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紙上談兵|15個鏡頭解析湖人:雙塔初嘗試 空間化陣容&詹姆斯定位

紙上談兵|15個鏡頭解析湖人:雙塔初嘗試 空間化陣容&詹姆斯定位

簡單聊一下湖人的前兩場季前賽。

在第二場對陣籃網的比賽中,伴随着湖人接近于滿員的配置,以及濃濃的戰術演練痕迹;這讓我們有了足夠的素材來談談哈姆在季前賽中對于球隊的改造思路。

那麼本篇文章我們将主要從雙塔、空間、詹姆斯、新人這幾個角度深度解析。

雙塔的嘗試:可行性到底是哪一套陣容?

紙上談兵|15個鏡頭解析湖人:雙塔初嘗試 空間化陣容&詹姆斯定位

在第二場比賽中,哈姆将球隊的第一套輪換陣容就改造成了雙塔配置——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球隊的首發是:詹姆斯、戴維斯、裡夫斯、拉塞爾、普林斯(後續會再聊)

→輪換陣容則改為了戴維斯、海斯、拉塞爾、八村壘、文森特。

那麼從進攻端來看,湖人在第一次使用雙塔陣容時的戰術配合比較簡單,由于目前濃眉投射的不确定性和海斯完全沒有投射的屬性;是以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到哈姆将兩個内線分開布置在左右兩個側翼,以此來形成戰術上的效果是——

單側翼擋拆,進行有球側的2打2;如果沒有出機會(順下給内線或者單擋後個人投籃機會)就轉另一側繼續使用同樣的套路。而具備投射能力的文森特則埋伏在弧頂;我們可以注意到一個細節就是兩次擋拆後持球人都是走上線進行進攻梳理。這樣的目的就是在于潛在激化文森特一側的防守人進行協防,以此來創造弧頂可能的投射機會。

同時,以這次進攻的右側來說,

由于八村壘本身具備個人持球單打和背身單打技術,弱于擋拆後的分球技術。是以嚴格來說,這裡所謂的“兩翼齊飛”配合,在球運轉到八村壘這一側後,大機率是會進行個人終結或吸引上線包夾下的文森特空位。

紙上談兵|15個鏡頭解析湖人:雙塔初嘗試 空間化陣容&詹姆斯定位

這個鏡頭後來的發展也印證了這一點:

戴維斯内線将防守人頂開,但八村壘球沒有及時給到;同時上線托馬斯有協防意識,如果八村壘這裡選擇的是往左路突破,那文森特的空位就會出現。

那麼,這樣的戰術效果如何?

以筆者的觀點來看,目前這樣的配合其實是基于後衛球員,或者說有投射能力球員終結目的的戰術搭配。換言之,這其實是非常簡單和常見的雙塔陣容下進攻端的處理模式。

那麼哈姆在這裡選擇這樣的打法,一是球隊還處于雙塔的初體驗狀态;另一個也是由于雙塔投射能力的缺乏限制了更多戰術空間的想象。

而搭配有能投射的雙塔下,湖人在罰球線這個區域的戰術富足度就會更高——

例如可以打大量的牛角起手式,在起手的時候銜接一個拉塞爾由弱側轉強側的艾弗森空切;再在持球人身上設定雙掩護後,一塔往外線彈,一塔往内線插;

甚至更複雜一點,湖人也可以效仿勇士等隊在上線的連續掩護戰術,在雙掩護後一塔快拆給弱側兜出的投射做牆,以此來創造更多的機會。

是以,目前來說,湖人的雙塔陣容下進攻端配合還是主要服務于投射型人選;而由此我們也引出了一個關鍵點:戴維斯投射的恢複。

在這場比賽賽後,哈姆也多次談到球隊投射的重要性:

“我要求他每場比賽出手至少6個三分,我想讓他這樣,但并不一定每場都能做到,也許他會讓我震驚。半場至少出手三個,而且如果他沒有能力,我不會這樣要求。”

不無道理。

從剛才筆者的解析中我們就能夠看到——

對于當今聯盟而言,在愈發強調針對性對位的季後賽競争舞台上來說,沒有投射能力的雙塔搭配,等于在自尋死路。

騎士:莫布裡+阿倫,甚至他們的三号位三分也不穩定,導緻進攻端開發困難;

雄鹿:洛佩斯轉型為空間化内線,進攻端常年蟄伏于兩側底角和弧頂,給字母讓出内線;

掘金:約基奇在今年季後賽扔出了匪夷所思的三分命中率,更何況他們有一套可以無視拖空間屬性的擋拆配合;

即使後場投射能力強如勇士,在季後賽被針對的情況下,格林的定位也不斷令人诟病。

這就是當今聯盟。是以,對于湖人來說,或者對于戴維斯來說,其想被解放到4号位上一定是要在雙塔中具備投射能力;否則就将寸步難行。當然,換種角度來說,如果球隊的目标瞄準的是正常賽将濃眉放在4号位(即使沒恢複投射)以減少受傷機率;季後賽再恢複到5号位的定位,那也可以。

當然,雙塔還有另一個人選:伍德;他的問題是什麼?

紙上談兵|15個鏡頭解析湖人:雙塔初嘗試 空間化陣容&詹姆斯定位

沒錯,哈姆在這場比賽中嘗試了多套雙塔的搭配,這其中就包括了戴維斯+伍德的配置。

誠然,當伍德上場之後,他就順理成章的解決了我們上文所說的“雙塔中必須要有一個投射能力”的先決條件。我們來看上圖:

還是和上個鏡頭一樣,湖人并沒有在初嘗試的情況下采用更加複雜的戰術配合。在這個回合中,湖人采用的是将伍德作為底角頂點投手拉開空間、用濃眉做中路策應中軸和弱側上提的頂點掩護牆、第一落腳點則放在側翼詹姆斯和裡夫斯雙人擋拆配合的一個戰術。

當然,這對于湖人來說是上個賽季沒有見過的新戰術演練。

從進攻點的可能性上來說,這個戰術還不錯——

包含了詹姆斯和裡夫斯的一側2打2,且是反套路的裡夫斯擋拆後下順制造換防的形态;第一層戰術失效後,濃眉可以轉中路再策應,也可以給文森特挂掩護。最後伍德的蹲底角也保證了協防資源不敢過度衍生。

紙上談兵|15個鏡頭解析湖人:雙塔初嘗試 空間化陣容&詹姆斯定位

在下一個回合,湖人走了一個一模一樣的戰術,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其多面性。

詹姆斯和戴維斯的牛角起手;第一層和裡夫斯之間的2打2被識破後文森特的借助掩護下三分。這些都和我們剛才所說的是想符合的。

那麼,在大緻聊完了這個戰術後我們要回到剛剛的話題上了——濃眉和伍德搭配怎麼樣?

筆者直接給觀點:

理論上來說可行性最高的一套組合,但是由于伍德的大量缺點,目前來說極度不看好這組雙塔配合。或者說,在伍德解決了以下缺點之前,這套組合會有不少弊端。

缺點是什麼?

紙上談兵|15個鏡頭解析湖人:雙塔初嘗試 空間化陣容&詹姆斯定位

進攻端極為糟糕的擋拆習慣

這點其實我們在上個賽季寫獨行俠的很多文章中都說過,伍德的大量擋拆都是假掩護下的提前快拆或者是幽靈掩護下的外彈三分。

但是,正如筆者一直說得那樣,籃球都有兩面性。

對于掩護來說,當你作為核心進攻點時,你的假掩護是給自己創造更好投籃空間的一環;但當你的戰術地位偏向于工具人的時候,掩護品質就是決定你能否長時間在場的決定性因素。

我們以上賽季的獨行俠為例,在歐文沒來之前,伍德是絕對的第二進攻點。同時伴随着東契奇強大的個人防守吸引能力,這讓伍德很多快拆能收獲諸如外線大空位(對手包夾東契奇)、和順下的空接暴扣。

但是,從這兩場比賽來看,哈姆給予伍德的戰術權重并不高,其的戰術地位在很多人之後。

這就意味着伍德很多時候會被當作一個純擋拆工具人和外線炮台來使用,那麼這個時候,伍德的糟糕擋拆習慣就會讓球隊進攻陷入麻煩。正如上面這個鏡頭所示的那樣,伍德的掩護品質将文森特往邊線籃網兩人的防守中驅趕。

當然,這球文森特自己的選擇也有待商榷。

紙上談兵|15個鏡頭解析湖人:雙塔初嘗試 空間化陣容&詹姆斯定位

這個鏡頭可能是個更好的例子。

湖人在這裡想打的其實是一個詹姆斯先手持球後,文森特走伍德在弧頂一側的頂點掩護牆往内線切,以此來創造潛在的空切攻筐機會或者是伍德這裡的錯位。這在熱火是很常見的戰術。

随後第二層再是伍德給詹姆斯挂掩護來為持球人創造機會。但是兩次不理想的掩護讓這個戰術并沒有打出來,詹姆斯也選擇了弧頂的三分強投。

是以,我們做個小的總結。

我們自然可以給伍德找各種借口——例如“身體修長單薄,本身就挂不住人”;“長久以來的擋拆就是這樣,一時半會還沒改過來”。

但是,在哈姆沒有提高伍德的戰術定位之前;雖然其具備投射,能在理論上和濃眉相相容,但是其掩護習慣很多時候會适得其反。

當然,如果純粹當一個頂點投射也行,那麼,我們就要談到防守端的表現。

紙上談兵|15個鏡頭解析湖人:雙塔初嘗試 空間化陣容&詹姆斯定位

先來看一下防守端濃眉和伍德的角色定位。

縱觀這場比賽,無論是濃眉和海斯搭配,還是和伍德搭配,哈姆似乎都沒有明确具體誰防5号位、誰防4号位。但是從一些實際退防時候的選擇,和占比來看,濃眉确實更多地出現在了4号位的對位之上。

那麼這樣産生的連帶效果,就是濃眉在很多時候的初始防守位置會更加靠外,他也富含了更多在罰球線以下位置的掃蕩防守;以及弱側橫移到強側時候的追防和護筐。我們都知道,這對于濃眉來說是他更加喜歡的模式;也減少了他和中鋒更多在低位肉搏的頻率;并拓寬了其多位置防守的靈活性。

但是,這一切建立的基礎是真正的内線人選能夠保質保量完成自己的護筐任務的前提之下。

我們都知道,對于NBA的比賽來說,絕對的協防護筐遠沒有絕對的正面防守更厲害。或者說,如果正面防守被輕松擊潰的話,再牛的協防護筐都補不過來。

但是,對于伍德來說,其被人所诟病的正是在防守擋拆時候一些1防2上的防守選位,和處理正面進攻時候的防守預判性。如果單說最後一層的封蓋的話,伍德憑借他的身體天賦能夠完成的很出色。但是,倘若防守模式變為濃眉守正面+伍德掃蕩的話,雖然能夠揚長避短,但是雙塔的意義就會消失。

是以,對于湖人來說,雙塔可能還沒那麼簡單——

濃眉的外線、伍德的擋拆、伍德的防守選位;三者必須解決其一。

空間化的陣容&詹姆斯的定位

紙上談兵|15個鏡頭解析湖人:雙塔初嘗試 空間化陣容&詹姆斯定位

湖人在第二場比賽中選擇了詹姆斯+戴維斯+普林斯+拉塞爾+裡夫斯,在關鍵的第5人的選擇上采用了更具3D屬性的普林斯。(生涯三分命中率37.2%,上賽季三分命中率38.1%)

我們來看上面這個鏡頭,湖人在開局的前兩次戰術中都選擇了極具空間化的配合——

拉塞爾先與裡夫斯挂單打掩護,此掩護為佯攻,拉塞爾往上線走,轉而借戴維斯的頂點掩護牆來到弧頂。由于對手内線沉退,外線大空位三分機會創造出來。如果我們再注意看整體的進攻落位的話,

顯然湖人在這裡用了5外的起手,普林斯、詹姆斯和裡夫斯在外線一字排開,拉塞爾持球,戴維斯在外圍做潛在的連續掩護牆。這也與哈姆賽後所強調的内容一脈相承,對于空間,三分的更加重視。

是以,我們在這也稍微談一下湖人的輪換情況:

紙上談兵|15個鏡頭解析湖人:雙塔初嘗試 空間化陣容&詹姆斯定位

在看第一場比賽的時候,筆者有一個直覺的感受:湖人是一隻鋒線很重的球隊。

這裡的“重”有着兩層意義,第一是人手衆多,湖人在鋒線上的儲備有八村壘、詹姆斯、普林斯、範德比爾特、雷迪什,以及尚不确定是否搖擺到4号位的伍德或者戴維斯。

第二層“重”是各有缺陷,或者說并不完美。對于湖人這套鋒線儲備來說,真正具備進攻開發能力的隻有詹姆斯,有個人進攻能力的是詹姆斯和八村壘;真正合格的3D是八村壘和普林斯(但二者防守各有缺陷)。

是以,從首發輪換的選擇和空間化的程度來考慮的話,筆者認為在範德比爾特三分能力還處于未知的前提下,其在球隊的定位可能會進一步下降;或者說普林斯可能會取代範德比爾特的位置成為固定首發。

但是這又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普林斯是個有缺陷的防守球員,其在真正面對外線核心時的防守效果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好。而湖人大機率也不會将八村壘和詹姆斯兩個偏重型同時放在首發。

是以,如果要問筆者湖人的首發要如何取舍,再加上可能的雙塔調配的話,筆者一時也無法給出答案。但與此同時,這也讓湖人之後的比賽充滿看點——

範德比爾特三分究竟到了什麼程度?

其與普林斯的首發究竟如何抉擇?

雙塔的試驗到底能否成功?

倘若成功,首發中第5人的順位再次發生改變,範德比爾特和普林斯的位置又會如何抉擇?

當然,目前來看,八村壘的第六人穩了;雷迪什涼了......

紙上談兵|15個鏡頭解析湖人:雙塔初嘗試 空間化陣容&詹姆斯定位

當然,有一點是确定的,詹姆斯的定位。

我們再來看回上面這個鏡頭,沒錯,有一個和開場前兩個鏡頭完全一緻的戰術。而在這三個配合中,詹姆斯全部處于了無球端的側翼位置,也就是我們最常見的空間點+上線強側吸引防守後的空切點。

很眼熟,對嗎?

沒錯,如果是看過上個賽季筆者聊到季後賽詹姆斯定位的時候,便可以知道由于季後賽的長線戰場和更加注重防守端投入,詹姆斯往往會在前三節處于放權+無球形态的模式。

顯然,随着新賽季的到來,裡夫斯的成長以及新持球手文森特的加入,詹姆斯将會繼續延續這一模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