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妝工具成彩妝細分賽道“黑馬”

作者:海峽網絡

一支愛馬仕口紅刷售價675元,香奈兒腮紅刷500元,植村秀55号粉底刷495元……近年,美妝工具以“獨幕喜劇類”的角色在行業中積極開拓藍海市場。記者留意到,盡管高端市場仍以國際大牌占主導,但國貨品牌也正以高成本效益的産品搶占中高端市場,如毛戈平280元一支的眼影刷,彩堂139元的無痕粉底刷,均登上天貓榜單化妝刷·V榜榜單的前十。

據前瞻經濟學人資料顯示,2017~2020年中國美妝工具行業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速為22.21%,據此推測2027年美妝工具行業市場規模将逾275億元。業内透露,在百億美妝賽道中,随着國内消費市場對美妝工具需求的增加,産品也在往多元化與精細化方向發展。相比起成熟的護膚市場,美妝工具或将成為彩妝細分賽道中的“黑馬”。

市場趨勢

美妝工具品類增量明顯 國妝新銳搶占中高端市場

近年,随着國内美妝需求增大,美妝社交平台發展,美妝工具作為“獨幕喜劇類”發展迅猛。

據全拓資料顯示,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美容工具品類年銷售額達到104.3億元。其中天貓近一年銷售額高達50.7億元,所占比重為49%,是美容工具銷售額排名第一的線上銷售平台;其次是淘寶,近一年銷售額達40.09億元,所占比重為38%。

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美妝工具也頗具熱度。截至9月,小紅書關于美妝工具分享的話題閱讀量約為1.9億次,美妝工具筆記釋出約17萬篇,商品品類達30萬件;抖音上“化妝工具”話題播放量為45.4億次。商業分析師透露,即使是“獨幕喜劇類”,也可能因為消費需求變成“大生意”。

業内認為,基于國内美妝産業高速發展的前提下,消費者對妝容的精緻細膩度、彩妝過程的便捷度以及上妝體驗的滿意度,都有更大需求,是以對美妝工具的運用和選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美妝工具的高端市場仍由國外品牌主導,但國妝品牌也正加速拓展獨幕喜劇類賽道,搶占國内中端市場,競争力的提升與美妝大品類的底層邏輯類同,先争取穩“坐二”,再積極嘗試“望一”。

本土突圍

打造“皇牌套組”“便攜裝”多功能多場景運用

随着國妝品牌在美妝賽道中的“彎道超車”,本土品牌在美妝工具市場的競争力也在進一步加大。據前瞻産業研究院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底,完美日記、毛戈平、卡姿蘭、瑪麗黛佳、橘朵等衆多新銳品牌異軍突起,快速占領中國美妝工具的中低端市場以及部分中高端市場。業内表示,國産美妝工具品牌在國潮風尚的引領下仍有較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大陸美容工具市場在初期時成交價格偏低,但近兩年來國妝代表企業成功借助品牌效應推出中高端産品。完美日記大師系列美妝工具一整套(5支)價格425元;黛末初學者工具全套(8支産品)價格328元,均在中高端的檔位顯示了實力。廣州商業分析師小唐表示,國妝新銳龍頭搶占中高端市場,對拉動行業往高品質發展是擁有積極意義的。

記者發現,相比起國際品牌強推“黃金單品”的“打法”,國妝更偏向于打造“皇牌套組”,且比對更多功能、更人性化的創新設計,展現高成本效益。比如具有獨特“三角漸圓”的設計,能讓粉刷的刷柄擁有舒适手握感;一支球形腮紅刷不僅能刷腮紅也可定妝;能強抓粉的粉底刷還附帶暈染能力。“購買大牌美妝工具時更多是為其品牌價值的溢價買單,但本土品牌是沖着功能下單。”“95後”消費者小芳表示,美妝工具作為輔助産品,功效比顔值更重要。

除了功能性與包裝設計外,記者還留意到國妝品牌善于打造“多場景”的多元工具産品,比如推出“便攜裝”“全套裝”。業内資深人士透露,這樣做一方面為了捆綁營銷,另一方面也是内容營銷,在“種草”過程中輸出産品本身關于功能的資訊,增加消費者的黏性。

美妝工具,意指通過對人(面部、五官及其他部位)使用化妝品達到修飾目的的輔助類工具,而非使用科技手段改變自身形體或皮膚性質的美容儀器。正常而言,美妝工具可通過渲染、描畫、整理等方式與手段,達到增強面容立體印象,調整妝面,揚長補短的整體效果。從目前的市場上來看,美妝工具大緻分為底妝工具、唇妝工具、眼妝工具、卸妝工具。

業内分析

需強化企業供應鍊端 提升生産力與競争力

盡管國産新銳産品正積極搶占中高端市場,但高成本效益仍是國貨最大優勢。值得注意的是,美妝工具供應鍊的整體更新,關乎産品的議價能力。記者了解到,美妝工具上遊原材料主要有各類塑膠制品、人造毛、動物毛等,上遊企業間參與者衆多,是以美妝工具對上遊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較強。一名在供應鍊服務超過10年的技術員透露,近年供應鍊的上遊端聚焦的是原料創新,緻力于攻破在高成本效益的前提下,将産品做到極緻。以化妝刷為例,密度大的優勢在于不容易卡粉,但會導緻質感比較硬,刷的時候親膚感不夠柔,如果做到既密且柔就是難點,研發更優質的原料是方向之一。

業内提醒,不論品類大小,強化企業的供應鍊端以提升産品生産力與競争力,是持續提高議價能力、增強市場定價權的關鍵。

随着美妝工具市場規模不斷增大,入局者也在不斷增多,這就意味着市場競争會愈發激烈。 目前,大陸美妝工具多以線上管道銷售為主,但還未形成此細分賽道中極具代表性的品牌。未來,美妝行業的營銷方式将持續更多樣化,以應對增大的市場規模以及拓展的電商銷售管道,是以美妝輔助性産品更應加強品牌建設,打造獨特形象,進一步搶占年輕市場,布局更長遠的品牌戰略。

消費建議

國貨更聚焦亞洲人臉型

“美妝工具沒有必要過度迷戀品牌效應,同等價格裡,許多國貨比國際大牌更好用。”曾擔任米蘭、巴黎、紐約時裝周特邀化妝師的李岚表示,國際大牌在産品設計上更偏向歐美人五官,國貨卻更聚焦亞洲人的臉型,打造更符合東方審美的産品。

一位美妝工具産品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存在不少“三無産品”,價格極便宜,但長期使用會造成消費者皮膚過敏。“國貨品牌的優勢不在于便宜,而在于高成本效益,安全性是包含在内的必選項,建議消費者要甄選比較優質企業生産的産品。”該負責人表示。

“究竟這是不是智商稅?”在社交媒體上,消費者最高頻提出的疑問聚焦在美妝工具産品的功能性上。

李岚告訴記者,好的化妝工具能讓化妝過程更順利,妝效也會事半功倍。李岚表示,專業人士确實會比普通消費者擁有更好的駕馭化妝工具的技術,但就日常上妝場景而言,合适的化妝工具卻能讓你獲得更好的妝效,且省時省力。(記者 譚偉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