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台風格外“卷”?“超标”台風或将更頻繁出現|科技圓桌派

作者: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 見習記者 馬曉玉

一風未平一風又起。從7月中旬生成的“泰利”開啟台風季後,“蘇拉”剛走,“海葵”接上,時隔不久,“小犬”又掀起暴風雨,今年“紮堆”出現的台風雖然數量不多,但“卷”得要命。

今年台風格外“卷”?“超标”台風或将更頻繁出現|科技圓桌派

“小犬”台風。(圖檔來源:中央氣象台)

常年平均來看,一年中的7-9月是台風最活躍時期,生成個數和登陸個數都是全年最多時段,但今年台風生成和登陸數量都明顯偏少。截至10月中旬,今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總共生成了15個台風,而常年平均一年裡大約會生成25個。

今年台風格外“卷”?“超标”台風或将更頻繁出現|科技圓桌派

今年登陸大陸的台風有4個達到超強台風級别

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7-9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1個台風,其中5個登陸大陸:2304泰利、2305杜蘇芮、2309蘇拉、2311海葵、2314小犬,其中還不包括以熱帶低壓登陸大陸的2306卡努。而常年平均(1991-2020)來看,7-9月生成台風個數14.46個,登陸大陸5.66個。

生成台風數量雖少,但仍有不少“顯眼包”台風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福建登陸、後又北上制造災難性影響的台風“杜蘇芮”,又比如超長待機活了15天、後又進入東北制造降水的台風“卡努”,還有原地畫了個圈、并把廣東海岸線描了一遍的台風“蘇拉”和廣東海岸線描邊大師2.0台風“小犬”,甚至還有個不遠萬裡從東太平洋趕來的“偷渡”台風“多拉”。

不僅路徑奇特、預報難度大,今年的台風強度還都很強。今年以來生成的15個台風有8個台風達到超強台風級别(7-9月的11個台風中,6個都曾達到過超強台風級别),其中登陸大陸的5個台風中,除“泰利”外的其他4個台風都最強達到過超強台風。

這并不是正常狀态。粗略統計,2000年到2022年年均生成超強台風大概5個。今年的超強台風明顯超标,帶有顯著的破壞性。

9月上旬,受台風“海葵”影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先後出現強降雨,出現較嚴重内澇。

今年台風格外“卷”?“超标”台風或将更頻繁出現|科技圓桌派

“海葵”台風路徑。(圖檔來源:中央氣象台)

7月29日至8月1日,台風“杜蘇芮”一路北上,殘餘環流給京津冀地區帶來曆史罕見的極端降雨過程。

今年台風格外“卷”?“超标”台風或将更頻繁出現|科技圓桌派

今年的台風為何這麼“卷”?

為什麼今年的台風數量又多能量又強?10月13日,知名科普大V“中氣愛”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實際上截至10月11日,西北太平洋共生成15個台風,比常年同期大幅偏少。

“今年台風多是一個錯誤的印象。不過,今年的台風确實非常強,平均強度、極端強度都大大超過平均水準,其中超強台風達到了8個,為2016年以來最多,超強台風率達到了50%以上,為史上最高年份之一。”

今年每一個亮相的台風都不容小觑。“超強台風蘇拉達到17級以上,走出沿廣東海岸線移動的路徑,令香港發出10号飓風信号;超強台風海葵達到16級,先後登陸台灣、福建和廣東,并在華南維持10天以上,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極端特大暴雨,總雨量超過了杜蘇芮,堪稱今年‘水王’。”據中氣愛介紹,不久前的超強台風小犬達到16級,登陸台灣後在廣東沿海巡遊,留下近100米/秒的驚人實測,在廣東近海突然北折,令港珠澳意外降下特大暴雨。“可見,今年的超強台風不僅強度強,而且壽命長,個性十足,影響巨大,是以給人印象深刻,造成了今年台風很多很強的印象。”

今年台風格外“卷”?“超标”台風或将更頻繁出現|科技圓桌派

“小犬”台風路徑。(圖檔來源:中央氣象台)

“中氣愛”告訴封面新聞記者,今年較多的超強台風背後,兩個因素或許起了重要作用,一是普遍的海洋變暖,海溫動不動大片30度,想不超強台風都難;二是厄爾尼諾的影響。“在厄爾尼諾背景下,台風生成源地偏東,更容易壽命偏長,強度偏強。如果海洋變暖持續,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更強的超強台風,之前的那些台風紀錄,可能也會很快破掉。”

今年7月世界氣象組織曾宣布赤道中東太平洋已經進入厄爾尼諾狀态,并将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或以上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現在來看,厄爾尼諾狀态仍在持續發展,并且6月以來Nino3.4海區名額已連續3個月超過1℃。

統計發現,近年來登陸大陸的台風中,台風及以上強度的台風正在變多。尤其2004年以來的強台風及以上強度共39個,占總數的近七成(68%),其中2014至2018年有5個超強台風登陸大陸。

“台風生成與否會受到海溫、季風活動、副熱帶高壓位置和強度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王偉躍表示。如台風生成源地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洋面被副熱帶高壓所控制,就會抑制對流活動,缺乏台風生成的必要條件;如季風偏弱,對流雲團活動也會偏弱,不利于台風生成。這些環境場的變化都會對台風的生成和發展不利。

今年台風格外“卷”?“超标”台風或将更頻繁出現|科技圓桌派

近幾年台風呈現出越來越少、越來越弱的勢态

事實上不隻是今年,自2019年開始,西北太平洋的台風活躍度都低于平均水準,無論是生成台風數量、登陸大陸台風數量還是累計氣旋能量指數(ACE)都較往年偏低,登陸台風的強度也往往比較一般。

2020年總計23個命名台風,僅5個登陸大陸,最強登陸台風是第六号“米克拉”,12級風力登陸福建漳浦,全年的ACE指數僅為152.8,是1949年以來第4低的資料;同年北大西洋飓風數量打破曆史紀錄。

2021年總計22個命名台風,6個登陸大陸,全年ACE指數為209.6,最強登陸台風是第六号“煙花”,13級風力登陸浙江舟山,其充當了太平洋水汽的大型水泵,将其凝聚成急流,送向華北平原間接導緻了7·20鄭州大暴雨,造成了嚴重損失;到了2022年,全年22個命名台風,5個登陸大陸,全年ACE指數為-163.2,比2021年還低。

2019年到2022年間,西北太平洋台風活躍度偏弱,主要是受到拉尼娜現象影響,北大西洋飓風更加活躍,而西北太平洋上空的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南,強大的下沉氣流抑制了台風的生成和發展。

不僅是台風呈現數量遞減、能量越弱的勢态。資料統計顯示,2012年至2022年,大陸暴雨發生次數走勢振蕩,并沒有較為明顯的增加趨勢。并且自2019年以來,大陸暴雨發生次數還有緩慢減少的趨勢。

這些變化趨勢似乎與公衆對近年來的印象有些出入。事實上,大部分人之是以對暴雨和台風的印象深刻,除了發生頻次以外,其強度、持續時間及其影響範圍,以及近年來大衆傳媒與自媒體的快速發展等都是重要因素。

目前,除了正調頭往太平洋腹地奔去的15号台風“布拉萬”,未來10天,西北太平洋面還将有1個台風生成。即使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全年各月均可能有台風生成,但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随着夏季風逐漸敗退,台風活躍季也将“落幕”,想要追上常年台風年均“KPI”似乎是不太可能了。

今年台風格外“卷”?“超标”台風或将更頻繁出現|科技圓桌派

“布拉萬”台風路徑。(圖檔來源:中央氣象台)

而将目光放得更遠些,随着極端天氣常态化,未來這些“超标”台風,可能還會比過去更頻繁地出現。不僅生成的超強台風變多,登陸大陸的台風強度近年來也呈現變強的趨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