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才是中美沖突,美國圍剿中國,必緻中國于死地的真正原因

作者:栀栀zi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中美角力自五年前的貿易戰始,至今已有五年,這五年裡,雙方你來我往,施展出除了熱戰,即軍事沖突以外的幾乎所有非正常戰争的手段。兩國關系也随之跌至谷底,可能有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中國現任的外交部長就是上一任的駐美大使,新部長履職都好幾個月了,但駐美大使一職到現在還空着呢。這場由懂王挑起,由睡王接手且變本加厲的新冷戰,到現在也看不到有絲毫結束的迹象。202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又快開始了,屆時無論繼任者是誰,這場戰争還是大機率會進行下去,而且還存在借助台灣問題演化為熱戰的可能,即中美直接的軍事沖突。為什麼在十年前,中美還是戰略合作關系,甚至一度出現G2、中美國這樣的言論,十年後,兩國關系就惡化至此呢?

這才是中美沖突,美國圍剿中國,必緻中國于死地的真正原因

有人說這是意識形态、社會制度不同造成的。隻能說有一定的意識形态和社會制度的因素在裡面,但隻是最表層的,不是根本原因。上世紀八十年代中美蜜月期的時候,美國怎麼不提社會制度意識形态呢?本世紀前十年,中美經濟形成互補的時候,美國怎麼不說意識形态呢?

其實,中美之争,是地緣政治和币緣政治的鬥争,說到底實質上就是資本之争——兩國的金融資本和産業資本之争。從上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前十年,中國的引進外資,在實作工業化的同時,承接了西方發達國家轉移出來的過剩産能,客觀上為他們轉移、化解國内沖突,替他們背上資源和環境包袱。同時又把本币錨定在以美元為主的外彙上,造成了金融的依附性。

這才是中美沖突,美國圍剿中國,必緻中國于死地的真正原因

在本世紀前十年的時候,中美關系出現了一個戰略接近期。背景是那時美國正全力打擊新興的歐元金融集團勢力,美國為此挑起巴爾幹半島沖突,還獨力幹掉了挑戰美元霸權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那時中國以其優質的基礎建設和營商環境,吸引美國的制造業大量向中國轉移,利用中國的低成本進行最便宜的生産,再把這些價格極低的産品輸送到美國,幫助美國壓低了它的通脹,使美國得以放手大量增發貨币以支援戰争和打擊歐元。中國再把出口換的這點美元外彙,再回過頭去投到美國的國債市場上買美債,這錢等于在中國手裡過了一下又回到美國,美國拿着這些錢去養全世界最龐大的軍隊,繼續對全世界實施它的霸權戰略。中國客觀上成了美國實施全球戰略的一個影子助手。那時,美國的金融資本集團可是高唱什麼中美國,甚至提出G2的。可實際上,美企在中國投資的平均利潤高達20%以上,可中國買美債的利潤僅有區區2%!

這才是中美沖突,美國圍剿中國,必緻中國于死地的真正原因

中國大量向美國低價出口商品,然後又幾乎無償地向美國輸出資本這種雙重輸出,相當于從中國這頭牛身上剝了兩層皮!即便被别人這麼剝削着,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還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擁有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全世界最大的制造業産能。早在2012年,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計算,中國的制造業産能就已經是美國的兩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八個工業化國家産能的總和。同時,中國還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金融資本大國,擁有規模龐大金融資本。

這才是中美沖突,美國圍剿中國,必緻中國于死地的真正原因

但是,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中國制造業的産能就已經是過剩的了。隻不過這些過剩的才能,被中國用持續大規模的政府性投資,比如西部大開發、振興中部、振興老東北工業區、新農村建設等等,用大規模的高速路網、高鐵網絡等等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給消化吸納了。但是當這些基礎性建設趨于完善,這

些過剩的産能和龐大的金融資本,就必須開辟新空間,走向海外。為此中國連續做了幾件大事,比如發起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和建設,進行資源、産業、金融的整合。還有就是在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海嘯以後,中國加快了中日韓自貿經濟區的談判,并達成了中日貨币互換協定。同時,東盟與中日韓三國的經貿合作也在積極推進。

這才是中美沖突,美國圍剿中國,必緻中國于死地的真正原因

中日韓三國GDP超過全球20%,占亞洲70%以上。三國自貿區一旦建成,其範圍必然是包括中日韓港澳台的整個東北亞地區,意味着将誕生一個規模20多萬億美元的第三大經濟體。繼而,三國自貿區會迅速與東南亞自貿區整合,形成東亞自貿區,那時,将産生超越歐盟和北美,有着30多萬億美元規模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再往後,這個經濟體會滾雪球一樣向西整合南亞、印度、西亞,向北整合中亞,最終形成一個規模超過50萬億美元,比歐盟和北美加起來還要大的亞洲自貿區。

這樣一個超大規模的自貿區,勢必擁有超大規模的區内貿易。而這種區内貿易還會用美元結算嗎?看看歐洲就知道了,不會的,肯定要用本币結算。此時,中國就可以借助自身龐大的經濟體量,通過推進人民币國際化,讓人民币成為亞洲的主導貨币,并最終成為全世界的硬通貨,與美元、歐元一起三分天下。

那麼問題來了,要知道,中日是美國前兩位的國債持有者,中日韓三國和很多亞洲國家、地區也都持有大量的美債。如果前面描述的成為事實,這個自貿區一旦形成并采用本币結算,勢必大大減少對美元的持有,進而嚴重沖擊美國的利益。美國自從在廢除布雷頓森林體系以後,便開始用肆意加大貨币供應量,并利用周期性加息、減息來收割全世界。中國的這些操作,是産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雙輸出,相當于斷了美國的财路。用老百姓的話講,斷人财路,如同殺人父母,美國當然不樂意了。

已經出現一個歐盟了,美國絕不允許再出現另外一個亞盟。是以,美國不顧還沒有完全走出金融海嘯造成的困境,就高調宣布重返亞太。而後一系列詭異的事情就開始發生了:2012年9月10日,極力推動《中日貨币互換協定》的日本金融大臣松下忠洋,突然在家中“上吊自殺”。六天後,與松下忠洋一起推動中日協定的日本新任駐華大使西宮伸一,在自己家附近突然倒地昏迷不醒,不治身亡,死亡原因不明。幾乎同時,釣魚島突然被日本“國有化”,中日關系轉頭向下。薩德反導系統進入南韓,中韓關系轉冷。菲律賓搞出南海仲裁的幺蛾子,本來已經趨于穩定的南海島礁局勢又惡化了……這一系列的操作,瓦解了中日韓自貿區,給東盟與中國的合作增加了不安定因素,攪亂了整個東亞、東南亞的局面。

2020年底,RCEP正式簽署,到今年2月份,該協定在所有成員國生效。美國覺得原本壓下去的中國金融資本又有了在這個組織内“死灰重燃”的可能。于是開始加大打台灣牌的力度,并用把新冠疫情甩鍋給中國的方法孤立中國,甚至想以此劫掠中國。

是以,中美對抗真正的原因是,美國要維護自己的金融資本在全球收割利益的優勢态勢,同時還要制造業回歸;而中國要維護自己新興的金融資本向外的擴張,并保住制造業的優勢地位。兩者以前互有長短,還可以戰略互補,現在則是各層面都要競争,就勢必發生正面碰撞。盡管中國從國家競争的角度盡量避

免發生沖突,而且還曾多次向美國示弱示好,反複表明無意挑戰其在世界上的統治地位。但是,資本對國際關系穩定與否是不予考慮的,因為它追求流動性,追求增值,誰妨礙它掙錢,誰跟它搶錢,它就千方百計地要幹掉誰。美國現在對中國實行的是全次元全方位的戰略阻斷,甚至不惜采用戰争這種極端的方式,阻斷中國的發展,維護自己的霸權。

抛開那些庸俗的意識形态吧,現在中美之間的鬥争,與什麼社會制度、專制獨裁自由民主等等所謂的普世價值并沒什麼關系,那些東西不過是美西表明自己站在所謂的道德高地上的冷戰話術罷了。資本就是資本,其本性就是貪婪和法西斯。

總的來說,中美之間的角力不僅是一場經濟上的争奪戰,更是一場地緣政治的博弈。兩國的利益交織在一起,但也伴随着競争和沖突。這個時刻需要雙方冷靜思考,找到共同的解決之道,以確定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否則,不僅會對兩國自身造成損害,還可能對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格局産生深遠的影響。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刻,國際社會需要更多的合作和對話,而不是敵對和對抗。隻有通過共同努力,才能實作持久和平、繁榮與穩定,造福全球人民。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使命。

最後,我們應該牢記曆史的教訓,學會借鑒經驗,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應對未來的挑戰。隻有保持睿智和堅韌,才能在這個充滿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找到正确的道路,實作共同的繁榮與和平。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本文作者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