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載人航天器上出現此類狀況怎麼辦?

作者:冷苦的小美

目前地球的表面,除了一些特殊地區和南極洲之外,已經處于高風險的狀态。如果某國再次派遣科考或旅遊船隻前往南極,南極的命運可能不容樂觀。實際上,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相當高。當時,在距離地面380公裡的國際空間站似乎是唯一尚未受到威脅的地方。然而,國際空間站需要定期從地面獲得補給物資和人員,這導緻了與地球的持續聯系,這也可能最終導緻國際空間站遭受微小攻擊顆粒的影響。如果真的發生了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

如果載人航天器上出現此類狀況怎麼辦?

各大國都計劃在未來20年内向火星發射載人探測飛船。即使這些飛船不着陸,一次飛行也需要至少3年的時間。想象一下,如果在這3年内,火星飛船上突然出現了攻擊顆粒或其他不明問題,我們該如何處理呢?這些風險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因為在地球軌道或甚至是地月軌道上的載人飛船出現污染問題時,情況相對容易處理。畢竟,這些飛行最多需要兩三周的時間就能傳回地面處理。但對于深空飛行,一次往返需要數年的時間,風險需要更全面的考慮,準備工作也需要更加精細。

如果載人航天器上出現此類狀況怎麼辦?

實際上,各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已經開始考慮載人飛船受微生物污染的問題。這種擔憂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擔心外太空存在着地球未知的生物,這些生物與地球生物迥然不同。一旦這些外太空生物伴随飛船傳回地球,由于與地球生物差異巨大,可能難以消滅,進而引發地球生物的危機。但迄今為止,尚未發現地球之外有與地球生物完全不同的外星生物存在,即使是微生物也是如此。然而,不論是載人還是無人傳回的太空探測器,都需要進行隔離和檢查。

如果載人航天器上出現此類狀況怎麼辦?

其次,擔心地球上的現有微生物會随着載人飛船升空,可能在外太空的特殊環境下,如太空輻射的影響下,發生異常變異。這種變異可能導緻一般手段難以控制,這也是一個潛在風險。但是當傳回式飛船再次進入地球大氣層時,外表會受到高溫影響,溫度可達數千攝氏度,足以殺死外太空帶回的任何微生物。此外,在飛船降落後,還需要進行消毒和隔離檢查。

第三,擔心航天員在太空中突然生病,甚至互相傳染。為應對這一問題,主要措施包括在起飛前至少一到兩周,在無菌室内對參與飛行任務的航天員進行外部隔離,以減少他們與外界的接觸,確定航天員在健康狀态下進入太空。而在傳回後,還需要進行一到兩周的隔離檢查。此外,在飛船和空間站上,需要攜帶和儲備一些基本藥物,以備航天員在發生不适時進行簡單的治療。如果太空站内部出現嚴重污染,緊急傳回地面治療将是唯一的選擇。然而,在過去的60多年的載人航天曆史中,尚未發生這類事故。但是随着深空數年飛行的計劃,需要提前準備來應對潛在的緊急情況。深空長時間飛行的大型飛船和空間站都配備了高性能的空氣過濾和再生系統,以對抗微生物。然而,在無重力環境下,各種顆粒容易懸浮,這也是一個潛在風險。是以,深空飛行需要準備多種應急物資,最好有一位醫生随隊。另外,應當在飛船中設定緊急隔離艙,以備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