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救活百億光學巨頭

華為救活百億光學巨頭

華為救活百億光學巨頭

過去三年與最近一周,一度股價跌到“膝斬”,又在6天内股價翻倍的歐菲光,品嘗到了從地獄到天堂的滋味。從3年前被“果鍊”抛棄,到因華為Mate60系列的回歸而重新一飛沖天,站在巨頭肩膀上的供應商弄潮兒,命運從來不隻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近的資本市場,隻要誰家能與華為搭上關系,都免不了迎來一輪股價飙升。特别是最近一周來,“華為概念股”成了A股市場上最炙手可熱的炸子雞。

國慶長假期間,受到華為Mate60系列手機在管道終端持續缺貨和問界M7汽車又接到了大筆訂單的雙重利好刺激;在節後市場整體表現平平的背景下,資金的關注與炒作都主要圍繞着“華為概念”進行。

華為汽車、華為手機上下遊多條産業鍊,以及其所涉及的幾百隻股票被先後帶飛。

華為救活百億光學巨頭

▲(10月9日、10日兩天,A股概念闆塊漲幅排名。來源/同花順)

而其中表現最強勁的,當數已在低谷中盤旋了三年多的歐菲光。

一部手機中,涉及到的上下遊供應商可多達上千家,其中最昂貴的零部件主要是主機闆(含SoC晶片)、螢幕和鏡頭模組。

9月28日,有供應鍊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在Mate 60系列,歐菲光攝像頭模組全部參與了供應,并占絕大部分份額,包括後置攝像頭、前置攝像頭、指紋模組,單台價值在500-600元。“歐菲光在南昌的工廠這半年新招了幾千人,增加了好多産線在生産。”

Canalys分析師朱嘉弢告訴「市界」:“現在由于包括華為在内的廠商重建立立庫存,上遊的供需關系有所改善。像鏡頭模組類産品,之前價格很多都接近成本線,以前減掉的産能也無法第一時間恢複,甚至存在一些結構性缺貨的情況。”

若按照業内普遍預判,華為Mate 60系列出貨量如果達到2000萬台左右,歐菲光單機價值量供應達到500元,這将為其貢獻超百億元的收入。

此資訊曝光後,歐菲光連續6個交易日收獲了漲停。國慶之後的前三個交易日,歐菲光更是在開盤後,便一字封死漲停闆。

截至10月13日(周五),歐菲光已漲至10.30元/股。與今年8月釋出2023年半年報前後相比,股價已實作翻倍。

華為救活百億光學巨頭

▲(歐菲光近三個月股價走勢圖。來源/同花順)

01、華為訂單,成色幾何

過去三年與最近一周,歐菲光品嘗到了命運冰火兩重天,從地獄到天堂的滋味。

8月底,歐菲光公布2023年中财報時,公司仍然看不到業績改善的迹象。自2020年被“果鍊”移出供應名單,到2022年,歐菲光已經連續三年遭遇了年報虧損。

在最新财報中,歐菲光2023年上半年營收顯示為63.15億元,同比下降18.79%;歸母淨利潤則為-3.54億元,雖然依舊虧損,但與去年同期虧損的8.74億元相比,已大幅收窄。

不過虧損幅度的放緩,并沒有帶來市值上的起色。

在年中報披露前後,歐菲光的市值已經降至了170億元左右。比照最高點曾超過700億元的市值,歐菲光最低潮時市值已縮水到了四分之一左右。

最近一周,借華為Mate60系列大賣而東風再起,歐菲光無疑會感到揚眉吐氣。那麼此次,歐菲光獲得的華為訂單成色究竟幾何?是否歐菲光從此将得以一掃陰霾?

近日,針對歐菲光的走勢異動,「市界」向歐菲光證券部緻電求證。對于媒體報道公司為華為Mate60系列供貨的消息,歐菲光表現得含糊其辭:“我們和供應商基本上都有保密協定,是否有供應關系這種問題我們沒有辦法回答。”

但據「市界」了解,歐菲光位于南昌的工廠最近幾個月一直在擴招。多名歐菲光招聘經理向「市界」确認,其南昌工廠正在持續招人,有小時工也有正式工,小時工的工期大約能簽到12月左右。

考慮到今年以來,手機銷售市場整體表現低迷,歐菲光能在此時開動馬力逆勢增産,很有可能與訂單大筆增加有關。

華為救活百億光學巨頭

另據一位業内人士向「市界」表示,歐菲光成為華為Mate60供應商并不意外。在被踢出蘋果供應鍊的2019年,歐菲光曾對外透露,當年其前三大客戶分别為華為(32%)、蘋果(20%)和小米(19%)——華為是其第一大客戶。

盡管歐菲光方面對是否供貨華為沒有明确表态,但10月12日,歐菲光董事長蔡榮軍對第一财經回應:歐菲光在“倔強地活着”。

此外,結合近期雪球、阿爾法工場等機構披露的從券商處得到的,來自歐菲光的專家調研報告顯示:在大客戶訂單占比上,華為單月訂單達1000萬台。歐菲光占據了華為Mate60系列絕大部分訂單和P系列部分訂單,價值量份額在友商中可達70%-80%。

另據上述披露,從6月開始,近兩個月Mate 60系列主攝出貨量大概在1-2百萬台。在鏡頭方面,歐菲光深度參與了華為P60-70系列的高端鏡頭項目,下一代P70産品已對華為送樣。在2024年新品,歐菲光模組業務大機率還是華為的主供。

針對股價異動,歐菲光11日晚間公告提示風險,提醒投資者勿追随投機思維,注意風險,目前正在抓緊核算三季度财務資料。

02、巨頭陰影下的興與衰

回望過去三年,以歐菲光為代表的手機産業鍊端供應商,随着蘋果和華為兩大巨頭的命運沉浮搖擺,可以說道路充滿了艱難曲折。

“這兩年歐菲光确實混得不好,老總都換了好幾任了。”一名業内人士向「市界」表示。

2010年前後,伴随着智能手機行業加速普及,國内一批手機供應鍊企業借勢崛起。其中最有名的,便當屬“果鍊”(蘋果産業鍊)。

歐菲光最早成立于2001年,後由于公司經營不善,2004年兩家創始股東将歐菲光的股權賣給了蔡榮軍、蔡高校兄弟。

蔡榮軍入主歐菲光之後,憑借濾光片的關鍵鍍膜技術,很快便在紅外截止濾光片市場中站穩腳跟,200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廠商。解決了生存問題後,歐菲光繼續募集資金,于2008年進入了觸控系統領域。

華為救活百億光學巨頭

2008年,歐菲光的全年營收還僅為2.31億元。進入電容觸控賽道後,2012年歐菲光又涉獵了攝像頭模組領域,并在2014年開始發力指紋識别模組。

截止到2013年底,歐菲光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觸摸屏生産企業。但在如今歐菲光最大收入來源的攝像和鏡頭模組業務上,彼時市場還被舜宇光學和光寶集團兩大玩家把持。但同期,歐菲光開始憑借積累的下遊客戶,逐漸打開這一賽道。

2014年,歐菲光的攝像頭模組闆塊迎來業績爆發。上半年,公司攝像頭模組收入11.4億元,已占據整體收入的13.73%。2015年,歐菲光攝像頭的産能超過了2000萬顆/月,成為了全球第一。

在此基礎上,2016年歐菲光收購了索尼華南公司的100%股權,後者擁有業界頂尖的攝像頭模組開發和封裝技術。

借助本次收購,歐菲光獲得了索尼攝像頭模組的關鍵技術,也敲開了蘋果供應鍊的大門,同年開始成為蘋果在中國的30家供應商之一。

2017年,在打入蘋果供應鍊的第二年,歐菲光的光學光電産品營收立竿見影,從79.4億元暴增至166.32億元,翻了一番。

2018年,歐菲光的光學光電産品收入,已然超過了舜宇光學,成為了國内出貨量、營收最大的手機攝像頭模組企業。

2018年至2020年,随着蘋果手機風光無限,攝像頭模組業務為歐菲光帶來了每年83億元、117億元和145億元的高額營收。

同期,歐菲光也進入了華為的供應商名單。手握兩大超級客戶,2020年,歐菲光的營收超過500億元,市值也最高來到了700億元。

但天有不測風雲。2019年,華為遭遇地緣摩擦後,手機出貨量直線下滑。2020年7月,歐菲光被美國商務部宣布列入實體制裁清單。

雖然到次年3月,蘋果才正式終止與歐菲光的合作。但從2020年7月後,歐菲光的股價便開始直線下滑。

實際上,歐菲光如今能夠等到華為Mate60系列回歸,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及時獲得了機構援手。2020年6月,歐菲光釋出公告,拟定增67.58億元,合肥國資委參與定增。

但這筆注資并不足以挽回歐菲光的頹勢。據歐菲光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收已從巅峰時的519億元,大幅下滑至148億元,并已錄得淨虧損51.82億元。

而從2022年起,歐菲光多名高管相繼離職也曾引發市場高度關注。2022年9月,歐菲光副總經理楊曉波、證券事務代表畢冉、董事兼副總經理蔡高校離職;2023年3月,歐菲光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偉、董事兼副總經理關賽新、監事會主席羅勇輝離職。

03、大客戶依賴隐憂仍在

從歐菲光被剔除果鍊後,除了失去大客戶的直接負面影響,市場也由此對公司發出質疑:從2019年開始,歐菲光的前三大客戶便一直是華為、蘋果和小米;對于單一大客戶的過度依賴,以及營收高度仰仗于光學鏡頭模組,歐菲光的危機雖是意外,也并不偶然。

據财報資料顯示,2019年歐菲光尚在果鍊名單内時,當年盈利5.1億元。但其第一大客戶(華為)銷售額占比31.16%,第二大客戶(蘋果)銷售額占比22.51%。

到2022年,歐菲光對大客戶的依賴仍難以擺脫。據财報顯示,其前五大客戶所占銷售額的比例分别為24.49%、18.69%、12.77%、7.23%和6.36%,合計超過69%。不過經過兩年的動蕩,以上五大客戶哪個屬于華為,華夏時報記者曾向歐菲光求證,但并未得到确認。

華為救活百億光學巨頭

而據歐菲光2023年中報顯示:截止今年上半年,以攝像頭模組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光學元器件仍是其第一大業務,其中包括攝像頭模組和鏡頭模組等,該部分收入占比超過70%。

是以,最近三年來,歐菲光一直非常急迫地在開拓第二條增長曲線。2022年8月,歐菲光旗下的合肥歐菲智能車聯科技有限公司在合肥濱湖雲谷科技園開業,這标志着歐菲光開始全面發力智能汽車産業。

之是以進入汽車賽道,主要是基于歐菲光此前在光學領域的技術積累。

“我們主要是發展智能汽車的先進傳感器、輔助駕駛相關的攝像頭、鏡頭,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等産品也有所涉獵。”歐菲光證券部對「市界」表示。

不過截至目前,智能汽車相關業務提供的收入還比較有限。據歐菲光方面向「市界」披露,截止今年上半年,智能汽車類産品收入6.16億元,占比僅為9.75%。

新業務爆發的勢能有限之下,承接來自華為的業績增長,仍是歐菲光最核心的希望。

近日,據多家媒體報道:華為計劃于2024年出貨6000萬至7000萬台手機。相關消息人士表示,華為已向供應鍊追加了足夠數量的訂單。

不久前,據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透露,華為Mate 60 Pro下半年的出貨計劃已經調整至550萬至600萬部,發售12個月後的累計出貨量将至少達到1200萬部。

Canalys分析師朱嘉弢也向「市界」表達了相似觀點:根據供應鍊的回報,2023年Mate60系列出貨量預計将超過600萬台,全生命周期有望達到1000萬至1500萬台,最終仍取決于供貨情況及華為産品規劃。

另據媒體報道:在Mate60系列大賣之後,相關供應商的元器件正在迎來漲價,目前供貨華為Mate60系列産品的屏下光學指紋模組供應商相關産品已提價15%-20%,部分型号提價30%,彙頂科技等供應商将受益。

目前對此消息,媒體向多家供貨華為Mate 60系列的光學模組廠商求證,得到的答複均是“沒有收到或發出任何提價通知”。

不過對于歐菲光本身的炒作是否已經過熱,市場已經給予了其足夠的溢價估值,在雪球上有相關網友判斷:假設歐菲光全部參與華為Mate 60系列的攝像頭模組,單台價值按500元算,2000萬部就是100億營收。按2%-3%的淨利潤率計算,也就是2-3億的利潤,按50倍估值計算,增長的市值為100-150億。

以此計算,已經6連闆的歐菲光或許已經提前兌現了這一波來自華為的訂單利好。

(作者 | 曾廣,編輯 | 李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