,外界也不感到意外,隻是認為這很順其自然。

後來的阿富汗戰争、伊拉克戰争都是如此,美軍事前都給予了一定的戰争信号。去年俄烏沖突爆發之時,氣氛也做得很足,當時俄烏邊境已是重炮林立,俄軍甚至直接開進了頓巴斯地區,戰事堪稱一觸即發。而且根據後來資料的披露,美國情報機構已經提前掌握了俄軍要動手的消息。是以當2月24日沖突爆發時,外界并不是特别驚訝,當然美國人更不驚訝。

不過這次的巴以沖突則完全不同,事前沒有任何的征兆,更沒有一定的緊張氣氛。這場沖突爆發後,國際輿論的目光瞬間從烏克蘭被拉回巴勒斯坦地區。更奇怪的是,事前作為當事人的以色列竟然全無準備,也沒有收到任何的相關情報資訊,當哈馬斯開始對以色列動手時,後者完全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以色列全國都懵了。以色列的軍民被哈馬斯捉走了很多。總之這場突襲行動讓以色列群眾長期以來的安靜生活被打斷。

哈馬斯斷送了内塔尼亞胡的政治生涯,加沙大戰後恐下台

哈馬斯的襲擊很突然

以色列群眾會很奇怪:内塔尼亞胡政府在做什麼?摩薩德在做什麼?以軍對加沙可謂密集監視,摩薩德的名聲也很響亮,被吹捧得神乎其神,為何以色列事前沒有得到一點消息呢?退一萬步講,即使以色列情報機構出現失誤,哈馬斯向以色列境内發起地面突襲時,以軍在加沙邊境設定的諸多監控系統應該能夠發現這些異動。但令人意外的是,以軍沒有發現任何異動,也沒有發出任何的安全提醒,最終導緻以色列遭到非常大的損失。

至于說為何以色列在情報方面表現得如此失敗,外界是衆說紛纭,有的認為是以色列政壇内鬥導緻摩薩德情報工作失靈;有的則認為以色列承平日久,失去了安全憂患,喪失了一定的警覺性;也有的認為哈馬斯做得很隐蔽,欺騙戰術很成功。具體的原因恐怕還要等待戰後以色列官方的調查。

這次以色列遭受如此大的損失,勢必需要有人負責,這麼大的事也隻能是總理内塔尼亞胡負責。這份民調就是最好的答案。耶路撒冷的沙洛姆·哈特曼研究所研究員阿薩埃爾在接受以色列媒體采訪時表示:内塔尼亞胡和他的利庫德集團将會面臨梅厄夫人的命運,無論戰後有沒有調查委員會,或者他會不會承認自己在這場沖突中所犯下的巨大錯誤,他都要下台為此事負責。

(二)

對以色列而言,安全議題是選民最關心的議題,在以色列的選舉中,安全議題的比重甚至要超過經濟議題。這種情況的出現有着很深刻的曆史根源,因為從以色列建國開始,他就面臨着嚴峻的憂患意識,稍有不慎,就會面臨亡國命運。

哈馬斯斷送了内塔尼亞胡的政治生涯,加沙大戰後恐下台

以色列對安全議題的關注度很大

一戰後在英國人的支援下,猶太人大批量地移居巴勒斯坦地區,不過随着時間一長,猶太人和當地阿拉伯人的沖突起來了。其實在以色列建國前,巴勒斯坦地區已經很亂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沖突已經到了非常尖銳的地步,當時“委任統治”巴勒斯坦地區的英國人俨然把巴勒斯坦地區看作一塊燙手山芋,最後直接把它送出給了聯合國。最後在美國的操縱下,以色列在阿拉伯人一片反對聲下成功建國。

不過以色列建國第二天,阿拉伯人的進攻開始了,以色列面臨非常嚴重的生存危機。後來以色列軍民團結,利用停戰時間大量采購軍備,很快在第一次中東戰争中擊敗了阿拉伯國家。國家雖然保住了,但周邊強敵環伺的環境并沒有改變。随後以色列又連續打了4場中東戰争。雖然以色列在戰争中表現出了很大的頑強,成功擊敗了對手。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體量差距太大,阿拉伯人敗一次不會傷筋動骨,而以色列敗一次則是一個大危機,很有可能是一個非常緻命的危機。換句話講:阿拉伯人敗得起,以色列敗不起。

是以一直以來,以色列對自己的國家安全很重視,在曆次選舉中,安全議題永遠是以色列最關心的議題。而内塔尼亞胡之是以能夠長期執政,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對外政策讓以色列選民感到放心,認為他是一個“安全先生”。但這次“安全先生”讓以色列群眾失望了。

(三)

談到這裡,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内塔尼亞胡本人。以色列的曆史不長,還不足百年。但如果談及以色列曆史的話,熟悉國際關系的估計能說出很多名人名将,如本古裡安、沙龍、達揚、拉賓等。縱觀内塔尼亞胡的履曆,雖然他并沒有在中東戰争中發揮作用,但在以色列的政治史,他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他是以色列建國後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就憑這一點,内塔尼亞胡就足以在以色列曆史上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哈馬斯斷送了内塔尼亞胡的政治生涯,加沙大戰後恐下台

這次内塔尼亞胡讓以色列失望了

内塔尼亞胡是以色列首位建國後出身的總理,他有一個非常出色的哥哥,他的哥哥喬納森·内塔尼亞胡是以色列特種部隊成員,曾參與震驚世界的“長途奔襲烏幹達”事件,最終将100多名以色列人質救出,他本人也視為“以色列的戰争英雄”。

不過與他的哥哥從身軍旅不同,内塔尼亞胡的履曆更多是在外交事務上出彩。他的學曆非常高,世界名校麻省理工畢業。也正是由于這一段美國留學經曆,内塔尼亞胡與美國的關系非常密切,很多美國政治人物,内塔尼亞胡很久就已經認識了。例如,拜登和内塔尼亞胡,兩人已經認識40多年了,年輕的時候就是朋友。特朗普的親家,也就是庫什納的父親與内塔尼亞胡也是很早就很相熟。

從1982年開始,内塔尼亞胡一直在以色列駐聯合國使團工作,6年後回國擔任利庫德集團的議員。内塔尼亞胡備受時任以色列總理沙米爾的青睐,後者将他視為自己和利庫德集團未來的接班人。1992年,利庫德集團在選舉中失敗,沙米爾下台,随後内塔尼亞胡接掌利庫德集團。4年後,利庫德集團在選舉中重奪政權,内塔尼亞胡首次擔任總理。1999年内塔尼亞胡在選舉中失敗,丢掉了總理一職。随後的利庫德集團選出了沙龍作為上司人。

從2002年開始,内塔尼亞胡進入沙龍内閣任職,不過2005年因為沙龍單方面從加沙撤軍,二人分道揚镳。其實當時由于沙龍的這一做法,整個利庫德集團産生了分裂。沙龍幹脆直接退出利庫德集團,另組前進黨繼續執政并推行自己的政策。而内塔尼亞胡則再次被利庫德集團選為黨魁,進而開啟了長期擔任利庫德黨魁的生涯。

2009年内塔尼亞胡卷土重來,二次擔任以色列總理,此後連任12年。2021年,内塔尼亞胡組閣失敗,被迫下台;2022年内塔尼亞胡再次卷土重來,實作了三進宮。從内塔尼亞胡的履曆看,連續任職10多年,由此可見以色列對他的信任,而内塔尼亞胡吸引以色列選民最大的莫過于安全議題,當然他也确實有一定的建樹,尤其是在外交方面,内塔尼亞胡确實取得了不小心的成績。

哈馬斯斷送了内塔尼亞胡的政治生涯,加沙大戰後恐下台

内塔尼亞胡是以色列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

内塔尼亞胡憑借自己的私人關系,能夠與美俄同時交好,按照内塔尼亞胡的說法,特朗普是他的朋友,普京也是他的朋友。而且在特朗普時代,内塔尼亞胡與普京會晤的次數并不亞于與特朗普會晤的次數。當然中間除了内塔尼亞胡的私人關系發揮作用外,更重要的是猶太人的特殊紐帶。猶太人在美國影響力很大,這是盡人皆知的事。但外界很容易忽略的是:俄羅斯與以色列之間也有一種特殊關系。冷戰結束後,大批俄裔猶太人移民以色列,并在以色列社會内部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勢力。正如普京所說“以色列是一個說俄語的國家”。

内塔尼亞胡執政時期,将美俄關系處理得非常到位,做到了互不得罪、左右逢源。

(四)

不過這次内塔尼亞胡可謂遭了大災,哈馬斯的突襲讓他的政治前景出現了大陰影。他現在面臨的情況和當初的梅厄夫人非常相似。第四次中東期間,埃及利用以色列“贖罪日”,疏于防備的背景下,突然對以軍在西奈半島的陣地發起進攻,以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國内一片嘩然,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迅速向美國求救,随後以色列國内也團結在了一起,共同對付埃及的突襲。

後來通過美國的武器援助以及情報援助,外加沙龍大膽的穿插戰術,最後以軍擋住了埃及的進攻,穩住了陣腳,以色列可謂先敗後勝。戰事結束後,以色列内部的追責來了,在野陣營向梅厄夫人發出質問,為何沒有在戰争爆發前做好準備,為何沒有做好情報工作。最後在以色列政壇和社會壓力下,梅厄夫人和她的工黨一同下台,梅厄夫人甚至是以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哈馬斯斷送了内塔尼亞胡的政治生涯,加沙大戰後恐下台

梅厄夫人因第四次中東戰争下台

梅厄夫人曾經遇到的困境現在又回到了内塔尼亞胡的身上,這可真是50年一個輪回。不過現在甘茨和拉皮德的在野陣營不會在這個時候突然向内塔尼亞胡問責,因為現在最關鍵的事情是團結消滅哈馬斯,扭轉以色列目前的安全危機。現在甘茨和拉皮德擱置政治分歧,與内塔尼亞胡一起組成了緊急戰時内閣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預估這個戰事内閣會持續數個月,因為外界普遍預估,在加沙打巷戰最終消滅哈馬斯保守估計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甚至就連以色列自己都承認這一點。而内塔尼亞胡可以在這一時間内享受政治休戰。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加沙之戰結束後,内塔尼亞胡面臨的政治命運可就大大不妙了。當初的梅厄夫人也是剛開始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後來帶領以色列反敗為勝,但同樣也無法挽回自己的總理職位,最終還是下台。目前的民調對内塔尼亞胡而言就是一個最大的警告:梅厄夫人的命運可能很快就會降臨在自己的身上。

一旦到了戰後,甘茨和拉皮德的在野陣營勢必會問責,别忘了,在巴以沖突爆發前,内塔尼亞胡的執政陣營正與在野陣營因為司法改革一事鬧得不可開交。難道以色列在野陣營不想趁着這一機會把内塔尼亞胡搞下台進而恢複先前的“司法獨立”嗎?

以色列的研究員阿薩埃爾還表示:雖然現在因為要集中應對哈馬斯,内塔尼亞胡可以享受幾個月的政治休戰,但内部壓力顯然已經來了。内塔尼亞胡政府的一些部長正在遭到嘲諷,内塔尼亞胡政府聯盟内部似乎已經出現裂痕。“你會聽到街上那些利庫德集團支援者帶着明确的敵意談論他們,人們的怒火隻會越來越強,而内塔尼亞胡顯然是在逃避責任,這隻會讓群眾更加憤怒。他就是不願意說‘我們搞砸了’,因為一旦他自己主動說出這句話,就意味着他需要做好下台的準備。”

哈馬斯斷送了内塔尼亞胡的政治生涯,加沙大戰後恐下台

戰後内塔尼亞胡面臨不妙情景

現在對内塔尼亞胡而言,戰後的個人前景似乎一片暗淡。估計他現在也正尋找挽救的機會。如果内塔尼亞胡趁這一機會完全消滅哈馬斯,讓加沙地帶不再對以色列有威脅,内塔尼亞胡能挽回自己的支援率嗎?隻能說這是一個未知數,畢竟當初梅厄夫人也是帶領以色列打赢了第四場中東戰争,但最終還是遭到在野陣營的問責而下台。是以即使内塔尼亞胡能夠安全消滅哈馬斯,他的政治前景能否保證同樣也是一個疑問。

如果内塔尼亞胡戰後真的下台的話,難保不是政治生命的終結,畢竟梅厄夫人的例子在那裡放着。是以現在内塔尼亞胡需要進行艱難的自救,如果自救再失敗的話,最後可能真的要被哈馬斯中斷自己的政治生涯。即使最後能夠消滅哈馬斯又能如何呢,最終的結果不過是内塔尼亞胡和哈馬斯同歸于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