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代汽車敗走中國:5座工廠賣3座,銷量縮水八成

現代汽車敗走中國:5座工廠賣3座,銷量縮水八成

韓系汽車巨頭的在華窘境,被打折出售工廠的消息,徹底暴露了。 

北京現代,曾經的百萬銷量王,現在正三折出售年産能30萬的重慶工廠。

不僅如此,現代集團CEO還表示,隻打算留下兩座中國工廠,其餘的都要關停售出。

實際上,現代在中國市場失去競争力已然是不争的事實。

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車轉型變革中,即便已經跻身全球第三大車企,現代和韓系汽車也正在重蹈三星在智能手機時代的覆轍。

現代敗退中國市場

最近,北京現代正打折出售其位于重慶的生産工廠。

年産能整車30萬輛、發動機20萬台,打包售價25.8億,包括工廠的土地使用權、裝置和其他設施,統統賣了。

現代汽車敗走中國:5座工廠賣3座,銷量縮水八成

實際上,這已經是重慶工廠近期的二次降價。

工廠首次挂牌出售時間是在今年8月,當時的轉讓價格為36.84億元,大概是苦于沒人接盤,隻好再次降價銷售。

而36.84億的價格已經是當初總投資77.5億元的一半,如今再降價後的價格,相當于隻有工廠總價值的三折。

這是徹底不玩了,還是減少産能業務轉型?

目前來看,是後者。

因為在今年6月現代的投資者日上,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在勳表示,将重組陷入困境的中國業務,計劃出售兩家工廠,此前已經出售了一家。

現代汽車敗走中國:5座工廠賣3座,銷量縮水八成

現代在中國一共有五座工廠,包括北京現代順義第一工廠、第二和第三工廠,以及滄州工廠和重慶工廠。

其中順義第一工廠在2021年出售給理想汽車,現在重慶工廠正在打折出售,那麼意味着剩下的其他三家工廠裡,還有一家也會關停出售。

另外根據現代的計劃,最後剩下的兩座工廠将進行業務重組,未來會用于出口業務。

在華21年,曾經連續多年銷量破百萬的現代汽車,如今主動變賣工廠,業務重心移出中國。

為什麼會這樣?

現代在華卷不動了

現代在華高光停留在2016年。

年銷114.2萬輛,排在第六,并且是連續第四年銷量破百萬。

但從2017年開始,現代銷量持續跳水,實作四連跌。

現代汽車敗走中國:5座工廠賣3座,銷量縮水八成

到了去年,北京現代年銷量為25萬輛,隻有巅峰銷量的22%,縮水近八成。

與此同時,現代在全球銷量逐漸回升,同時除南韓外市場銷量占比也在逐年上漲。

現代汽車敗走中國:5座工廠賣3座,銷量縮水八成

也是2022年,現代集團憑借684.82萬輛的成績成為全球第三大車企,營業利潤大漲47%。

對于現代來說,中國市場很重要,但玩不轉,卷不過,于是重要性和資源投入,都在削減。

根據現代集團最新的規劃,現代将主動精簡中國業務,産品線會從13種減少到8種,專注高端和SUV車型,更多的精力則是放到海外去。

雖然今年上半年現代和北汽還一起對北京現代聯合增資了9.42億美元(當時約60億元),但在現代最新的全球規劃裡,在美國、歐洲和南韓等市場投入将達到280億美元(約2046.13億元)。

而起亞中國老總前段時間的發言,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代集團決策背後的想法:

現代汽車敗走中國:5座工廠賣3座,銷量縮水八成

我今年一季度全球掙了21億美金,貼得起中國市場,你本土企業有這些資金實力玩?你先燒死了,我後面再等着進來搶市場也可以。…讓敵人先去試傷好了,我兜裡都是錢,都是技術,我又沒有放棄這個市場,在合适的時間進來再收拾你們也是一種政策。

中國市場太卷,與其現在進場卷個你死我活,倒不如先戰略撤退,等時間差不多再用在全球市場賺的錢來補貼和赢回市場。

公司嘛,總得賺錢,現代也是基于現狀作出了能讓利益更大的選擇。

現代在華的高開低走

2002年,趁着中國加入WTO的春風,北京現代正式成立。

當時中國市場雖然已經有不少合資品牌,比如德系、日系,但價格普遍偏高,現代就是瞅準這個缺口,推出索納塔、伊蘭特等以成本效益著稱的車型,迅速搶占了國内市場。

現代汽車敗走中國:5座工廠賣3座,銷量縮水八成

其中特别是伊蘭特一炮而紅,皮實、省油、好伺候,迅速成為北京現代的銷量主力,在2009年,伊蘭特國内保有量就超過了70萬。

現代汽車敗走中國:5座工廠賣3座,銷量縮水八成

而面對國内旺盛的需求,北京現代開始玩一套“多代同堂”的打法,悅動、朗動、領動,再加上伊蘭特,四代同堂,一起銷售。

現代汽車敗走中國:5座工廠賣3座,銷量縮水八成

并且,索納塔也采用一樣的路數,名馭、領翔、預翔三代換代索納塔,也一同登台銷售。

不過,雖說是換代,實際這幾款車型無論是技術水準還是外觀造型上并沒有明顯的改動。

比如幾代伊蘭特,除了變速箱有變化外,整體技術平台并沒有太大改變,甚至到後來還出現1.6L變1.5L,6AT變CVT減配減價的換代操作。

雖然高成本效益、多代同堂的政策确實讓北京現代在成立初期能實作以價換量,但随着國産品牌不斷發展,其他合資品牌引入的車型越來越多,到了中後期,留給北京現代的市場和空間越來越少,即使把銷量擔當伊蘭特、途勝、ix35等車型多次換代,也沒能挽救整體銷量持續下滑的局面。

現代汽車敗走中國:5座工廠賣3座,銷量縮水八成

并且在新能源轉型方面,現代在中國的戰略也沒跟上。

2021年,北京現代試水新能源,推出途勝L混動和名圖純電版,但彼時比亞迪已經崛起,純電市場還有特斯拉,沒有展現出産品力、還有油改電嫌疑的兩款新能源車型,市場并不買帳。

而真正能展現出現代新能源技術實力的IONIQ 5、IONIQ 6卻遲遲沒有引入中國市場。

要知道早在2016年,IONIQ車型就已經亮相。當作為純電平台時,支援800V快充,百公裡加速3.5s,這樣的技術水準也并不落後。

現代汽車敗走中國:5座工廠賣3座,銷量縮水八成

但不知道是戰略有問題,還是不想引入,這兩款在國外熱賣的車型到現在也沒出現在中國市場上。

而這導緻北京現代原有的燃油車市場佔有率被自主品牌、其他合資車型瓜分蠶食,新能源轉型方面,也沒有在中國市場展示出特别高的熱情。

終于到今年上半年,轉型計劃姗姗來遲:

北京現代到2025年要把國内所有燃油車實作混動化,建構一款MPV、兩款轎車,三款SUV的混動車型矩陣;并且要在未來三年内釋出4-5款純電車;目标在2025年銷量達到50萬輛。

但轉型計劃中的車型還沒推出,先等來的卻是低價變賣工廠的消息。

并且最近還有消息稱,北京現代要給北汽極狐代工,雙方正在讨論相關細節。

合資品牌讓步工廠給自主品牌代工,也算是破天荒地頭一遭了。

往往讨論敗退,日系車吸引了大多數的關注度,而韓系車的窘境,更加嚴峻——更可悲的是,連敗退都無人讨論、悄無聲息。

— 完 —

【智能車參考】原創内容,未經賬号授權,禁止随意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