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鏟子+皮尺”→頂尖科技大集合 盤點考古發掘背後的“黑科技”

作者:星星飛翔

現在的考古,早已不是我們印象中僅靠一把鏟子和皮尺挖一挖量一量的時代了,而是有更多先進的儀器裝置和研究方法參與其中。文物研究逐漸引入了多個學科、多種技術手段,成了頂尖科技綜合實力展示的平台。

碳十四年代測定 三星堆文物為商代晚期

黑科技一:年代測定。20世紀80年代,三星堆1、2号坑發掘時,受到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三星堆的出土年代一直沒有明确的時間判定。2020年啟動的祭祀坑的系統發掘解答了這個謎題。在發掘中,考古人員在顯微鏡下将竹炭屑挑選出來,對挑選出來的竹炭屑按照實驗室流程進行前處理,一系列操作後,在北京大學加速器質譜儀上完成了碳十四年代資料測量。最終揭曉三星堆文物的年代屬距今三千年左右的商代晚期。

天空地協同感覺系統 擷取更清晰三維資訊

“鏟子+皮尺”→頂尖科技大集合 盤點考古發掘背後的“黑科技”

黑科技二:感覺監測。由衛星、無人機和地面監測感覺儀器組成的“天、空、地”協同感覺系統,為大型野外考古遺址提供了全方位、多尺度的智能監測。這是大陸第一顆服務于文物領域的小衛星“立方星”,不僅可以采集可見光光譜,還采集覆寫紅外線到紫外線的跨電磁波譜資訊。“空”的主角則是無人機,巡航速度每小時可達幾十公裡,對遺址進行低空近景監測,可以擷取更為清晰精細的三維狀态、特征等資訊。目前天地空系統主要應用在監控曠野中無人看管的大遺址。

智能裝置 減小環境因素對文物的損害

“鏟子+皮尺”→頂尖科技大集合 盤點考古發掘背後的“黑科技”

黑科技三:環境控制。智能移動式電子束輻照滅菌裝置,已經應用在莫高窟壁畫的遠端動态掃描與輻照滅菌工作中,并且不會對文物本身的色彩造成損害。在文物庫房、展廳、修複室等博物館小環境中,通過低氧庫房、空氣霧化機器人等技術手段,也可以精準滅活空氣中的病毒菌,減緩外界環境溫濕度、污染氣體、灰塵顆粒物以及有害生物對文物造成的累積性損害。存放文物的展櫃也能量身定制,溫濕度恒定可控,甚至光源還可以随觀衆視線在器物身上浮動,凸顯文物細節。

數字技術 讓觀衆逾時空與文物互動

“鏟子+皮尺”→頂尖科技大集合 盤點考古發掘背後的“黑科技”

黑科技四:數字呈現。佩戴上VR裝置,觀衆可以身臨其境“走進”并未正常開放的莫高窟第285洞窟,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細節,還可以打破時空束縛,穿越到1400多年前的壁畫世界,了解壁畫背後的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感受現實中都無法體驗的“開燈”遊覽模式。通過三維模組化技術、實體渲染和全局動态光照、VR虛拟現實場景等數字技術的綜合應用,全球首個逾時空參與式博物館——數字藏經洞,為我們展示了未來文物展覽和互動的生動場景,讓曆史和文化穿越千年,觸手可及。

溫故而知新,文物的身上,蘊藏着曆史的資訊、文明的印記。當考古遇上科技,我們在古代的遺存中,找到有關陶瓷、冶金、環境、農業、生物的更多密碼。科技不僅可以幫助人類認識現在、探尋未來,也讓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過去。科技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曆史的足迹,觸摸到古老的中華文明。

(央視新聞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