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實拍鎮平七裡莊 新四軍進階将領彭雪楓出生這裡 故居保持原來風貌

作者:薛輝首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深秋時節,一片甯靜的鄉村風光映入眼簾。這個地方位于河南省鎮平縣,名為七裡莊村,曾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進階将領彭雪楓的出生地。七裡莊如今是一個美麗鄉村和紅色教育基地,但在彭雪楓時代,這裡曾經滄桑巨變。

實拍鎮平七裡莊 新四軍進階将領彭雪楓出生這裡 故居保持原來風貌

彭雪楓,1907年9月9日出生,是一位勇敢的革命家。他的一生充滿傳奇,參加了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圍剿,經曆了艱苦的二萬五千裡長征,組織土城嶺戰役,兩次率軍攻占婁山關,直取遵義城,橫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進軍天全城,穿越大草原。1944年8月15日,為恢複路西根據地,彭雪楓率領部隊西征,從江蘇泗洪縣開赴至夏邑縣。

實拍鎮平七裡莊 新四軍進階将領彭雪楓出生這裡 故居保持原來風貌

九月的一個黎明,彭雪楓指揮新四軍主力攻打八裡莊,趁夜包圍八裡莊等4個據點。戰鬥如火如荼,彭雪楓站在圍牆高處指揮戰鬥,迎來了晨曦的第一縷陽光。然而,就在戰鬥即将結束時,命運的無情弄人,彭雪楓被敵人的冷彈射中,不幸壯烈殉國,年僅37歲。

實拍鎮平七裡莊 新四軍進階将領彭雪楓出生這裡 故居保持原來風貌

彭雪楓的革命生涯持續了20年,他被毛澤東、朱德譽為“共産黨人的好榜樣”,是“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今天,七裡莊村的人們仍然懷念他的事迹,每天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接受紅色教育。

實拍鎮平七裡莊 新四軍進階将領彭雪楓出生這裡 故居保持原來風貌

在彭雪楓的故居裡,有一棵龍爪桑,樹齡已有150年。年幼的彭雪楓常常在這棵樹下讀書習武,這裡見證了他青澀的成長歲月。而在1948年5月,陳赓将軍曾來此拜訪彭雪楓的父親,促膝交談,暢談天下形勢,留下了一段佳話。

實拍鎮平七裡莊 新四軍進階将領彭雪楓出生這裡 故居保持原來風貌

彭雪楓的祖父,彭如瀾先生,于1870年建造了這座老宅院。院子裡的東屋二間是彭雪楓的父母卧室,也是他出生的地方。這個院子自取家号“六德堂”,崇尚以德治家,展現了六德即:聖,智,仁,義,忠,和。

實拍鎮平七裡莊 新四軍進階将領彭雪楓出生這裡 故居保持原來風貌

不遠處,有一口古井,曾經是彭家和當地村民挑水的地方。這口井已經存在了數百年,見證了七裡莊的變遷。

實拍鎮平七裡莊 新四軍進階将領彭雪楓出生這裡 故居保持原來風貌

村中還有彭氏宗祠,建于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每天都有兩位老人在這裡守護着。彭氏宗祠周邊建起了一座座小樓房,為遊客提供了便利。

實拍鎮平七裡莊 新四軍進階将領彭雪楓出生這裡 故居保持原來風貌

七裡莊村不僅是一處紅色旅遊景區,更是紅色文化的傳承之地。這個生态宜居、宜遊、宜業的紅色村莊已經成為許多人向往的地方。在這裡,家和萬事興,陽光明媚,老人忙着做針線活,村民們在農閑時節聚在一起玩得很開心。

實拍鎮平七裡莊 新四軍進階将領彭雪楓出生這裡 故居保持原來風貌

七裡莊村的美麗和紅色文化不僅令人向往,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實拍鎮平七裡莊 新四軍進階将領彭雪楓出生這裡 故居保持原來風貌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