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作者:聞史天緒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納賽爾收回運河及英國的态度

二戰結束初期,對于蘇伊士運河管理權問題上,英埃再次出現沖突,沖突的焦點第一是繼續擴大對埃及人的雇傭,埃及政府要求,埃及籍職員要達到 70%,進階管理層,至少也要有兩名埃及代表等要求。

英國政府對埃及提出的要求,進行了分析:目前埃及經濟不景氣,經濟過度依賴外資,90%的埃及職員受雇于外國企業而不是本國企業。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此外,埃及在 1937 年是文盲率高達 84.3%,接受初等教育的多半是神職人員,這就造成埃及人隻能以體力勞動為主,埃及人口在戰後連年增長,由 1907 年的 11.287.359 增長到 1945 年的 19.500.00。

而埃及國内改良的土地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為此埃及政府頒布新的法令,要求在埃及的外國企業對本土人口的雇傭比率必須達到 75%”,這條法令讓很多外國企業感覺難以實作,是以,到 1945 年時,很多企業離開了埃及,這反而進一步加劇了埃及就業困難。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國王福阿德創立了開羅大學,法魯克在亞曆山大城創立了大學,這兩所大學短期内培養了大量的畢業生,達到 25,000 人左右,快速增長的畢業生,讓埃及經濟無法大量吸納這些畢業生,造成了知識分子階層的失業,埃及國内的沖突自然轉向了利潤豐厚的蘇伊士運河公司。

英國報告中提出,埃及經濟困境嚴重的威脅着英國的石油安全,不僅蘇伊士運河有被封鎖的危險,而且埃及作為阿拉伯國家的首領,如果埃及國内出現大規模的反英遊行,會波及伊拉克、科威特等和英國保持友好關系的産油國群眾的情緒。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如果這些國家國内出現反英遊行,就會威脅到英國的石油供給,現在當務之急是保持埃及局勢的穩定,緩解埃及壓内的反英情緒。

貝文給坎貝爾的電報中寫道:“埃及是我們重要的盟國,我擔憂如果埃及人繼續對運河公司抱有成見,這很可能會危機女王政府的石油補給,費薩爾攝政王(指伊拉克王國) 明确支援法魯克陛下,是以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在公司管理上做出讓步。”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為此英國決定從蘇伊士運河撤軍,并同意蘇伊士運河公司在戰後一段時間内用金法郎來替代紙币支付運河的費用。

英國的有限讓步并沒有緩解埃及人反英情緒,法魯克國王的親西方政策沒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援,到了1952 年,埃及的軍官集團流放了法魯克國王,到了 1954 年,納賽爾成為了埃及最高統治者。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納賽爾上台後,完全改變了埃及王國時期過度依賴英國的外交政策。納賽爾深知由于法魯克國王的這種親西方路線,造成了國内群眾對他的強烈不滿。

為此在最初納賽爾推行的是民族主義路線,維護阿拉伯民族主義作為外交的出發點,這就決定了納賽爾對待以色列問題比法魯克更加激進,此外納賽爾還贊賞萬隆會議中的不結盟政策,反對伊拉克和外約旦簽署的防務條約。

納賽爾反對前者是疏遠英國關系的話,那麼後者推行中立和反對伊拉克的防務條約則是徹底改變了英埃關系。

從 19世紀 80 年代,埃及一直在英國的實際管理之下,雖經多次改約,但是英國在埃及的優勢地位都沒有改變,埃及是英國親密的夥伴,納賽爾政權卻改變了和英國這種長久以來的親密關系: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納賽爾執政以來一直和英國談判,根據簽署的規定,英國分四批撤出埃及,最晚時間不超過 1956 年 6 月 18 日,英國還移交了基地的通訊裝置和飛機庫,埃及保證和英國充分合作,尊重英國軍隊。

通過長期談判,最終迫使英國從蘇伊士運河區撤軍。納賽爾反對伊拉克-約旦條約,讓英國政府十分難堪,為了抵制蘇聯和更好的保持與伊拉克的親密關系,英美之間長期不惜餘力的建立所謂的中東盟國關系網。

納賽爾卻批評英美建立的這種關系網,認為這損害了阿拉伯國家的民族利益,此外由于納賽爾推行不結盟政策,開始和蘇聯進行貿易往來,這讓英國難以接受,如果蘇聯勢力進入了埃及,就意味着威脅了英國的石油通道,這是英國絕對不能容忍的。

然而以色列因素卻促成了埃及迅速向蘇聯靠攏:第一次中東戰争以色列獲勝,在納賽爾看來這是美國先進武器援助的結果,而且借助這些先進的武器,以色列成為中東軍事強國,納賽爾對以色列的強大一直高度警惕。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為此,他不斷向英法美三國提出要求,提供先進的武器,但是三國因為各種原因拒絕了納賽爾。為了保證埃及的安全,納賽爾決定向蘇聯購買武器。

當時埃及的财政并不富裕,然而蘇聯允許納賽爾進行貸款,并派技術人員來埃及進行技術指導,保證武器的順利應用,當時英埃關系雖然不如從前,但是還沒有惡化,納賽爾購買蘇聯武器的舉動,徹底的激怒了英國和美國。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英國漢弗萊.特耳維康 ( Humphrey Trevelyon) 給聯邦事務部的電報中寫道:“英國不能容忍蘇聯技術人員來到埃及進行技術指導,哪怕是短期的也不行,這會影響在埃及軍事基地進行技術指導的英國人員的留任。”

漢弗萊認為,埃及大幅度的購進蘇聯武器,這會大大增加埃及對蘇聯的依賴程度,納賽爾在會見漢弗萊時卻說:“以色列不會同意和埃及保持力量均衡的,埃及購進蘇聯武器,也不會讓英美限制對以色列的武器出口。”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此外在 1955 年 12 月,納賽爾指責英國,因為根據他的可靠情報,英國對以色列的武器出口遠遠多于埃及。

他說得到的一份來自法國的情報單上,英國準備向以色列出口 20 架噴氣戰鬥機、50 架野馬(Mustang)戰鬥機、7架運輸機、100 輛謝爾曼坦克、15 輛步兵坦克 100門迫擊炮和 70 門野戰炮。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這些武器出口要遠遠多于對埃及的出口,然而英國聯邦事務部官員安曼(Amman)卻澄清對以色列和埃及出口武器的清單: 1955 年對埃及出口2 架轟炸機,45 架噴氣式戰鬥機,32 輛百夫長坦克 (Centurion tank)。

此外還有履帶式戰車 25 輛反坦克炮(pounder); 對以色列的出口兩架轟炸機、9架噴氣式戰鬥機以及 20 輛謝爾曼坦克 (sherman tank)。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納賽爾對英國支援以色列的宣傳大大損害了英埃關系,并且,納賽爾還像英國在内的多家在埃及投資的外資公司募捐資金,以便購買武器。

在埃及英國的企業最多,包括像殼牌、帝國化學、東方煙草、英埃石油、蘇伊士運河公司這樣的大型企業,他們每家募捐每天從 500-2000 埃及鎊不等。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如果不交,就會遭到威脅,納賽爾強迫英籍獨資或者合資企業捐款,加深了英國對納賽爾的不滿,納賽爾的中立政策和反以立場直接導緻英埃關系的惡化,并成為埃及收回運河的重要因素。

英美在蘇伊士運河問題上的分歧

雖然英國得到了法國的支援,但是基于英國的實力,如果想要推翻納賽爾政權,就必須得到美國的同意,英國擔心,一旦蘇聯進行幹涉,英法的實力是不足以對抗蘇聯的威脅。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為此艾登在和摩勒商議的同時,積極和美國艾森豪威爾與杜勒斯進行對話,雖然英美在很多利益上是一緻的,但這次美國卻不完全贊同英國立即動武的提議,建議将動武作為最後解決的手段。

美國有以下幾點考慮:1 是一旦支援英法動武,納賽爾就會倒像蘇聯一方,蘇聯勢力就會趁虛而入。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2 是如果美國支援動武,會被帶上殖民主義的帽子,這會激起中東盟國國内的反美情緒進而威脅到親美中東保守派國家的政權穩定。

3是美國如果直接介入埃及的軍事行動,可能會導緻美蘇的直接軍事對抗,進而導緻世界大戰的爆發。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雖然美國國内很多官員和英國一樣不相信納賽爾,因為納賽爾所持的阿拉伯民族主義立場與美國在中東建立的霸權是格格不入的,但是美國處于全球利益的考慮既反對納賽爾将運河國有化,又不贊成使用武力。

美國的想法是召開國際會議,以 1888 年的”君士坦丁協定”為依據,讓運河國際化,保障航行自由;在美國看來動武的另項負面影響是加大而不是削弱納賽爾在阿拉伯世界的影響,英美對待納賽爾的相同點是都想削弱納賽爾,異同點是削弱的方式的差異。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由于美國和英法的對待埃及政策上的差異,英法對埃及的軍事行動一再被拖延,也正是這種差異,造成了英法夥同美國反複争議。

在随後在二十四國的倫敦會議、五國委員會、蘇伊士運河使用國協會、最後聯合國進行調節,經過這些會議的談判,由于納賽爾堅持運河是國家主權,不同意英國提出的國際管理的方案。

蘇伊士運河戰争為何被稱為英國石油戰略的分水嶺?

為此讓英法認為通過談判解決運河的設想化為泡影。由于艾森豪威爾不同意武力解決,最終英法決定抛開美國單獨聯合以色列發動對埃及的進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