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次離開應許之地,以色列人為何非要回來?巴坦的阿拉伯人不答應

作者:文言曆史

了解過猶太曆史的朋友,肯定知道出埃及記的故事。這事兒有點兒漫長,咱們可以從亞伯拉罕這個人說起。

其實西方三大教的起源,都算得上是亞伯拉罕系的分支。也就是說不管是基督、猶太還是伊斯蘭,都認這個老祖宗。

這就有點牛了,目前世界80億人口中,至少有43億左右,深受亞伯拉罕系的影響。畢竟大家都用的同一個系列的經書。

3次離開應許之地,以色列人為何非要回來?巴坦的阿拉伯人不答應

迦南之地,在三教中,是有明确歸屬的

亞伯拉罕75歲的時候,得到上帝的指引:小亞啊,你讓族人及其子孫後代都信我,我給你一塊地盤建國。

亞伯拉罕高興壞了,立馬帶着族人前往上帝給的應許之地迦南定居。

亞伯拉罕的媳婦兒撒拉,年輕的時候一直不孕不育。為了給老亞延續香火,這傻媳婦兒居然把自己的婢女夏甲送給了老亞享用。

亞伯拉罕自然來者不拒,直接納了夏甲,還生下了自己的庶長子以實瑪利。這位老兄便是後來阿拉伯人的祖先。

夏甲恃寵而驕,對撒拉不敬。主母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夏甲連帶着以實瑪利就這麼被撒拉給趕出了家門。

至于撒拉,後來也給亞伯拉罕生下了嫡子以撒。以撒自然成了亞伯拉罕的合法繼承人,也就是迦南之主。以撒便是後來猶太人的祖先。

為了生下以撒,老亞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其中最典型的一件事,那就是向上帝許諾,給自己進行割禮,以示誠意。是以,以後的猶太人,基本上都會搞割禮。

3次離開應許之地,以色列人為何非要回來?巴坦的阿拉伯人不答應

以上就是《聖經舊約》中的相關記載。很多人說猶太人拿着一本書就對巴勒斯坦(迦南)宣示主權非常搞笑,其實那是我們外人這麼看而已。該故事在基督、猶太、伊斯蘭這三教當中,都流傳甚廣,而且得到了認可,咱們就别跟着瞎指導工作了,畢竟跟咱關系屬實不大。

時至今日,阿拉伯人也沒有因為猶太人拿着《聖經舊約》宣示産權的事情而刁難他們。畢竟一旦阿拉伯不認這個,也就等于是違背了自己的信仰,那麻煩可就大了。

這就好比太平天國的洪秀全,他明知道楊秀清搞的那一套天父天兄下凡是假的,為啥他還得認呢?因為不認這個,也就否定了自己是耶和華次子的身份,那手下人可就都不聽他了。這不就傷敵一萬,自損八千了嗎?

是以說啊,支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朋友,可别在那這事兒上懷疑以色列人了,說不定是在幫倒忙。畢竟否定猶太人的曆史,也就變相地否定了阿拉伯人的曆史,你身邊的阿拉伯小兄弟們,可能會跟你翻臉。

實際上,阿拉伯人純粹就是要滅了以色列,奪回迦南而已。畢竟就算按照傳統來說,庶子也是子,嫡子不中用的情況下,庶子也能撐起門面嘛!現如今阿拉伯人接近5億人了,而猶太人滿打滿算才1千萬,很顯然,亞伯拉罕嫡子這一脈,人丁凋零啊。

3次離開應許之地,以色列人為何非要回來?巴坦的阿拉伯人不答應

第一次離開應許之地迦南

以撒的兒子雅各,和天使摔跤,結果把腿摔瘸了,是以得名以色列,這就是現代以色列取名的由來。

雅各有12個兒子,其中小兒子約瑟,曆經坎坷,人生堪稱傳奇。約瑟在家很不受寵,甚至被哥哥們賣給了埃及人當奴隸。

誰能想到,長大以後的約瑟,在埃及混得風生水起,居然成了埃及法老身邊的大紅人,還成了埃及的宰相。

而迦南的父親、兄弟們,卻因為天公不作美,出現大饑荒,差點沒全部餓死在迦南。得知約瑟在埃及混得不錯,是以雅各便帶着11個兒子以及族人,全部從迦南搬到埃及去躲饑荒了。這是猶太人人,第一次大規模離開應許之地迦南。

約瑟去世以後,沒人罩着這幫希伯來人了啊,為此,他們很快淪為了埃及人的奴隸,這一待就是400年左右。估計修金字塔也有他們的一份功勞。

400年後,希伯來人裡出了一個猛男,名叫摩西。受到上帝耶和華的指引,帶着希伯來族群,離開埃及,回到應許之地迦南。

摩西便是猶太人心目中最偉大的先知,也是該教派的創始人。他所撰寫的《摩西五經》更是成為了亞伯拉罕系教派的第一部經典,也是《聖經舊約》的開篇。

3次離開應許之地,以色列人為何非要回來?巴坦的阿拉伯人不答應

第二次離開應許之地迦南

回到迦南以後,一個叫掃羅的猛男,于公元前1050年,在這裡建立了以色列聯合王國。掃羅是雅各的另一個小兒子便雅憫的後代,史稱掃羅王。

不過該王國隻堅持了120年,傳了4位國王就崩盤了。公元前930年,以色列聯合王國一分為二,北部依舊稱以色列,南部則稱之為猶大王國。

北以色列傳了208年,結果被亞述王國給滅了。南邊的猶大王國因為比較能忍,是以延續了344年,最終被新巴比倫王國所滅。

從此以後,古代的猶太人,就再也沒有建立起過什麼像樣的國家了。更慘的是,猶太人被巴比倫人俘虜到巴比倫(伊拉克一帶)再次成為了奴隸,這一幹又是50多年。這是猶太人第二次離開應許之地迦南。

此後波斯帝國滅了巴比倫,猶太人成了波斯帝國的順民。波斯人感歎猶太人對信仰的堅持,便放他們回到了迦南。

希臘滅了波斯帝國後,猶太人成了希臘的順民。羅馬帝國滅了希臘以後,猶太人又成了羅馬人的順民。巴勒斯坦地區,則成了羅馬帝國的猶太省。

你看,不承認猶太人是巴勒斯坦的原住民,也就間接地不承認羅馬帝國的曆史,你說西方人能答應嗎?是以,猶太人作為巴勒斯坦的原住民之一,基本上是西方人、阿拉伯人包括猶太人自己的共識。

當然了,咱們可以随便質疑,甚至可以堅持“西方僞史論”,畢竟不是一個系統的,咱歸女娲管。可他們卻不能,誰願意随随便便就否認自己的祖先呢?

一直到公元1世紀,大陸西漢後期,猶太人一直都是迦南的原住民。是以說現代猶太人堅持在應許之地迦南建國,不是沒有道理的。

3次離開應許之地,以色列人為何非要回來?巴坦的阿拉伯人不答應

第三次離開應許之地迦南

公元前63年,羅馬大軍占領了巴勒斯坦,将這裡變成了羅馬的猶太省。羅馬人那時候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态度,看誰長得都像奴隸,猶太人自然也不例外。

結果羅馬人來了以後,發現猶太人居然還有這麼專一的文化信仰,那還了得?奴隸是不可以有文化的!為此羅馬人在這裡蹂躏了猶太人100多年。

這期間猶太人裡出了一個名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耶稣。

公元元年耶稣誕生,公元30年,耶稣便開始以先知自居,在猶太省傳播自己的思想。結果被羅馬人一頓收拾,下場我們都知道了。

但是耶稣為西方留下了基督這個教派,而且他的信徒中,有個叫聖保羅的人,他聯合師兄弟們,将耶稣的言傳身教都寫了下來,成為了亞伯拉罕系教派的第二部經典《聖經新約》。

羅馬人心想,不行啊,這幫猶太人太會來事兒了啊。為了從文化方面讓猶太人臣服,羅馬人拆了他們在耶路撒冷的聖殿。

這下可把猶太人給徹底激怒了,為此猶太人開始公然反抗羅馬的統治。

戰争從公元66年,一直打到了公元70年。數十萬猶太人為了保衛耶路撒冷而喪生,不過和羅馬這種超級大國抗衡,無異于以卵擊石。最終羅馬大軍攻破耶路撒冷,猶太人再次淪為了奴隸。

這回絕不少猶太人散落到了世界各地,還有一部分為了堅守迦南,選擇留在了巴勒斯坦給羅馬人當奴隸使喚。

公元131年,羅馬皇帝哈德良在位期間,禁止猶太人搞割禮,甚至不允許他們讀自己的經典。這下再次把猶太人給激怒了。

那時候猶太人人口還真不少,起來抗争的就有20萬之衆。即便如此依舊擋不住羅馬大軍的鐵拳。這場大戰,導緻58萬猶太人喪生,猶太人居住的50多座城市毀于一旦。最慘的還得是耶路撒冷,直接被哈德良夷為平地。

哈德良覺得:這幫人整天神神叨叨的,将來肯定是羅馬的禍患,隻有從根子上拔除,才能以絕後患。

活下來的猶太人,多數再次選擇背井離鄉,逃到了世界各地。這是猶太人第三次大規模離開應許之地迦南。當然了,依舊還是有猶太人在迦南定居,但數量已經對羅馬構不成任何威脅了。

3次離開應許之地,以色列人為何非要回來?巴坦的阿拉伯人不答應

巴勒斯坦後來的歸屬

趕走猶太人以後,巴勒斯坦正式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西羅馬和東羅馬後,巴勒斯坦則歸了東羅馬,東羅馬就是大家熟悉的拜占庭帝國。

這事兒一直持續到了公元622年,這一年,一個叫穆罕默德的猛男,帶着一幫阿拉伯勇士,擊敗了東羅馬,建立起了阿拉伯帝國。7世紀中葉,阿拉伯帝國順利拿下了巴勒斯坦。

伴随着阿拉伯人陸續遷入巴勒斯坦,那點猶太原住民根本就沒有任何影響力可言。但是猶太人依舊在耶路撒冷保有自身信仰的特殊性,這一點也是得到阿拉伯帝國的尊重的。

說起老穆,也絕對是個奇人。他壓根就不識字,一輩子沒寫過東西,但他記憶力超群,聽人家講一遍經,就能銘記于心。聽多了以後,老穆便将這些經典融合自己的了解,為《古蘭經》的編寫打下了理論基礎,這便是亞伯拉罕系教派的第三部經典。

3部經典,基本代表着三大教。是以很多人說,猶太是1.0版本,基督是2.0版本,伊斯蘭則是3.0版本,還是有點道理的。

為了防止4.0版本出現,老穆幹了一件很絕的事情,他聲稱自己是人類最後一位先知。啥意思?以後誰也别想再打着上帝的幌子,自己分出來單幹了。

此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住了600多年。阿拉伯人非常不團結,剛建國沒幾十年就分成了什葉和遜尼兩大集團,兩幫人打了一千多年,至今都是死對頭。是以阿拉伯帝國其實長期都處于松散狀态。文治靠波斯,武功靠突厥。

從1096年開始,一直到1290年左右,巴勒斯坦地區先後在東羅馬人(希臘人)、突厥人、阿拉伯人之間流轉。

到了1252年,阿拉伯帝國被蒙古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所滅。不過因為蒙古大汗蒙哥汗病逝,旭烈兀東歸争奪汗位,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又擊退了蒙古人。1260年,馬穆魯克王朝奪取了巴勒斯坦。

此後的256年時間裡,巴勒斯坦都是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勢力範圍。這是一個突厥人建立的伊斯蘭王朝,是以說這256年,這裡就已經歸突厥人所有了。

到了1516年,奧斯曼帝國滅了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奪取了巴勒斯坦。此後一直到1920年,巴勒斯坦都歸奧斯曼帝國所有,土耳其人在這裡統治了404年。

3次離開應許之地,以色列人為何非要回來?巴坦的阿拉伯人不答應

千年以後,再次回到迦南,早已物是人非

從1920年到1948年,巴勒斯坦一直都是英國人的勢力範圍。當地雜居着不少民族,包括了阿拉伯人、猶太人、亞美尼亞人、土耳其人等。其中阿拉伯人占絕大多數。

不過從一戰結束到二戰結束,這段時間裡,有四五十萬猶太人從世界各地回到了巴勒斯坦,一下就改變了這裡的人口結構。猶太人謀求在這裡恢複祖業,而阿拉伯人作為這裡的主體民族,自然不會答應。誰也沒想到,再回來時,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