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飛将軍李廣功勳顯著,為何終其一生未能封侯?

作者:縱古觀今談曆史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曆史的長河之中,多少英雄豪傑命運坎坷,盡管驚才絕豔,卻晚景凄慘,令人扼腕。飛将軍李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一生戰功赫赫卻未能封侯!

飛将軍李廣功勳顯著,為何終其一生未能封侯?

李廣的祖先是秦朝将軍李信,曾率軍擊敗燕太子丹,可謂是名将之後,李廣一生從軍,曆經漢文帝、漢景帝和漢武帝三個朝代,長期戍守漢朝北方邊境,抵禦匈奴,與匈奴大大小小七十餘戰。終其一生功勳卓著,曾多次以少敵多,極大程度保衛了國家邊防安全。李廣的才能亦當世卓絕,一手神射之術,箭可透石;治軍之法,亦有其獨到之處,令敵人聞風喪膽!是以李廣一時名聲極盛,被敵人稱為“漢之飛将軍”,聽到他的名字都不敢靠近邊塞。可是就是這樣一名優秀的将軍,終其一生卻沒能封侯,這是何原因?時耶?命耶?

李廣之是以沒能封侯,首先,漢朝的封賞制度是導緻李廣未能封侯的基本因素。西漢的封賞從表面來看是依據“論功行賞”,事實上,封賞隻是皇帝統治國家的一個工具。在西漢,皇族外戚大多被封侯,難道他們對國家做過什麼重大貢獻?同時,封賞也變成一種統治手段,常常成為調整政治利益集團鬥争的工具。在這種不合理的封賞制度下,李廣的功績隻能讓他凄慘的結局顯得更加悲慘!

飛将軍李廣功勳顯著,為何終其一生未能封侯?

其次,李廣沒能封侯的主要原因,是他曾私自接受了梁王的将軍印。可以這樣說,接受梁王的将軍印,是李廣的緻命傷,深遠的影響了他的一生。梁孝王劉武與漢景帝在立儲問題上沖突重重,積怨頗深。李廣接受梁孝王将軍印,使的漢景帝對他有了強烈的不滿以及重重防備,說白了,李廣就是漢朝宮廷鬥争的犧牲品,為他的悲慘餘生埋下了伏筆。

并且漢武帝那時重用衛青和霍去病,偏心李廣,更是絕情的直接逼死了李廣。在漢武帝時期,李廣五次出征,數次以少敵多,但漢武帝隻看結果的性格仍然對李廣進行了嚴厲處罰。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大征匈奴,李廣也随軍出征,卻不幸被調離前鋒,結果李廣與左将軍迷途失期,最後李廣為了尊嚴,自刎而死。衛青為何要将李廣調離前部呢?原來,這是漢武帝的安排,他希望其他人能夠封侯,這樣,李廣終于被逼上絕路,使他不得不用死來捍衛尊嚴。

飛将軍李廣功勳顯著,為何終其一生未能封侯?

漢代時候實行兩種封爵制度,一種是将宗室封為王、侯兩等,一種是對功臣的封爵,它襲用了秦朝的二十等爵制,以後各代基本按秦制,隻是稍有改變。如曹魏時将封爵分為王、公、侯、伯、子、男、縣侯、鄉侯、亭侯、關内侯等。元代,凡是宗室、驸馬通稱諸王。明代以皇子為親王,親王之子為郡王。文武官員的封爵是公、侯,伯三級,各加地名為封号,但隻有歲祿而無實際的封邑。清代宗室封爵為10等,按宗親世系分别授予,宗室凡年滿20歲均可具名題請。另外,封爵制度對皇帝的妃嫔、女兒、姐妹、姑母,以至功臣的母親、妻子等,也授予封号。

李廣難封,引發多少歎息與深思。李廣未能封侯,是他不容于那個專制的時代,被皇帝所排斥、壓制,直至他死亡,但他仍默默地奮鬥,作無言的抗争。李廣的遭遇,正是揭露了專制制度的可怕。無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