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時期,諸侯林立,互相争戰,為何外族勢力基本沒有侵入?

作者:議史達人

#古籍裡的曆史#

自大陸古代以來,邊疆若有動蕩,就可能會引發戰亂。其中不乏邊境經常遭受到草原遊牧部落入侵的情況,例如西晉的八王之亂,唐朝的安史之亂,明朝時期的後金等等。而獨特的是,在中國曆史中,以兵弱敗強,以弱勝強的幾乎是常态,然而漢朝單是以強亡。其奇特現象的原因并非無法解讀,反觀三國時期,雖然諸侯林立, 互相争戰,似乎已經到了混亂的邊緣,但外族勢力卻基本沒有侵入。這一現象的背後,揭示了古代戰争與民族關系的複雜性。

三國時期,諸侯林立,互相争戰,為何外族勢力基本沒有侵入?

邊疆地區強大的軍事防線與邊境控制

由于漢武帝将匈奴擊敗,并分裂了匈奴人,使中國的北疆壓力大減,但在三國時期,亂世生英雄,各路諸侯勢力崛起。此時的邊境地區,如羌人、鮮卑人等外族勢力,開始對漢地虎視眈眈。各路諸侯,面對外侮,未有畏縮之心,而是迎難而上, 建立了十分堅實的軍事防線與邊境控制。随着周邊勢力加大入侵的壓力,各國必須先商量如何聯合對抗外敵。是以,在這個時期,為了對抗鮮卑人,張遼被派到北邊進行防衛。同樣,蜀國面對南蠻人的侵襲,也是以此政策,設定軍事防線,進行有效防範。

三國時期,諸侯林立,互相争戰,為何外族勢力基本沒有侵入?

諸侯以智謀籠絡匈奴人和烏恒人

曹操面臨匈奴和烏恒的威脅,他并未選擇決戰,而是決定籠絡他們,讓他們為曹操所用。曹操以寬大為懷,用智謀鉗制。南匈奴部落于202年歸附曹操,曹操将他們分割成五個部落,示以寬容,并派出漢人監督他們,有效遏制南匈奴可能的反叛。當年的烏恒人,與袁紹聯手,曹操在擊敗袁紹之後,指令張遼率領大軍進攻,将烏恒人的頭目蹋頓斬殺。西邊的鮮卑,因多次與諸葛亮聯手,讨伐魏國,但被曹魏王雄所派刺客暗殺。這一系列事件中,曹操以絕高的智謀和政策控制南匈奴和烏恒,遏制他們的反抗之聲。

三國時期,諸侯林立,互相争戰,為何外族勢力基本沒有侵入?

公孫氏大展鷹揚之氣

在遼東地區,公孫氏族連續兩代人有效地維護了惠及東北的遼甯,公孫度與公孫康這個父子在遼東一帶的數十年執政,使遼東地區苟存于亂世之中,與中原的混亂形成鮮明對比。公孫康在處置高句麗和烏恒的問題上以其鷹揚之氣,展現出公孫一族人的英勇與毅力。對高句麗和烏桓的相繼平定,使得東北地區的遼東取得了相對穩定的邊疆局面。

三國時期,諸侯林立,互相争戰,為何外族勢力基本沒有侵入?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三國時期的各大諸侯,面對各種外來勢力的威脅,他們沒有退避三舍,反而是選擇了迎頭痛擊,用智勇雙全的戰略迅速震懾了敵軍,始終保持了大陸的領土完整。讓我們不得不為他們的寬大為懷和高尚氣節所折服,也讓我們感歎古人的智慧和寬容,是多麼的獨具匠心。諸如此類,從三國積累下來的智勇,是屹立在曆史的江湖之中,閃耀着永恒的光芒。如此古往今來的戰争年代,設身處地,真叫人深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