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波音飛機迫降百人命危,日本皮卡沖上跑道托起前輪,視訊露出馬腳

作者:柒号北海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2011年,一則美國飛行事故的新聞激起了廣泛關注。那一瞬間,一輛紅色日本皮卡車的壯麗英勇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記。這個事件的視訊傳遍世界,衆多觀衆,包括中國人在内,都被其感動,但這個感動是否建立在事實之上?這是一個蘊含深意的問題,讓我們重新探索這個神奇故事的細節。

這段視訊自釋出時起一直流傳了近10年,包括中國人在内,數以百萬計的觀衆對其真實性都深信不疑,有人點贊司機勇敢,有人誇獎飛行員沉着,還有人說這美國人造的日本皮卡就是皮實。這個故事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各種評論紛至沓來,但我們需要回到最初的情節。

波音飛機迫降百人命危,日本皮卡沖上跑道托起前輪,視訊露出馬腳

波音727-200飛機的着陸速度大約在193~240公裡/小時之間;畫面中紅色皮卡車是日産Frontier皮卡,其美國2011版配4.0升V6發動機,最高時速達235公裡/小時,是以如果駕駛員将油門踩到底,它是能跑過波音727的。這一段事實似乎揭示了皮卡車具備超越飛機的速度。

但現實更為複雜。不算飛機裡的人和貨物,一架波音727-200飛機的重量大約在50~70噸,由于其重心在主起落架前邊一點點,着陸時,将有大約10%的重量壓在前起落架上。是以,即便飛機迫降前基本放空了它的油箱,前起落架的壓力至少也有5噸。這輛皮卡的最大載重能力是多少?3噸!這個重量差距看似無法逾越。

波音飛機迫降百人命危,日本皮卡沖上跑道托起前輪,視訊露出馬腳

然而,在緊急情況下,皮卡車是否能承受這一超負荷?5噸的起落架重量壓在3噸載重的皮卡車上行不行?當然行。但如果是在200公裡/小時的高速狀态下,皮卡會瞬間爆胎、輪毂脫落飛出、懸架斷裂......甚至更慘。這個故事的關鍵在于高速和危險。

這則視訊的真相漸漸浮出水面。實際上,這個僞裝成突發新聞片段的視訊是日産汽車的廣告,它是由科技公司利用3D渲染技術制作的動畫,播出的時候隻在畫面的右下角打了一行小小的提示,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一行小字,于是許多人信以為真了。這個視訊是商業行為的産物。

波音飛機迫降百人命危,日本皮卡沖上跑道托起前輪,視訊露出馬腳

那麼,為什麼媒體不大肆報道這一壯麗英勇的救援行動呢?這日本皮卡究竟能開多快,它會跑赢飛機?!這兩個問題令人思索。

在波音737之前,727-200是全球産量最大的一型商用客機,總共生産了1832架,也發生過118起緻命事故。波音727于1984年停産,美國航空公司在2003年就基本淘汰了全部727飛機,隻有伊朗等國家還在使用。這個型号的飛機雖然曾輝煌,但終究被淘汰。

2011年初,伊朗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27墜毀,105人遇難;10月18日,伊朗航空公司飛行員在前起落架放不下的情況下沉着迫降德黑蘭機場,挽救了727飛機和113人的生命。伊朗機長創造奇迹的視訊轟動網際網路,也是以成為日本汽車廣告的素材。這一連串事件,是生死攸關的決斷。

波音飛機迫降百人命危,日本皮卡沖上跑道托起前輪,視訊露出馬腳

如果前起落架歪了,飛機還能安全迫降嗎?2005年9月21日,藍捷航空292航班因為前起落架扭轉90°緊急迫降洛杉矶機場,當A320-200飛機挾着火花在跑道上穩穩停下時,前邊兩個輪子被磨成了半圓形,但飛機和機上146人都安全。這次事件顯示了飛行員的技術和冷靜決斷。

藍捷航空292航班機長是第7位碰到前輪90°鎖死的飛行員,在此之前A320飛機已經發生6次相同的前起落架事故,并且類似的“前輪故障”空客飛機已經出現過67起。若實在沒辦法讓機輪歸位,飛行員會在降落的過程中盡量擡起機頭滑行更遠距離

波音飛機迫降百人命危,日本皮卡沖上跑道托起前輪,視訊露出馬腳

,等到速度降下來了再放低機頭用前機腹摩擦跑道,這個部位沒有油箱,隻要控制得好一般不會釀成火災或爆炸。這是飛行員們面對前起落架故障時的正常應對方法,他們用技術和經驗來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

現代飛機在設計時就能容忍某些故障,必要時飛機可以不用前起落架進行迫降,在十萬火急的情況下甚至能依靠機腹與跑道摩擦來減速,當然大型客機這麼做成功的機率比較低。飛機的安全性是多層次的保障,而前起落架的故障并不一定會導緻災難。

那麼,皮卡車是否真能接住飛機?對于自重幾十噸的商業客機來說這是天方夜譚,汽車不可能在高速運動的狀态下承載幾噸的重量,飛行員甯願自己冒險降落也不會拿上百号人的性命開玩笑。但如果飛機夠輕,并且飛行員技術足夠好,它還是能夠停在皮卡車上,已經有人做過實驗。然而,這隻是實驗,不是現實中的救援行動。

總之,日本皮卡救飛機本身就是一個虛構的廣告故事,它誇張地強調了車輛的“強悍性能”,實際上皮卡車即便能跑過飛機,它也沒辦法承載前起落架的重量。這個故事是一場商業宣傳的巧妙伎倆,教導我們不要輕易相信眼見,要保持懷疑的眼光。飛行員的技術和飛機的安全設計才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們尊敬和信賴。這個故事提醒我們,不要再被騙了。

啟示:

這故事提供了幾個重要的啟示。首先,它教育我們不要輕信一些看似驚人的視訊或新聞,特别是在社交媒體時代,虛假資訊和廣告很容易僞裝成真實事件。要保持審慎,驗證資訊的來源和真實性。

其次,故事反映了人們對英雄主義和勇氣的向往。盡管這個事件事實上是一則廣告,但人們被故事中的司機和飛行員的勇敢行為所感動。這表明人們渴望看到和聽到積極的故事,這些故事可以激勵和鼓舞人們。

另外,這個故事也強調了技術和工程的重要性。現代飛機設計和制造時考慮了各種故障情況,以確定飛行員和乘客的安全。這對于飛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提醒我們在面對緊急情況時,技術和知識的運用是至關重要的。

總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輕信一些看似令人驚訝的視訊或新聞,尤其是在社交媒體時代。虛假資訊和廣告可以僞裝成真實事件,是以我們需要保持審慎,驗證資訊的來源和真實性。

同時,這個故事強調了人們對英雄主義和勇氣的向往。盡管這個事件實際上是一則廣告,但人們被故事中的司機和飛行員的勇敢行為所感動。這表明人們渴望看到和聽到積極的故事,這些故事可以激勵和鼓舞人們。

另外,故事也突出了技術和工程的重要性。現代飛機的設計和制造考慮了各種故障情況,以確定飛行員和乘客的安全。這對飛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提醒我們在面對緊急情況時,技術和知識的運用至關重要。是以,不論是飛機的設計還是飛行員的教育訓練,都在確定乘客和機組人員的生命安全方面發揮着關鍵作用。

最後,這個虛構的廣告故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教訓:不要被表面上的誇張和虛假資訊欺騙。我們應該保持懷疑精神,積極尋求事實真相,而不是盲目相信看似令人驚歎的故事。這種謹慎的态度将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和解釋我們所看到和聽到的資訊。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本文作者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