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台iPhone 15,庫克含淚賺你3000元

一台iPhone 15,庫克含淚賺你3000元

爆料誠不欺我。昨天夜裡,蘋果在官網悄悄更新了 iPad(第十代),主要是增加了 eSIM 支援,然後還上架了一支新款 Apple Pencil,沒有二代 Apple Pencil 的無線配對和充電功能,甚至也沒有一代 Apple Pencil 上就有的壓力感應功能,更新主要是相比一代多了磁力吸附和懸停,以及換上了 Type-C 接口。

價格上,新款 Apple Pencil 官方售價 649 元,蘋果評價其為「這支 Apple Pencil,超值」。值不值還得看比較,畢竟某東自營二代 Apple Pencil 的價格已經降到 768 元了。

但比起在 iPhone 15 系列賺的錢,說真的,庫克在新款 Apple Pencil 上已經非常實誠了。按照日本經濟新聞與 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 合作的拆解報告顯示:

官方定價 799 美元的 iPhone 15(最低配)零部件成本在 432 美元,粗暴計算,賣一台就能賺 376 美元,約合人民币 2745 元;官方定價 1199 美元的 iPhone 15 Pro Max(最低配)零部件成本在 558 美元,賣一台就能賺 641 美元,約合人民币 4680 元。

當然,實際上不能簡單地用「售價」-「物料成本」得出一台 iPhone 的真實利潤,畢竟還要考慮研發、營銷、物流等各種環節的成本,不過從拆解零部件的成本分析出發,已經足夠一窺 iPhone 的超高毛利潤與蘋果一貫的商業模式。

而且不同零部件的成本,其實也給了我們一個看待 iPhone 15 系列的新角度,最直接的就是那些成本有沒有花在「刀刃」上,以及花得值不值。

iPhone 15:錢投了不少,更新也不小

一台iPhone 15,庫克含淚賺你3000元

圖/蘋果

先以最入門的 iPhone 15 來說,整體零部件成本為 423 美元(約合人民币 3093 元),最貴的零部件當然還是螢幕、晶片和攝像頭「三座大山」:

晶片用上了之前 iPhone 14 Pro 系列上的 A16;螢幕雖然還是 60Hz,但除此之外其實都更好了,日常最大亮度從 800nit 提升到了 1000nit,峰值亮度更是可以達到 2000nit,戶外的使用體驗會有明顯提升;還用上之前 iPhone 14 Pro 系列 4800 萬像素的主攝,2 倍變焦也能有很不錯的效果。

這些核心零部件的更新,當然也帶來了成本上的陡增,導緻 iPhone 15 的零部件成本比 iPhone 14 增長了 16%,是所有 iPhone 15 系列機型中零部件成本漲幅最大的機型,同時也是成本率(零部件成本與售價的比值)最高的機型,達到了 53%。

iPhone 15 Plus:變大了,成本也變高了

一台iPhone 15,庫克含淚賺你3000元

iPhone 15 Plus(左)和 iPhone 15(右),圖/蘋果

iPhone 15 Plus 整體上基本就是 iPhone 15 的放大版,螢幕更大,電池更大了,就連鋁合金中框也更大,零部件成本也随之漲到了 442 美元(約合人民币 3232 元)。

但還好,除了螢幕之外的其他零部件增大都不會太多影響到成本的增加,這可能也是為什麼 iPhone 15 Plus 的成本雖然比 iPhone 14 Plus 增長了 10%,但比起 iPhone 15 隻增加了約 4.5%。再考慮到 iPhone 15 Plus 的定價,其成本率其實僅為 49%,僅高于利潤最多的 iPhone 15 Pro Max。

不過有的時候,成本的提升未必與體驗的提升吻合,要知道更大的尺寸不僅是給 iPhone 15 Plus 帶來了更大的螢幕、電池(或者說續航),内部空間的放大其實也增強了散熱表現,進而影響到實際的性能體驗。

iPhone 15 Pro:成敗都在 A17 Pro

一台iPhone 15,庫克含淚賺你3000元

圖/蘋果

說到體驗,那就不得不提到這一代體驗可能最受诟病的 iPhone 15 Pro,堪稱系列「發燒之王」,較小的尺寸和未受重視的散熱設計,都讓 iPhone 15 Pro 有些承受不了堪稱「最貴零部件」的 A17 Pro,甚至在蘋果推送專門的「降溫更新檔」前引起了大量抱怨。

按照測算,iPhone 15 Pro 整機的零部件成本為 523 美元(約合人民币 3824 元),其中首款采用台積電 3nm 工藝的蘋果 A17 Pro 晶片成本就高達 130 美元(約合人民币 950 元),比上代的 A16 晶片增加了 27%,是所有零部件之最。

還有作為蘋果宣傳重點的钛合金中框,比前代的不鏽鋼中框貴了約 43%。螢幕依然是頂級的三星屏,雖然成本漲了約 10%,但換來的是日常最大亮度 1000nit,HDR 峰值亮度可達 1600nit,戶外峰值亮度為 2000nit。

這些更新最終都将 iPhone 15 Pro 的零部件成本推高到了 523 美元,比同尺寸的 iPhone 15 高出了整整 100 美元(約合人民币 731 元),但在售價上卻是高出了 200 美元(國行高出 2000 元)。

當然了,相比 15&15 Plus,iPhone 15 Pro 還沿用了一顆支援 3 倍光學變焦的長焦鏡頭,但在 iPhone 15 全系主攝 2 倍變焦已經有很出色表現的現在,我很懷疑繼續搭載這顆長焦鏡頭能有多大價值。

iPhone 15 Pro Max:就問 5 倍長焦值不值

一台iPhone 15,庫克含淚賺你3000元

圖/雷科技

作為最高端的機型,同時可能是這一代最熱門的 iPhone 15 Pro Max,核心的賣點除了台積電 3nm 工藝的 A17 Pro 以及钛金屬的中框,自然就是支援 5 倍光學變焦的長焦鏡頭,這也讓 iPhone 15 Pro Max 的成本飙升到了 558 美元(約合人民币 4080 元)。

A17 Pro 是 130 美元,三星 OLED(6.7 英寸)是 115 美元,钛合金中框是 50 美元,而那顆支援 5 倍光學變焦的長焦鏡頭也要 30 美元,導緻 iPhone 15 Pro Max 的零部件成本比前代 iPhone 14 Pro Max 貴了 60 美元,比 iPhone 15 Pro 倒是隻貴了 35 美元。

一定程度上這也展現了 iPhone 15 Pro Max 相對另外兩款 iPhone 的産品力差别,與 iPhone 15 Pro Max 有非常明顯的變化,但相比 iPhone 15 Pro 除了更大的尺寸,基本就是 5 倍長焦帶來的使用差異了。

不過「得益于」1199 美元的起售價,iPhone 15 Pro Max 的成本率其實是全系最低,僅為 47%,但也是在 50%左右。

iPhone 最可怕的是:這麼貴也有高銷量

一台iPhone 15,庫克含淚賺你3000元

圖/蘋果

我們都或多或少聽過看過 iPhone 的「高利潤」。

市場研究公司 Counterpoint Research 釋出的一份報告指出,2023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營業利潤降到了 130 億美元以下,但蘋果一己之力賺走了其中的 85%。

按此推算,iPhone 第二季度的利潤應該接近 110 億美元,而其他智能手機廠商能分的「蛋糕」也就是在 20 億美元左右。

但 iPhone 單季度超過 100 億美元的利潤到底怎麼賺來的?說到底就是靠「質」和「量」,前者就是在一定的成本前提下更高的售價,或是在售價不變的情況下壓縮成本,後者則是說服全球消費者買單。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在不考慮折疊屏手機的情況下,iPhone 已經是「最貴的智能手機」,覆寫從 6000 元到 14000 元。但最可怕的是,蘋果依然能夠調動全球的消費者,僅國内市場一年就能賣出超過 5000 萬台,全球範圍更是能夠達到 2.32 億台。

iPhone 的高利潤乘以數億台的基數,最終讓蘋果一年能夠從 iPhone 業務上拿到上百億的利潤,再将這些利潤投入更底層、更長遠的技術研發,建立更深的技術護城河,又或是和過去一樣,随時準備好變道到新的計算時代,像是從 Mac 到 iPhone,從 iPhone 到 Visio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