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配享太廟”是何等榮耀,為啥能成為王若弗貴婦圈頂流的倚仗。
<1>
前言
王若弗在貴婦圈裡算老幾,甚至說婚後比婚前還厲害。
即便經婆母中毒事件後被罰回宥陽老家思過後,王大娘子在家裡的地位依然穩地一批,回京後依然是王者級别的存在。
而身為妾室的林檎霜縱然深得主君寵愛,犯錯後被送到莊子後再也沒有機會回到盛宅了。
這兩相一對比可見差别,不僅僅是妻妾地位的不同,這就不同不說有的人一出生就站在了羅馬,隻要不作得太厲害求個一生富貴平安是真的不難。
王大娘子就是這樣一個有點福氣在身上的,婚前父親配享太廟,婚後兒女更是個個争氣,帶着這樣的既會投胎又會生仔好命和破天富貴沒有人比她過得風光耀眼了。
<2>
出生在羅馬
是以“配享太廟”到底是個啥标準呢?都知道太廟在曆史上那就是一個皇家香火祠堂,供奉的都是自家曆代的皇帝祖宗。
而除了曆代皇帝外,能夠被賜予死後牌位同皇帝一同放進太廟享受後世天家子弟香火的大臣都要滿足三個标準:皇後、宗親和功臣。
是以王大娘子父親配享太廟一定是因為其功績卓著,進而獲得了皇帝對功勳的最高認可享受了這個待遇,這種榮譽可以澤被數代子孫。
再看看王若弗的母親也是堂堂一品诰命夫人,這個也是貴婦圈裡最高的品級之一了,比明蘭還要厲害。
有這樣的一等一的出身卻下嫁給家世單薄的盛宏,也難怪王若弗能這麼嚣張放肆活着。
<3>
夫家背景好
不過隻看她在婚前的配置在滿地高門貴女的汴京城,那王若弗也算不上是啥人物。
能給王若弗撐面子的還在後頭,嫁到盛家後直接開挂,一個勇毅侯的婆婆和探花郎的公公,連眼高于頂的平甯郡主在原著裡碰上直爽的王大娘子也熱絡了一陣。
她出嫁前是京圈頂流的風光存在,出嫁後婆婆不折騰,丈夫對她算百般遷就了,日子過得順風順水沒經曆過啥大風大浪。
<4>
犯下大錯有人收拾
可就這樣拿着一手好牌王大娘子差點也打了個稀爛,讓一個小妾在府裡作威作福,不過也不能怪她沒有啥心機手段,畢竟她的生活本就沒有太多不如意的坎兒過不去的。
王大娘子最大的願望就是看着林檎霜倒台,也被過繼在名下的女兒和兒媳婦實作了,本來以為從此就能過上舒心日子。
可是沒想到來了個攪屎棍康姨媽,王大娘子因為沒啥心眼被自家親姐姐挑唆給婆母下毒,差點被娘家給賣了甚至給盛家埋下大禍。
但耐不住兒女出息啊,爛攤子的收尾工作取得了逆天的反轉,康姨媽被送進内獄磋磨,自己隻是被兒子趕回宥陽老家反思。
要不說王大娘子命好呢,說是反思也就做做樣子,畢竟是盛家主母,宥陽老家依附京都大房的盛家二房難道還能慢待她嗎。
<5>
兒女撐腰
王大娘子那糊塗老娘最後一通作死操作愣是把王家弄倒台了,但王大娘子依然是京圈頂流。娘家沒了也架不住兒女都已成才,個個都能為王若弗撐起一片天來。
兒子長柏在科舉的路上可謂是披荊斬棘,三元及第兩榜進士,入選翰林院被授予庶吉士的官職,這足夠多少官宦人家羨慕嫉妒,就連高傲的平甯郡主也不敢拿自家兒子出來與其比劃。
後來更是身為兩朝元老和他和他外祖一樣入封名臣閣,四次入閣三度拜相,作為文臣的巅峰他的功績足以庇護盛家祖孫三代人。
記在名下的女兒明蘭嫁給開國元老的侯門子弟,武将世家的頭頭兒,又是當朝皇帝寵信的新貴,年紀輕輕就得封诰命;
華蘭嫁給忠勤伯府的嫡次子,靠着大舅哥和連襟顧廷烨的提拔前途一片光明;
小女兒如蘭雖是下嫁家世單薄的寒門,但也也有幾分真本事,加上大舅哥和幾個連襟的照顧也是一路官至宰相。
就像康姨媽說的,有這樣出息的兒女王大娘子每天睡覺的時候都得樂醒吧,到了最後不僅兒女出息,連丈夫都做到了二品榮修,王大娘子得一個诰命夫人那是早晚都跑不了的事兒。
是以縱觀整個汴京城沒有幾個人是能比王大娘子牛氣的,前半生有父親倚仗不用看别人臉色,後半生看兒子依然可以在京圈橫着走無人敢惹,不得不說傻人有傻福。
<6>
心地純良,不招是非
雖然王若弗智商有些拉胯,但不得不承認她大方向沒錯得離譜,因為心地善良是以将兒女教導得很好,對待庶出子女也沒想着要去打壓暗害。
盛家庶出的三個兒女,明蘭自不必說養在盛老太太跟前也沒見王大娘子有什麼不高興的,從來也不見她刁難擺臉色和找麻煩,反而樂見其成;
長楓和自己兒子一處學習也沒見王大娘子去挑撥是非,離間兄弟感情,更沒有看見長楓好色的性子就想着整些幺蛾子把這個庶子往溝裡帶。
是以從未見長楓說過嫡母的不是,和兄長的感情也算親厚,更不會去算計和敵對嫡出的兄弟姐妹,是以在後來想要把林小娘接回盛家時也能明辨是非聽得進去大哥的勸告,不至于壞心眼的以為盛家把他當外人打壓排擠他,這樣和諧的嫡庶兄弟對比一下隔壁墨蘭夫家梁家的情況簡直不要太好;
至于墨蘭,隻能說受林檎霜影響太深,王大娘子縱然看不慣她總是欺負自己嫡出的女兒,好歹也沒做出啥陰狠毒辣的算計,是以王大娘子也從未想着要去算計打壓她。
也難怪說盛家家風好,男兒們在前面拼搏,女人們在後宅守住原則和底線,整個家族基本都是是非分明的,盛家發達是早晚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