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作者:随心漫行

遊蟠龍山長城,如不想走回頭路,可自第309号将軍樓東行,一路千山碧海、萬木潮聲,十二敵樓如星如芒、如歌如訴,至298号敵樓南下棧道,再轉東二支路而回。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12樓:将軍樓至298号敵樓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環穿路線圖

倘對293号二十四眼樓,心心相念,挂念不已,須逾過298号敵樓,再多前行5程,馬道似乎更加陡滑難行,看到危然孑立的六眼殘牆,便是執念的歸宿。聽聞,更有資深驢友,一路赴東,遙至金山嶺、司馬台長城,乃至古北水鎮附近。如非至情至性之人,必不敢獨來獨往,非體力不逮,實神傷不濟。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298号樓東望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24眼樓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卧虎山長城-蟠龍山長城-司馬台長城

我或可于298号敵樓棧道返程途中,自東二支路左轉前去看一看“七勇士紀念碑”,隻是相對于景區停車場而言,有些繞遠了。

蟠龍山長城,并非野長城,卻是開放長城中,唯一未經修繕而保持原貌的區段------西北首起鐵門關,蜿蜒向東,經将軍樓、郝望樓,至二十四眼樓尾止。又,西接水關、卧虎山長城,東接金山嶺、司馬台長城及古北水鎮。最早,建于北齊古北口一帶,以防禦突厥、奚和契丹為旨。明徐達等陸續增修古北口至山海關,形成小關(鐵門關)、大關(古北口營城)、水關、邊牆等“七寨一關”的防禦格局。最終完備于戚繼光,屬明代長城之精華。蟠龍山長城還是1933年與日寇作戰,最為激烈的戰場之一。至今,在将軍樓的城磚上,尚刻有日寇侵華罪證:“步兵十七聯隊占領”(不知能保留多久?)。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将軍樓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網絡圖檔:日寇侵華罪證:“步兵十七聯隊占領”

眼中的那十二座敵樓,如今隻有将軍樓、郝望樓和第298号敵樓尚算完整,307、306也不過隻留下幾處殘垣,其餘大多如墳起的磚石土丘而已。行于其間,與四周山巒壯麗相比,巨龍早已殘鱗碎骨。風起時,丘頂野枝搖曳,磚沙飛散,逝者如斯,不勝悲滄意。我時常覺得,人類那些過分掠奪、無甚文明價值的鋼筋混凝土,早該歸于塵土,以償自然、以全道義。然而,該湮滅的,絕不是厚重的城樓以及沉重的刻字------這些傳承文明血脈、記載文明苦難的印記,應該永恒不朽。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298敵樓外觀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306号敵樓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郝望樓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翠海遺珠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東行徒步

像那建于潮河東岸古北口的北齊長城,早在明朝,由“古北口營城關塞”北城門洞穿而過。一個文明印記被另一個新的文明印記所塗改,賦予新的诠釋。人們又依城而建起了藥王廟,又在藥王廟裡“誕生”了關帝廟、龍王廟、關帝閣,還有一座戲台。人們的欲望創造了想象,想象創造了神。人們給神安了家,又向自己創造的神而祈禱頌歌......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毗鄰藥王廟的,是供奉比幹、關羽、範蠡三位曆史人物化神的财神廟。而向北不遠處的楊家廟(楊令公祠),乃遼人為敬仰楊令公英雄忠義所建。其拜服于精神,與神祇無關。繼續向北有一小廣場,北邊樹下有一口三眼井,旁立木牌,上書明洪武駐軍為軍民取水便利而一井鑿三眼,及清乾隆品三味禦批必須如何,不得如何,雲雲。野史逸聞附會乾隆者并不少見。據當地熟客講,村北十字街還有一座明洪武年間的石條橋,有興趣者可以造訪一觀。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北門内外村景

這些村莊景觀,均位于營口北城門之北,故而猜測,自北城門向東南,于卧虎山、蟠龍山兩山狹縫之間的古禦道一條街,才應是古北口營城所在。史上,古北口營城曾與“石匣城”、“密雲城”合稱密雲三重鎮,且因其居山海關與居庸關要塞之間,戰略地位居密雲三鎮之首,有“南控幽燕,北悍朔漠”“京師鎖鑰”之稱。既是重要軍塞,必然城區開闊,否則如何部署的下千軍萬馬以及同生共死的老百姓?

古禦道内,小河岸邊,尚存一座頭頂生樹的灰磚拱門殘關,名為“古關”。未料其名竟如此“直白”,難道新成之時,已橫生古意?網傳此關為古北口營城的東門,我在網上難以找到古北口營城原始地圖,加以佐證。若所言非虛,奈何懸匾冠名不像北門那樣,書“東門”之名?況且,其書寫之序,由左至右,與北門逆反。參閱現在地圖,此處距北門不過三四百米,而北門緊扣西南、東北兩山,故而,營城西北兩邊不會超過北城門。營城古道平緩之地,被南北兩山擠壓,南北寬狹則不過一兩百米的樣子。如此估算下來,營城重鎮大約隻有0.08平方公裡,能安置多少兵馬和人口?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古禦道河畔“古關”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營城“北門”匾額

徒步蟠龍山,環穿十二樓;借宿古禦道,不知營城古東門,何處?

古營城的面積,如果東關是東門的話

或許,這“古關”僅為城東的一處内關(圖中名“東關”的所在),東門則另有他處?待專家考證或尋得古地圖後,再下結論吧......

#在頭條看見彼此##頭條創作挑戰賽##歡迎光臨我的生活##秋日生活打卡季##自駕雲遊季##長城##蟠龍山長城##古北口鎮##北京旅遊#

相關視訊:古北口鎮蟠龍山長城,徒步環穿309至298十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