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作者:腦洞烏托邦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2019年1月3日,中國嫦娥四号探測器降落在月球的背面。這是人類測器實作首次月球背面軟着陸。

2022年,中山大學肖智勇博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在《科學通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月球上的半透明玻璃球」的論文,引起轟動。

論文稱嫦娥四号在探索月球背面的南極盆地時,發現了數顆直徑在厘米級的透明玻璃珠,個個都很圓,在陽光照射下折射出耀眼的光線。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消息一出,網友們都樂了,紛紛說「嫦娥也會玩兒彈珠啊」,還有的說「怪不得我小時候的彈珠找不到了,原來是彈到月球上了」。

玩笑歸玩笑,月球上為什麼會有透明玻璃珠出現呢?目前科學家的解釋是,月球表面的貧鐵岩石在隕石的高速撞擊下,快速融化又快速冷卻後,就形成了這些半透明玻璃珠。

可是這種月球撞擊玻璃珠的直徑大多遠小于1毫米,而嫦娥四号發現的玻璃珠,直徑最大的卻在4厘米。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這還沒完,早在50多年前,阿波羅10号在環月試飛行動中,當飛船飛行到月球背面時,宇航員們聽到了無法解釋的哨鳴聲,這個聲音後來被浪漫的稱為「宇宙音樂」。

月球背面、玻璃珠、宇宙音樂,月球究竟還隐藏着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秘密?今天咱們來聊聊月球。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天之巧合

日食,又叫做日蝕,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三者正好處于一條直線時,出現的天文現象。屆時,月球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

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公轉軌道都呈橢圓形,與正圓形間的偏差約為6%,是以地月距離和地日距離都是不斷變化的。

當地月距離最大時,産生的是日環食,此時月球看上去比太陽要小一點點,露出了太陽的邊緣。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當地月距離最小時,産生的是日全食,此時月球看上去比太陽要大一點點,完全遮住了太陽。

除了日環食和日全食,在月球半影範圍内的地球上的觀測者,還可以看到日偏食,即月亮遮住了一部分太陽。

而日食現象之是以會出現,是因為太陽、月亮、和地球之間存在着一個神奇的天文學巧合。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約為月球到地球距離的400倍,同時太陽的直徑又約為月球直徑的400倍。

這兩個巧合的數字意味着距離抵消了大小,使太陽、月亮兩個天體在地球上看起來,圓面幾乎一樣大。

當然了,剛才我們也提到,地球和月球的公轉軌道都是橢圓形的,這就導緻了太陽和月亮的視覺大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候月亮稍大一丢丢,有時候太陽稍大一丢丢。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不過,從地球人的視角來看,兩個視覺上大小粗略相同的天體,一個管白天,一個管夜晚,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數字400的天文學巧合,在整個太陽系裡還沒有第二個同例,很難不讓人懷疑,這真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嗎?

巨大衛星

太陽系中的不少行星都擁有衛星,這沒什麼好奇怪的,但地球的衛星月球,卻看起來非常違和。

地球的直徑是12742公裡,月球直徑是3474公裡,地球的直徑是月球直徑的3.6倍,重量是月球重量的81倍。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這些數字,乍聽之下沒什麼問題,但細品我們會發現,月球作為衛星,實在是太大了。

來看這樣一組資料:火星直徑6779公裡,有兩個衛星,大的一個直徑22.5公裡,是火星直徑的0.33%。

木星是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直徑有139820公裡,是地球直徑的11倍。

截止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共發現了92顆木星的衛星,但最大的一顆「蓋尼米得Ganymede」直徑5250公裡,隻比月球稍大了一點,是木星直徑的3.75%。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太陽系中,所有衛星與母行星的比例都比月球與地球的比例要小得多。

如果說木星和衛星之間的關系,就好比一個成年人拿着一顆橘子一樣輕松的話,那麼地球控制月球,就像是一個孩子抱着一個大西瓜一樣吃力。

但可能正是這種違和感,保障了人類能在地球上惬意地生活。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地球的保護神

地球自誕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自轉。所有人都知道,地球自轉一圈是1天,但絕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地球一開始的自轉速度并不是這樣的。

數十億年前,地球自轉一圈也就幾個小時。到了恐龍時代,地球的自轉周期才降到了23.5小時。如今地球自轉一圈,也就是一天的時間是23小時56分4秒。而這一切都跟月亮有關。

月亮繞地球公轉一圈大約是1個月,比地球自轉的速度要慢的多。月亮又足夠大,離地球足夠近,它的引力就會拖地球的後腿,讓地球自轉變慢,相當于月球就是地球的刹車片。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這個刹車的作用,同樣适用于月球本身。

月球原本的自轉速度要比現在快得多,但數億年來,由于和地球之間的互相作用,月球自轉速度不斷變慢。

如今,月亮自轉一圈的速度就等于繞地球公轉一圈的速度,是以月球永遠以同一面朝向著地球,這就是「潮汐鎖定」。

同理,地球有一天也可能會被太陽潮汐鎖定。到那時,地球的一面将始終面對着太陽,另外一面會陷入無盡的黑夜之中,地球将沒有晝夜交替。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如果兩個互相影響的天體個頭差不多大,那麼就有可能産生互相「潮汐鎖定」的現象,比如矮行星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卡戎,他們兩者就互相潮汐鎖定了。

考慮地球和月球的大小比例,也許在非常非常遙遠未來,地球也會被月球潮汐鎖定,屆時,地球自轉一圈的速度将相當于月球繞地公轉一圈的速度,也就是一天等于一個月。

不過,在那之前,人類可能早已滅絕,或者沖出太陽系,走向宇宙了。

月球的潮汐力,在一定程度上還促使了陸地生命的誕生。潮漲潮落是非常有趣的現象,相信居住在海邊、港口附近的人們對此深有體會。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地球上的潮汐主要是月球引起的,小部分是太陽的貢獻,因為太陽距離地球較遠。

數十億年前,地球的陸地還是一片荒蕪,但咆哮的海洋中就開始孕育生命了。漲潮時,海水拍擊海岸。

退潮時,把大片淺灘暴露在陽光下。原先栖息在海洋中的某些生物,在海陸交界的潮間帶,經受了鍛煉,一些生物就在陸地生存了下來。

大約在距今3.5億年前,兩栖類動物出現了,之後是爬行類、鳥類和哺乳動物。大約在300萬年前,出現了具有高度智慧的人類。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可以說沒有月球帶來的潮汐力,如今稱霸地球的可能就不是人類了。

除此之外,月球還是地球的穩定器,使地球的自轉軸不至于産生太大幅度的擺動。旋轉的陀螺相信大家都見過吧,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陀螺旋轉時,軸一直是在輕微擺動的。

尤其當陀螺轉速慢,快要停下時,軸的擺動角度是相當大的。地球就像是一個旋轉的陀螺,南極和北極的連線就是它的旋轉軸,也就是地軸。

地軸與赤道平面是垂直的,由于地球是傾斜着自轉的,是以赤道面和公轉軌道面,也就是黃道面,是存在一個夾角的。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數億年來,這個夾角都穩定在22.1°至 24.5°之間,目前的角度是23.5°。而地軸能保持這樣的穩定性,全是因為月球的引力。

如果沒有月球,地軸将發生大幅度擺動,變化角度甚至可以高達90度。

這意味着兩極地區和赤道地區會産生對調,同一地區的氣候不再是一成不變的,冰河期每過幾千年就會在全球的不同地區出現。試問,誰能受得了這樣的生存環境呢?

從這種角度來看,月球就像是造物主為地球量身打造的守護神一樣。沒有月球,地球将不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那麼問題來了,如此神奇的月球是怎麼誕生的呢?

月球起源

關于月球的起源,科學界目前其實還沒有一個定論,但有幾種不同的假說。

第一種是「捕獲說」,也就是月球是地球硬搶過來的閨女,在月球飛過地球附近的一瞬間,就被地球的強大引力所捕獲,最終成為一顆環繞地球運作的衛星。

但這種假說有一個緻命的硬傷,就是月球的品質和體積都太大,想象一個小娃娃去搶一個大西瓜,很有可能西瓜沒搶到,自己也被甩出去了。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第二種假說是「分裂說」,也就是月球是從初期還沒有完全冷卻下來的地球上分離出去的。按照這種理論,月球就像是一個被失了控的旋轉木馬甩出去的孩子。

這自然需要旋轉木馬有很高的轉速,可科學家們後來研究後發現,地球即使是在形成初期,自轉速度也達不到那麼快。

第三種假說是「大碰撞說」,也是目前最主流的假說。這種理論認為,45億年前的一天,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忒伊亞(Theia)從天而降,傾斜撞向了尚未完全長成的地球寶寶。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劇烈的撞擊迅速粉碎和融化了忒伊亞(Theia),也把地球的一部分物質撞了出來。這些碎屑物質散落在地球四周,又通過引力和碰撞重新聚集起來,形成了如今的月球。

然而,2001年科學家在對阿波羅登月任務中收集到的岩石進行研究後發現,氧的同位素組成在地球和月球的岩石中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氧有氧16 (O16)、氧17(O17)和氧18(O18)三種同位素。

在太陽系中,由于不同星體的演化曆史不同、與太陽的距離也不同,它們所含的氧同位素的比值也是大不相同的,是以科學家們常用氧同位素的比值來推測兩個星體是否同源。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地球與月球岩石中高度相似性的氧同位素比值,意味着它們有着相同的組成,這就與大碰撞假說産生沖突了。

按照大碰撞假說,月球應該是由部分被撞碎的地球和忒伊亞(Theia)的碎片組成的,不應該和地球的成分一樣,難道忒伊亞的貢獻被月球吃了嗎?

為彌補大碰撞假說的缺陷,一些科學家又提出,那次相撞抛射出了約兩個月球品質的物質,一部分在洛希極限内,被拉扯回了地球。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另一部分在洛希極限外,最終凝結,形成了月球。這就合了解釋了月球和地球氧同位素組成高度接近的問題。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科學家開始轉向支援其他假說,比如「同源說」。

這種說法認為,原始的太陽系是一團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星雲,而月球和地球就是在太陽系星雲的同一區域内形成的孿生姐妹星球。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2018年,哈佛大學的行星科學家Simon Lock西蒙·洛克和加州大學天文學家莎拉·斯圖爾特,在大碰撞假說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甜甜圈理論」。

她認為地球和月球共同誕生于一個名為索内斯蒂亞(Synestia)的外型酷似甜甜圈的全新天體。新理論的故事仍然以一次巨大的碰撞開始,但這次撞擊直接把地球給撞散架了。

45億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上了還沒有完全成型的地球。碰撞産生了巨大的能量,直接将小行星和地球外層粉碎融化了。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但地球的引力和自轉的角動量依然吸引着這些碎片和氣化的岩石一起旋轉,于是就形成一個酷似甜甜圈的天體索内斯蒂亞(Synestia)。

索内斯蒂亞的直徑很大,可能是地球直徑的10倍。随着時間的推移,甜甜圈的内層不斷落回地核,凝結形成現在的地球。外層則形成了月球。地月系統就這樣出現了。

其實除了以上這些理論,還有一個被科學家們嗤之以鼻,但在民間卻廣為流傳的說法,那就是月球是空心的。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月球空心說,最初是由蘇聯的兩位科學家邁克爾.瓦辛和亞曆山大‧謝爾巴科夫提出的。起初,這種說法并沒有引起廣泛關注,大部分人都覺得,這倆哥們是在搞科幻呢吧。

後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哈羅德.克萊頓.尤裡也成了月球空心說的支援者,他的依據是月球的密度。

早在人類登月之前,科學家們就通過天文學觀測,利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了月球的密度:3.34 g/cm³。而地球的密度是5.51 g/cm³。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同為岩石構造的天體,月球的密度比地球低了足足40%,這難免讓人懷疑,月球是不是空心的。

不過,月球空心說能夠在民間廣為流傳,還是因為「阿波羅月震實驗」。

月震實驗

1969年的11月20号,月球的表面發生了一次人為制造的月震,背後的始作俑者是阿波羅12号的登月艙,故事還要從頭說起。

1969年的11月14日,阿波羅11号首次成功登月4個月後,阿波羅12号踏上了它的征途。有了11号的成功經驗,NASA對12号的這次出征更加信心滿滿。

他們讓阿波羅12号攜帶了衆多月面實驗裝置,其中就包含一台用于測量月震及其他月球地殼活動的被動地震儀。其實翻譯成「月震儀」更為準确。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11月19日,阿波羅12号成功着陸月球,兩名宇航員将月震儀等實驗裝置安裝在了着陸點附近。11月20日,完成所有月面任務後,宇航員乘坐登月艙離開月球。

登月艙與指令服務艙對接後,宇航員進入指令服務艙,接着,登月艙被扔回了月球。重達0.5噸的登月艙,重重地砸在月球上,月球的第一次人為地震就這麼發生了。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不太明白「為什麼要把登月艙扔回月球」,這裡簡短解釋一下。阿波羅飛船是由服務艙、指令艙、登月艙三個部分組成的。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服務艙是放置引擎和燃料的地方;指令艙是飛船的主要控制中心,也是三名宇航員的生活住處;登月艙是搭載2名登月宇航員降落在月球上的裝置。

宇航員執行完月面任務後,登月艙與指令艙對接,宇航員回到指令艙,為了盡可能減輕重量,登月艙會被丢棄。

飛船傳回地球,進入大氣層時,服務艙也會被丢棄。最終,落在地球海面上的就隻有小小的指令艙。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再回到月震實驗,阿波羅12号登月艙撞擊月球後,産生了相當于一噸TNT炸藥爆炸的沖擊力。月震儀捕捉了到長達1小時的月震的沖擊波。

震動在8分鐘時達到峰值,大約一個小時才完全停止。而在地球上,地震所産生的震動通常不會超過半分鐘,即使最猛烈的地震,震搖也不會超過2分鐘。

有科學家甚至形容「月震中的月球像一隻長鳴的銅鈴」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後來在阿波羅14号、15号、16号、17号登月任務中,宇航員們都在月球上放置了月震儀「Apollo 12 Passive Seismic Experiment」

多年來這些儀器鑒别出了1.3萬次大大小小的震動,一直工作到1977年才壽終正寝。

阿波羅13号登月任務中,飛船切入地月轉移軌道後,地面控制人員還操控運載阿波羅13号的土星V号火箭的三級火箭撞向了月球表面。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結果這次科學家們捕捉了長達3個小時的震動波,真可謂是「月鐘長鳴」了,人們分析,如果月球是實心的,這種振蕩應該會在短時間内迅速消失。

就好像你用力敲擊一個空心金屬球時,它會發出嗡嗡而持續的振動,而敲擊實心球時,隻會聽到短暫的振動一樣。

另外,月表還存在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隕石坑的深度都很淺,絕大部分都在6公裡以内。月球著名的加加林隕石坑,直徑将近262公裡,而深度卻隻有4.8公裡。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即便是直徑約 2500 公裡的月球南極艾肯撞擊盆地,深度也隻有 13 公裡。要知道太陽系内,其他岩質天體上的撞擊坑的深度 / 直徑比例大多都在0.17-0.2 之間。

按照這個比例換算,月球南極艾肯盆地的深度起碼要在425公裡才對。再加上,月球探測器傳回的資料顯示,月表之下含有大量的钛金屬元素。

這就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月球就是一個表面覆寫着月岩的中空金屬球。外星人居住在月球内的都市傳說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這種說法當然是無法獲得主流科學界的支援的。科學家們解釋說,月震之是以持續的時間更長,是因為月球表面沒有液态水,無法起到減震的效果。

而且如今遙感測繪技術大大進步,通過人造衛星,人類已經可以精确的繪制出月球的内部結構圖了。

和地球類似,月球内部也具有層圈結構,從中心向外,依次可分為月核、月幔和月殼三層圈。月球的密度之是以比地球低的多,這也不能怪月球,主要是地球的密度太高了。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地球的密度是非常不均勻的,越向地心密度越大,地球核心的密度高達12.8 g/cm³,是月球平均密度的4倍還多。

總之,「月球空心說」的真實性見仁見智,但在科學家眼中就是個天馬行空的傳說。

登月争議

月球是地球的近鄰,自古以來人類就對月球遐想不已。嫦娥翩跹,吳剛伐樹,它是無數文人墨客靈感的來源。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号成功載人登月曾經讓全世界激動不已。

但一提到登月,必然會有一批陰謀論者站出來說「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就是一個騙局!」不過,反駁他們其實也很容易。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1971年7月26日,阿波羅15号飛船在登月時,還攜帶了一件特殊的裝置:「巡行者1号月球車。7月30日,2名宇航員和巡行者1号月球車一起在月表成功降落。

有了「巡行者1号」的加入,宇航員們在月球上停留了67個小時,并進行了人類曆史上的首次「月球飙車」,總車程約為27公裡。

2011年,NASA發射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在距離月表25km的極低高度拍攝到了被留在月球上的「巡行者1号」,以及巡行者1号昔日留下的車輪軌迹,一切仿佛還是40年前的模樣。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不僅是巡行者1号月球車,阿波羅15号的宇航員們還在月表安裝了一個雷射反射器,坐标是北緯26.1334°這個位置,東經3.6285°E位置。

地球上的任何人,隻要有相關裝置,就可以朝這個坐标發射雷射,并接收反射回來的光束。這個雷射反射器是用來精确測量月球到地球的位置的。

也正是通過這個儀器,科學家們知道了,月球正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

另外,阿波羅計劃6次登月,從月球上帶回來了大量的岩石樣品,總重高達300多公斤。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截至到2015年,全球各地的科學工作者利用阿波羅帶回的岩石等資料,已發表了超過2500篇科學論文,每年有數百家科研機構向NASA發出「樣本研究請求」。

這麼多科研機構不可能共同編織一個登月的謊言吧。

1972年,如日中天的阿波羅計劃在阿波羅17号成功登月後,被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叫停。

這背後最大的可能性是,在這場太空競賽中,美國已完勝蘇聯,蘇聯取消了登月計劃後,美國失去了對手,繼續登月的動力也不存在了。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同時,1961年到1972年間,阿波羅計劃共花費了250多億美元,相當于今天的1500多億,美國沒有錢可以再燒下去了。

但戛然而止的阿波羅計劃還是引來了很多猜測。有人說,是登月宇航員在月球上看到了不明飛行物,也有人說,是美國與外星人達成了協定,從此不再進犯月球。

2007年4月1日,一位名為「retiredafb」的使用者在Youtube上上傳了多支執行登月任務以及發現月球三眼女外星人的視訊,引起了全網轟動。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如今他頻道裡的原視訊早已被删除,不過還是有熱心網友做了備份。

視訊疑似拍攝的是阿波羅20号登月任務,有飛船内部的影像,宇航員在月球上執行任務的樣子,月球城市遺址的遠景等等。

最勁爆的是,視訊顯示,宇航員在月球上發現了一個長3000米的巨大外星飛船殘骸,在飛船内還有一具「三眼女外星人」的遺體。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當年視訊在網際網路上傳開後,意大利UFO研究員、獨立記者盧卡Luca Scantamburlo就聯系上了retiredafb,并對他進行了專訪。

Afb聲稱,他的真實名字是威廉.拉特裡奇,他就是執行阿波羅20号秘密任務的三名宇航員之一。

阿波羅17号成功登月後,美國并沒有真的立刻叫停阿波羅計劃,而是秘密進行了阿波羅18号、19号、20号任務。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目标是找到阿波羅15号在執行的登月任務時,拍下的一艘巨大宇宙飛船。神奇的是,我們在美國地月研究站的官網上确實可以找到這張照片,編号是AS15-P-9630。

威廉·拉特裡奇說阿波羅20号任務的執行時間是1976年8月,那是一次美蘇聯合任務。

三位宇航員分别是他自己,還有美國女性宇航員萊昂納.斯奈德以及著名的蘇聯宇航員阿列克謝·萊昂諾夫。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威廉·拉特裡奇和萊昂諾夫乘坐登月艙,平安地降落到了那艘巨型飛船附近,并成功進入了飛船。随後發現了一具身高大約在1米65左右的三眼女外星人的遺體。

女外星人的身上粘連了很多管狀裝置,似乎是在通過這種方式,控制飛船。為了能将女外星人帶回地球研究,威廉·拉特裡奇拿掉了女外星人身上的管狀裝置。

由于視訊拍攝的過于真實,一時之間,月球是外星人秘密基地的言論甚嚣塵上,即使retiredafb的故事中存在着諸多漏洞。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比如互為死對頭的美國和蘇聯,為什麼會執行聯合登月行動?又比如說,威廉在觸碰女外星人遺體時,為什麼沒有戴手套呢?

後來有人踢爆,這不過是retiredafb在法國攝影師蒂埃裡·斯佩斯Thierry Speth的幫助下拍攝的愚人節惡作劇視訊,但依然有很多人相信阿波羅20号任務是真實存在的。

重返月球

2017年10月,美國政府高調宣布将實施「阿耳忒彌斯」重返月球計劃。

目标在2024年将宇航員重新送上月球,并在2028年前于月球表面建立永久基地,為登陸火星和更深層次的太空探測任務奠定基礎。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然而,由于預算不足、技術障礙和疫情等種種原因,阿耳忒彌斯計劃被迫多次推遲。

時隔盡50年,美國突然宣布要重返月球,這背後的原因很可能是重新感受到了競争的壓力。這次的對手自然不是早已解體的蘇聯,而是中國。

進入21世紀之後,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突飛猛進。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飛船将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中國人叩開了太空的大門。

2007年10月24日,中國首顆月球探測器「嫦娥一号」準确入軌,開啟了中國人奔月的夢想。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陸月球背面,成為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登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

一直以來,探測器着陸月球背面,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由于月球的遮擋,無法實作和地球的實時無線電通信。

這對于環月飛行的探測器來說,問題還不大,繼續保持原有姿态繞月飛行即可。但對于登陸月球的探測器來說,地面測控站必須做到實時跟蹤測量,信号一旦中斷,後果不堪設想。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中國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發射一顆通信中繼衛星。這顆通信中繼衛星被命名為「鵲橋」。在神話傳說中,鵲橋是牛郎與織女相會的橋梁,這也為探月增添了一絲浪漫色彩。

「鵲橋」通信中繼衛星是圍繞地月系統的L2拉格朗日點運作的。

所謂拉格朗日點,就是大型天體之間的引力平衡點,航天器能夠圍繞這個點做穩定的飛行運動。地月間的拉格朗日點一共有5個,L1、L2、L3、L4、L5。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鵲橋」則被發射到了位于月球背面的L2附近,圍繞L2飛行。鵲橋并不是世界上第一顆中繼衛星,但它是世界上第一顆運作于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

這樣一來,鵲橋就能夠同時看到地球和月球,保證地月間的實時通信,解決了月球背面「看不見、摸不着、聯系不上」的問題。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号探測器通過鵲橋傳回了世界上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中國在探月道路上取得的這些成就,早已被廣而告之,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國宇航員在太空中,還遇到過很多怪事。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點,楊利偉乘神舟五号飛船進入太空,他将圍繞地球飛行14圈,曆時21小時,然後傳回地球。

當天下午6:40左右,飛船穩定運作到第七圈,楊利偉和地面彙報完工作後,準備休息幾分鐘。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除了飛船艙内儀器微弱的運作聲音,太空中一片寂靜,楊利偉仿佛覺得這浩瀚的宇宙中隻剩下他自己了。

就在這時,楊利偉突然聽到了一陣「咚咚咚」的敲擊聲,他渾身上下的汗毛都立了起來。

這聲音類似于用一把木槌敲鐵皮桶,不像是從宇宙空間裡傳來的聲音,也不像是飛船裡面的聲音,就像是誰在外面敲擊飛船的船體。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楊利偉趴在舷窗上仔細聽,想找出聲音的來源。他在職業生涯訓練中專門學過聽聲辨位,可奇怪的是,這次他怎麼都無法判斷聲源的方向。

之後,這種敲擊聲又出現了好幾次,且毫無規律。幸好儀器并沒有出故障,楊利偉平安返航。抵達地球後,楊利偉立刻向上級彙報了他在太空中聽到的怪聲。

相關人員進行了反複地、詳細地裝置檢修,但始終沒有找到問題所在,隻能安慰楊利偉說,是他思想壓力太大了,在太空中出現了幻聽。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可5年後,2008年9月27日,宇航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搭乘神舟七号飛船執行太空任務時,也聽到了類似的敲擊聲,當局不得不重新重視起此事來。

最終,官方給出的解釋是,飛船在太空行駛的過程中,内外溫差會導緻船體金屬熱脹冷縮,于是就産生了「砰砰」聲。

可很多人對這種解釋并不買賬。金屬熱脹冷縮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

深夜裡,冰箱有時候就會突然發出「砰」的一聲,這是溫度變化引起箱體熱脹冷縮的響聲。可這樣的響聲與連續的敲擊聲,明顯是不同的。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總之,對于這些宇宙怪聲,直到今天我們還沒有找到一個明确的解釋。

回到美國重返月球的「阿耳忒彌斯計劃」。在希臘神話中,阿耳忒彌斯是月亮之神,同時也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妹妹。

按理說,有了之前阿波羅計劃的成功經驗,美國人重返月球應該易如反掌才對,可事實上,阿耳忒彌斯計劃實施起來,困難重重。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原定于2022年4月執行的「阿耳忒彌斯1号」任務,因為屢遭雷擊、燃料洩漏等問題,數次被推遲,直到2022年11月16日,阿耳忒彌斯1号才成功發射升空。

NASA也将送宇航員重返月球的目标日期調整到了2025年。而且阿耳忒彌斯1号是一次無人繞月飛行測試,讓很多人不禁産生疑問

50年前美國已經成功把大活人送上月球了,為什麼如今又要從頭進行無人繞月飛行測試呢?

借着這個疑問,中文網際網路圈内悄然出現了一種傳聞,說「NASA承認50年前登月的技術資料都弄丢了」!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不少人開始吐槽,這NASA又不是個皮包公司,怎麼連個倉庫管理者都請不起呢?與此同時,登月造假的陰謀論又從墳墓裡被掘了出來。

還有人說,就算登月不是造假的,那美國登月的技術也肯定不是他們自己的,一定接受了外星文明的外援,現在不知道因何原因,外援結束了,美國重返月球才顯得那麼吃力。

不得不說,故事往往都很好聽,但真相總是容易令人失望的。實際上,隻要稍微有一點英文資料檢索能力的人,都可以在網上找到大量的NASA登月技術解密資料。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NASA也從來都沒有說過,他們把登月技術資料弄丢了。

唯一不見的東西可能就是,阿波羅11号宇航員們月球漫步錄像的原始錄音帶了。這卷錄音帶被項目管理人員洗掉重新利用了。

錄音帶雖然被洗了,但錄像視訊并沒有消失,因為視訊早就被傳輸到約翰遜航天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儲存下來了。

不過,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登月技術資料雖然沒丢,但當年的那批技術人員很多都不在了。阿波羅計劃結束時,生産群組裝登月飛行器的工廠要麼被重新配置設定任務,要麼被關閉。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模具被拆毀,技術人員、工程師和科學家們轉到其他工作領域。随着時間的推移,即使是有圖紙,要把過去的技術重新拾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更何況,不少以前的技術都已經過時了。

就拿運載阿波羅飛船升空的土星5号火箭來說,NASA之前還特意回應過「土星5号圖紙丢失」的傳聞,說圖紙并沒有丢,但是複刻一個土星5号出來意義并不大。

土星5号成千上萬的零件都已停産了,要一一找到上世紀60年代的那些硬體裝置生産商,可能還不如重新設計火箭來的容易呢。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而且土星5号當時的控制中心,是基于50多年前的笨重初代大型計算機設計的。

它的記憶體子產品總容量隻有16K位元組,主機頻率隻有2MHz,重量卻高達幾十公斤,和現在的計算機完全根本無法相提并論。一句話,拿着當年的圖紙複刻,就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

另外,當年美國登月,可以說是「大力出奇迹」。1966年,阿波羅登月計劃進展到最關鍵的時期時,NASA拿走了整個聯邦政府4.41%的預算。

這個實驗,讓無數科學家懷疑月球是人造天體!月球的真實用途…

而目前NASA的年度預算僅占到聯邦政府預算的0.48%。不得不說,現在的NASA确實是手頭有點緊。

這些才是美國重返月球看起來這麼費勁的真正原因。但不管怎麼說,新一輪的太空競賽似乎已經打響,未來人類又會發現月球和宇宙中的什麼秘密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