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蔡志忠:“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隻是90%被大人教壞了。”

作者:Maggie品牌藝術

德國化學家奧托·瓦拉赫讀書時成績排名倒數第一,被父母送去學油畫,成績也不盡如人意。機緣巧合下,瓦拉赫接觸到了化學,智慧的火花被徹底點燃,并且在1910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每個人智力發展都是不均衡的,隻要找到最佳點,使潛力得到充分發揮,才能取得驚人的成績,這就是“瓦拉赫效應”。

著名的“瓦拉赫效應”告訴我們:

分數隻能展現孩子的某一面,并不能代表TA的每一面。是以,學科成績絕對不是衡量一個孩子的唯一标準。

多看看孩子身上閃光的品質,尊重孩子個性特點,并欣賞認可孩子。

蔡志忠:“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隻是90%被大人教壞了。”

“他隻是做錯了題

又不是做錯了人”

曾有一篇感動無數人文章叫《我的學渣兒子,媽媽相信你是來報恩的》讓很多父母陷入了深深的自省。

作者凡小西是985碩士,丈夫是985博士。孩子上國小後,他們使盡渾身解數,孩子的成績就是上不去,永遠倒數。

經過内心無數次激烈的鬥争,她才無奈地承認,兒子确實資質一般。放下焦慮後,她開始重新審視兒子,發現兒子有太多被她忽視的優點。

她睡着後,兒子會悄悄走到她身邊,幫她掖好被子;進樓棟門的時候,看到身後有人,總會用小手撐着門,等着後面的人一起進來;同學中,不管誰遇到了困難,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幫忙……

蔡志忠:“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隻是90%被大人教壞了。”

有位媽媽說過:孩子,我甯可你成績欠佳,也不願你人品太渣。

培養一個品格端正的孩子,教他學會良善與擔當,比考入名牌大學更重要。一個懂事善良的孩子,将來踏踏實實做一份平常的工作,又何愁沒飯吃?

蔡元培先生說過: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蔡志忠:“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隻是90%被大人教壞了。”

用單一标準去衡量、塑造孩子

其實是父母的短視和懶惰

北大教授丁延慶六歲時就能背下整本新華字典,妻子也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 女兒卻完美避開了他們的學霸基因,考試倒數第一,一做作業家裡就雞飛狗跳。

“這就是天道,沒辦法,你必須接受,不接受能怎麼樣?”

蔡志忠:“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隻是90%被大人教壞了。”

一位有着8年教學經驗的教育學碩士也感慨:他家裡兩個孩子,一個常年班級倒數,一個經常得滿分班級前五。

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孩子生而優學,有的孩子天生就在讀書方面欠缺天賦和耐心。

蔡志忠:“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隻是90%被大人教壞了。”

著名漫畫家蔡志忠說: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隻是90%被大人教壞了。”

對一個生命最大的尊重,就是看見、接納、尊重他的不同,為他提供綻放的土壤。

蔡志忠:“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隻是90%被大人教壞了。”

看見孩子的優點并給予支援

也是家庭教育的勝利

美國教育學家拿破侖·希爾說過:

“每個孩子都有許多優點,父母總盯着孩子的缺點,認為管好缺點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這樣做就像蹩腳的工匠,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瓷器的。”

看見孩子的優點,讓他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而活,也是教育的勝利。

蔡志忠:“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隻是90%被大人教壞了。”

遼甯一個讀初三的14歲男孩,一提起他的成績父母就發愁。每次讓寫作業,他就睡覺。學習對他來說,簡直就像催眠藥。

于是,父親帶着他來到悶熱的廠裡幹活,想以此激勵他努力讀書。沒想到孩子在廠裡幹活得心應手,複雜的儀器一教就會,廠裡的活樣樣精通。

看着兒子熟練調試各種儀器,每天都過得很開心,媽媽突然就釋懷了。

蔡志忠:“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隻是90%被大人教壞了。”

“雖說讀書是通往成功最近的路,但孩子不是那塊料,強求也沒有辦法。孩子有一技傍身,将來應該也不會差哪兒去。”

電視劇《我在未來等你》中的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對家長們說:

“我們不能一味用考試成績和排名去衡量一個學生,這很可能成為一個學生求學路上的負擔。

有個道理始終不會變:我們都是靠着一技之長在社會上生存,求得社會認同的。”

土耳其有句諺語:上帝為每隻笨鳥都準備了一根矮樹枝。

即使是調皮搗蛋、成績不好的孩子,身上也會有獨有的閃光點。為人父母不僅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還要積極培養。

因為孩子的小小優點,未來可能就會成為他獨特的競争力。

蔡志忠:“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隻是90%被大人教壞了。”

寫在最後

或許有些孩子天生就不是來讀書的!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都有獨特的天賦。

父母唯一應該為孩子做的,就是找到他的熱情所在,鼓勵他全力以赴地追求,并發揮得淋漓盡緻。

不必把每個孩子都照着一個模子雕刻。

蔡志忠:“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隻是90%被大人教壞了。”

♥️

The more I know about the world,

the more I know about you.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

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