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體談丨遭遇品牌集體冷處理 個性成就吳豔妮也反噬了她

體談丨遭遇品牌集體冷處理 個性成就吳豔妮也反噬了她

撰文 | 于睿寅

編輯丨馮小 

“人生大起大跌得太快,實在太刺激了!”

周星馳的這句經典台詞,從夏天到秋天,吳豔妮大概有了切身感觸。始于8月成都大運會的出圈走紅,終于10月杭州亞運會跑道上“搶跑—申訴—複活—取消成績”的奇幻劇。這兩場讓她成為流量焦點的決賽,吳豔妮都是第二個沖過終點,隻不過在成都她收獲了銀牌,在杭州卻一無所獲——倒也不是完全一無所獲,至少沖線後那些身披國旗、繞場慶祝,比冠軍林雨薇更像冠軍的定格,她一個沒錯過。

體談丨遭遇品牌集體冷處理 個性成就吳豔妮也反噬了她

圖說:裁判亮起紅牌之後的劇情,除了吳豔妮自己誰也沒猜到。

事發至今兩周,可“搶跑事件”的餘波卻依舊洶湧,大有将女主人公反噬的勢頭。

那些在大運後、亞運前光速簽吳豔妮,鋪天蓋地制定宣傳政策的品牌方,原本指望着在10月1日國慶當晚,随着“意料之中”的奪金,将整個公關計劃推向高潮。誰想到金牌丢了還惹出那麼大的争議,就連當晚倉促改出來的軟文,都試圖用《吳豔妮,沒赢也可以狂》這樣的調調給圓回來;但是講真,反而顯得更尬了。

體談丨遭遇品牌集體冷處理 個性成就吳豔妮也反噬了她

圖說:媒體在賽後第一時間“改”出的公關稿,顯然有些尴尬。

相比起亞運會前,隔幾天就官宣一家大牌代言的“吸金”力度,吳豔妮在那一槍之後卻被原本押寶在她身上的金主們“冷處理”了。

從表象上就不難嗅出風評的轉變。之前介紹過,在大運會和亞運會期間短短50天時間裡,吳豔妮有公開資訊披露的品牌代言就有至少9個,其中多是路易威登、雅迪、一汽、伊利、瑞幸、飛科、曲美等國人耳熟能詳的品牌。10月份因為有小長假打頭,理應是各品牌的銷售旺季,可上述幾家的官方微網誌、微信公衆号等平台,進入10月後就幾乎沒再推送過與吳豔妮有關的内容。

家居品牌曲美倒是在10月3日和昨天分别發了兩篇題為《無畏成敗,尊重規則》《有起伏,才有波瀾壯闊》的推文。前一篇,有位讀者在下面留言說:“差點把曲美坑了 ,幸虧曲美格局大。”這條留言居然還被放出來了,伴随着“曲美家居”官方賬号一段隻提品牌理念和運動精神,隻字不提吳豔妮的回複,頗有些借助危機反向公關的味道。至于後一篇,壓根沒有任何留言被放出。

體談丨遭遇品牌集體冷處理 個性成就吳豔妮也反噬了她

圖說:曲美家居雖然仍在推送吳豔妮相關的文章,但似乎是希望借此展示自己的格局。

飛科電器的官方微網誌在10月8日也又出現了吳豔妮的照片,但那不過是9月底轉發抽獎活動的結果公示罷了。伊利的官方賬号,輸入關鍵詞“吳豔妮”已搜不到任何内容,先前的宣傳物料疑似被品牌方删掉了。雅迪的官方賬号,“吳豔妮超話”之下的文章,有的被播主開啟了評論精選,有的則連“請這麼個代言人不是給自己招黑麼”都沒顧得上删。

體談丨遭遇品牌集體冷處理 個性成就吳豔妮也反噬了她

圖說:雅迪的官方微網誌,甚至連關于吳豔妮的差評也沒删。

某家财經媒體在最近分别聯系了上述品牌的公關部門,面對吳豔妮相關的質詢也大都噤若寒蟬。少數回複的官方客服,口風也都讓人玩味。瑞幸咖啡的客服強調“谷愛淩是我們全新的品牌代言人”,飛科的客服承認“合作沒多久,準備換了;暫無通知,隻是聽說”,而曲美的客服最為客氣,隻是答複“産品品質一如既往”。

種種迹象表明,在商業價值和個人IP方面“狂飙”了一整個夏天的吳豔妮,正在無聲無息地淪為品牌方的“棄子”。即便她早在大運會時就達标了奧運參賽成績,很有希望在巴黎更大的舞台上走一遭,但那是大半年之後的事兒了,“降本增效”大氣候下的品牌方顯然沒有和這個不省事的女娃兒共同成長的耐性,至少現階段沒有。

搶跑不稀奇,吳豔妮隻是犯了博爾特都會犯的錯誤,那還隻是個技術層面的事兒;退賽不稀奇,吳豔妮的偶像劉翔在2008、2012兩屆奧運會這樣的大場合因傷未能完成比賽,卻不妨礙他在國人心中的傳奇地位。退一步說,吳豔妮哪怕在第一槍搶跑後,“認栽”地乖乖離開跑道,公關公司都有機會啟動預案,幫着把風評救回來。可她在衆目睽睽之下盡失體面的謎之操作,最終把自己和品牌方送上了不歸路。

雖說申訴是運動員享有的權利,但吳豔妮那一晚的搶跑過于明顯,在被亮牌後還抱怨是被鄰道的印度選手的啟動影響,拖得決賽遲遲不能發槍,已經給了人“胡攪蠻纏”的印象。沖線之後過分搶鏡,披上國旗後各種pose、表情、碎碎念一氣呵成,甚至在細節設計上都要壓冠軍林雨薇一頭,已經讓人看了血壓升高了。第二天淩晨總算發了“啥都說了,啥也沒說”的道歉聲明,但已讓人分不清是迫于壓力還是另有套路。

體談丨遭遇品牌集體冷處理 個性成就吳豔妮也反噬了她

圖說:這則道歉算是吳豔妮亞運期間唯一正常的操作,但顯然未能力挽狂瀾。

原本應該消停一陣讓風頭過去,可吳豔妮卻在最近的直播中面對網友的“舊事重提”,口吐芬芳,出言不遜,把“我就是作死”“不喜歡就拉黑”“就是要氣死你”等挑釁地言語搖頭晃腦地抛出,末了還試圖用一句“我還是能為國争光”占領道德高低。而可悲的是,就連這波給自己招黑的對線,收獲的流量都遠不如她亞運搶跑之前的操作了——“黑紅也是紅”這條歪理,都快不奏效了。

體談丨遭遇品牌集體冷處理 個性成就吳豔妮也反噬了她

圖說:吳豔妮最近直播中的一番挑釁言論,又引發了衆怒。

各大品牌對于吳豔妮的戰術性放棄,細究起來毫不意外。

顔值、個性、争議帶來的流量是一回事,而運動場上不容突破的一些底線是另一回事。雖然吳豔妮尚且未觸碰立場、信仰、禁藥等紅線,但在賽道上挑戰了體育精神後,吳豔妮的言行為代言的品牌招黑,甚至站到品牌的“衣食父母”——廣大消費者的對立面,這在以利益為第一驅動力的商業世界,又何嘗不是突破底線的行為?

押寶此前籍籍無名的吳豔妮,這些大品牌在政策制定上當然不至于短視;這麼着急忙慌地推出而又退出,自然是希望亞運會這個爆點事件,收獲瞬時流量,打造營銷爆款。說得直白些,有點像給吳豔妮的一個“試用期”。效果好,再放眼巴黎,謀劃長遠;若不成,便是一錘子買賣。在所有可能的選項中,吳豔妮親手挑選了最糟糕的一種。

除了自身的性格和認知缺陷外,缺乏專業的商業和公關團隊打理,也是招緻如今尴尬局面的另一原因。吳豔妮走紅之後,其母本自己注冊了傳媒公司并對女兒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包裝,而亞運會之前頻簽代言的成績似乎讓母女倆都有些飄。陷入輿論危機之後,母親出面“平事兒”的頻率,比女兒絲毫不差。

體談丨遭遇品牌集體冷處理 個性成就吳豔妮也反噬了她

圖說:吳豔妮的媽媽在整個過程中出鏡率也不低,這并不是好事。

運動員讓家人、長輩打理自己的商務、公關事宜并無不可,在北美各大職業聯賽這些成熟的市場,甚至是件稀松平常的事兒。可在包括吳豔妮在内操作失敗的例子中,核心都是中國父母傳統的“護犢子”思維——一切都可以歸結到“他/她還是個孩子”“他/她的本意是好的”這類慣性思維。家人犯錯,再嚴重也被歸類為“内部沖突”;另一方面,疏不間親,自家娃兒容不得外人臧否,為了竭力維護可以不講原則。

可這一切,卻都有悖商業規律。你可以說,頂尖運動員幹嘛非得一切向“錢”看?但既然享受了商業世界的利益,便不能不遵守商業世界的規則。站在公共關系的角度看,吳豔妮在亞運會的一系清單現,實際上已經構成啟動危機公關的必要條件。熟悉公關專業的人必然知道,這一行業所做的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便是盡一切可能避免出現危機公關。而如不幸真的發生危機,誠懇地承認問題,表明有錯必改的心迹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可在事件發生發展的全過程中,我們并沒有從吳豔妮在公域的表達中,看到這樣的行動,體會到這樣的誠懇。這也讓事情變得越來越不可收拾。

當然,瞬息萬變的體育和商業賽場,現在下什麼結論都為時過早。從競技層面,吳豔妮仍有着跻身奧運會甚至跑進最後一槍的實力,如果在未來大半年中把訓練和比賽放在第一位,也不至于在賽場内再翻一次車。但若還是心心念念着,要握着已然打得稀爛的商業和公關牌,再繼續錯把“任性”當“個性”,那公衆餘下為數不多的善意和寬容,也要喪失殆盡了。

體談丨遭遇品牌集體冷處理 個性成就吳豔妮也反噬了她

圖說:雖然走到了這一步,還是希望吳豔妮仍有收獲金牌、披着國旗歡慶的時刻。

時至今日,吳豔妮恐怕還會覺得自己是“衆口铄金,積毀銷骨”這條規律的受害者,殊不知她面對的已經是最善良、最寬容的中國體育迷們。在此大膽地預測一句,隻要吳豔妮能順順當當地站上巴黎奧運會的決賽跑道,甭管第幾,都仍會有不比現在差的代言和流量找上她來。隻是,我們真能等來那一天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