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批砍頭加活埋,一次殺500 人:晚商時期觸目驚心的人祭人殉現象

作者:過去阿爾法Q

人祭:人類作為祭品的黑暗曆史人祭,是古代社會中一種殘酷的祭祀行為,将人類像牲畜一樣作為祭品奉獻給祖先神和天神,以求得福祉和庇佑。人祭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将人作為祭品,另一種是将活人作為陪葬品。在中國,人祭的現象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早期,經過多個文化的傳承,特别是在商代晚期,人祭達到了鼎盛時期。在商代墓葬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大量的人牲、人殉現象,規模之大令人震驚。在鄭州商城二裡崗遺址的發掘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大量的人牲、人殉現象。在一個坑中,發現了5具成人骨骼和2具小孩骨骼,它們被分幾次重疊縱橫埋在一起。在另一個坑中,有十多具成年人骨和幾架豬骨分層埋在其中。還發現一墓穴,裡面分層埋有4具成年人骨、4個人頭骨和一架豬骨。這些人牲、人殉大多都是戰俘和奴隸,他們在被殺後被埋葬在墓穴中。據考古學家估計,如果按照大墓的結構複原起來,在沒有被盜掘的情況下,殉葬的人數可能為三四百人。

成批砍頭加活埋,一次殺500 人:晚商時期觸目驚心的人祭人殉現象

這些人牲、人殉多數還未成年,有的甚至是幼兒,他們的生命被殘忍地奪去,成為了祭祀的犧牲品。在商代晚期,人牲、人殉的規模更加龐大。例如在洹水北岸侯家莊西北岡的王陵墓地,雖然經曆了多次盜掘,但仍然發現了大量的人牲、人殉現象。墓底中心腰坑殉葬了1人和1把玉戈,四角各有兩坑,每坑各殉葬了1人、1犬和1把銅戈。墓道的夯土裡發現了2具全軀人骨、61具無頭肢體和73個人頭骨。墓坑東側另設有22個祭祀坑,每坑殉葬了1至7人不等,總計有68人。據專家估計,這座墓葬共發現了225具人牲、人殉。這些人的屍體被殘忍地殺害後,被填土所埋,他們的死亡場景令人不寒而栗。除了墓葬遺址,大型建築的興建也是人牲、人殉現象的重要場所。以洹南小屯商代後期都城和宮殿遺址為例,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四種祭祀儀式。在奠基儀式中,挖了小坑,用狗或孩子來奠基。在置礎儀式中,挖了小坑,用狗、牛和羊來奠基。

成批砍頭加活埋,一次殺500 人:晚商時期觸目驚心的人祭人殉現象

在安門儀式中,挖了小坑,用狗和人牲來安門。在落成儀式中,埋葬了車、馬、人和獸。據考古學家估計,如果全部複原,用于祭祀的人數可能達到833人。這些人被用來祭祀時,都是被殺害的,他們的生命被當做是一種無情的犧牲品。人祭、人牲、人殉的現象不僅局限于殷商王朝,在其他地方也有發現。例如河南輝縣琉璃閣的商代墓葬區,在這裡發掘時發現了大量的人牲、人殉現象。在山東省益都蘇埠屯的發掘中,也發現了豐富的人牲、人殉情況。這些發現都揭示了人類曆史中的黑暗一面,人類為了祭祀和權力的需要,不惜将其他人的生命當作犧牲品。人祭、人牲、人殉的現象令人震驚,這是人類曆史上的一個恥辱的章節。通過考古學的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古代社會中的殘酷現實,也可以警醒人們珍惜生命、尊重他人。今天,我們已經擺脫了這種殘忍的祭祀行為,但是對于人類曆史中的這段黑暗,我們不能忘記。

成批砍頭加活埋,一次殺500 人:晚商時期觸目驚心的人祭人殉現象

隻有通過對曆史的反思,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對現實,保護人類的尊嚴和安全。在現代社會,人類的價值和尊嚴應該成為最重要的考量。我們應該推崇人道主義價值觀,反對任何形式的人類犧牲和暴力行為。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強對曆史的研究和教育,讓更多的人了解人類曆史中的黑暗面,以避免重蹈覆轍。我們已經走出了古代殘酷的人祭、人殉的時代,但是在現代社會,我們仍然面臨着許多人類生命受到威脅的問題。戰争、恐怖主義、暴力犯罪等都是對人類尊嚴的侵犯。如何保護人類的生命和尊嚴,成為了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我們應該思考,人類社會應該向着什麼方向發展?如何建立一個和平、公正、尊重人權的社會?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也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來解答。晚商時期的人祭、人殉:從甲骨文的記載看晚商時期,人祭、人殉作為一種制度存在商代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也是甲骨文的主要來源之一。

成批砍頭加活埋,一次殺500 人:晚商時期觸目驚心的人祭人殉現象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我們可以看到關于人祭、人殉的記載,這表明晚商時期的人祭、人殉已經成為一種制度。根據甲骨文的相關記載統計,武丁時期是人祭數量最多的時期,共有甲骨673片,蔔辭1006條,祭用人數達到9021人。其中最多的一次祭用人數達到500人。而廪辛、康丁、武乙、文丁時期的人祭數量為443片,蔔辭688條,祭用人數為3205人。最多的一次祭用人數為200人。祖庚、祖甲時期的人祭數量為100片,蔔辭111條,祭用人數為622人。最多的一次祭用人數為50個羌人。帝乙、帝辛時期的人祭數量為93片,蔔辭117條,祭用人數為104人。最多的一次祭用人數為30人。通過文獻記載可以得知,晚商時期商王朝對外戰争十分頻繁,獲得的戰俘也不在少數。然而,與戰俘有關的人祭記載在甲骨文中卻非常少。

成批砍頭加活埋,一次殺500 人:晚商時期觸目驚心的人祭人殉現象

武乙時期的一條蔔辭提到商王命羌奴開墾荒地,這表明商代末期社會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再大量殺戮戰俘,而是将他們轉變為農業生産力。這與商末幾代帝王淡化鬼神觀念、社會思潮和宗教思想的變化密切相關。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從武丁到帝乙、帝辛時期,商王朝使用人祭、人殉的次數和數量越來越少,這與周人作為商王朝的牧師、方伯的強勢崛起也有關系。根據甲骨文記載,從盤庚遷殷到帝辛亡國,共有13052人被用于人祭,另外還有1145條蔔辭未記人數。如果按照每條蔔辭1人計算,那麼至少有14197人被殺害作為祭品。然而,這個數字并不完全準确,因為有很多甲骨文流失在國外,還有一些被損壞或尚未被發現。其中,僅祭用羌人牲的人數就達到了7426人,占全部人祭數量的52.5%,這還不包括324條未記具體人數的蔔辭。

考古學家對1976年發掘的殷墟王陵區的墓葬和祭祀坑遺骸進行了重新發掘研究,并結合甲骨文和锶同位素科技考古的手段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這些人牲基本上是來自以羌人為主要組成部分的外族俘虜。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商代末期對外戰争頻繁,獲得戰俘的情況。綜上所述,晚商時期的人祭、人殉在商代社會中是存在的。從甲骨文的記載可以看出,人祭、人殉的數量在不同時期有所不同,但總體呈現出逐漸減少的趨勢。這與商代社會的變革、周人的崛起以及對外戰争的影響有着密切的關系。然而,對于晚商時期人祭、人殉的具體原因和意義,目前仍存在許多争議。一些學者認為,人祭、人殉是一種宗教儀式,是對神靈的供奉和祈禱。而另一些學者則認為,人祭、人殉是一種社會控制手段,通過犧牲人命來維護社會秩序和政權穩定。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讨晚商時期人祭、人殉的原因和意義,以及其對商代社會和文化發展的影響。

隻有深入了解這一現象,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古代社會的性質和演變過程。最後,我想提出一個問題,你認為晚商時期的人祭、人殉是一種宗教儀式還是社會控制手段?為什麼?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見解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