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成女性仍受分娩之痛,無痛分娩普及到底難在哪兒?

作者:澎湃新聞

第20個世界鎮痛日即将到來。

在醫學上,疼痛被分為10級,分娩疼痛通常為8-9級,僅次于重度癌痛。事實上,分娩疼痛并非天經地義,它不僅讓産婦感受到劇烈疼痛,還會增加産婦及胎兒的健康風險,忍耐産痛并不會給生育帶來任何有意義的價值。

而這種疼痛,現代醫學已經有足夠的能力通過分娩鎮痛手段,讓産婦安全舒适分娩。分娩鎮痛技術誕生至今已有百年,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椎管内鎮痛,藥物、劑量、使用時機等已非常成熟和安全。另有統計資料表明,分娩鎮痛可使剖宮産率降低20%左右,還可降低側切率。

《2022世界鎮痛日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大陸仍有許多人對無痛分娩缺乏認知,36%的人不了解或僅聽說過無痛分娩。且大衆對無痛分娩的誤解仍然很深。

今年是中國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第五年。國家衛健委資料顯示,2022年全國試點醫院平均分娩鎮痛率已經超過60%。今年,國家醫保局明确,分娩鎮痛将逐漸納入醫保。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浙江、江西、上海、貴州等省份陸續落實分娩鎮痛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的工作。利好政策加持下,無痛分娩普及或将加速。

國家政策機制的保障之外,社會力量也在提供有力的補充性經濟支援。就在兩天前的10月9日,“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Babycare白貝殼關愛專項基金”無痛分娩公益項目剛剛落地河南。據悉,這個國内首個無痛分娩專項基金,啟動一年來,相繼落地浙江、安徽、江蘇、湖南、山東、河南六個省份,資助超1000位産婦使用無痛分娩。

七成女性仍受分娩之痛,無痛分娩普及到底難在哪兒?

“分娩鎮痛不僅是一個關愛選擇,更是一個健康選擇。”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日間手術麻醉分會常委朱波說。

全國分娩鎮痛試點工作5年,試點醫院普及率達60%

在國家層面,作為打造生育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一部分,分娩鎮痛推廣所需的政策保障在不斷完善。

2018年11月,國家衛健委釋出《關于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在此指導下,全國先後有913家醫院設立了分娩鎮痛試點基地。2022年8月,國家衛健委等17部門釋出《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援措施的指導意見》,專門提出要擴大分娩鎮痛試點、提升分娩鎮痛水準。

分娩鎮痛試點的開展,有力促進了分娩鎮痛工作的普及推廣。國家衛健委資料顯示,與2015年相比,2022年913家試點醫院分娩鎮痛率從27.5%提升到60.2%。

2023年是中國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第五年。今年5月,國家醫保局明确,分娩鎮痛将逐漸納入醫保。近兩年,部分地區已将無痛分娩相關費用納入醫保範圍,目前已有浙江、江西、上海、貴州、廣西等地将“分娩鎮痛”納入醫療保險支付範圍。

而鄭州等地也釋出檔案,明确将調整分娩鎮痛等醫療服務價格,降低生育醫療成本。

國内首個無痛分娩資助項目成立一周年,已覆寫六個省份

事實上,大陸整體分娩鎮痛普及率隻有30%,對比英美發達國家分娩鎮痛率已達到85%~98%,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專家分析指出,無痛分娩在普及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制約來自麻醉資源限制、經濟負擔及傳統觀念束縛等多方面。

有專家提到,醫護人員人力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分娩鎮痛的普及。據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調研,目前全國麻醉醫師10.5萬人,麻醉專科護士不足2.5萬人。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協和醫學院麻醉學系主任黃宇光就曾送出提案,建議從源頭抓起,在護校開設麻醉專業課程、增加分娩鎮痛等麻醉學時,在實習階段增加麻醉、産科等臨床相關科室的輪轉時間;并将麻醉專科護士的見習和實習以及畢業後教育納入麻醉住院醫師規範化教育訓練的規劃。

此外,黃宇光還在提案中呼籲,将分娩鎮痛納入單獨醫保收費。單獨納入醫保後,可以鼓勵醫療機構更加積極主動開展分娩鎮痛,而對生育婦女及其家庭來說,對分娩疼痛的顧慮及經濟負擔的顧慮将大大減輕,都将有利于無痛分娩的普及。

各地無痛分娩的費用在1000-3000元不等,經濟負擔在相當程度上影響無痛分娩的普及。基于此,去年10月,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聯合Babycare共同發起成立專項基金——“Babycare白貝殼關愛專項基金”,為有需要的産婦資助無痛分娩費用,成為國内首個無痛分娩專項基金。

七成女性仍受分娩之痛,無痛分娩普及到底難在哪兒?

自2022年10月正式成立至今,一年時間,“Babycare白貝殼關愛專項基金”已經陸續在浙江、安徽、江蘇、湖南、山東、河南共計6個出生人口數量靠前省份的9家醫院開展公益行動,資助産婦人數超過1000人。

“作為醫務工作者,很高興看到無痛分娩的推廣工作有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力量加入。”項目落地醫院之一安徽省立醫院婦産科主任趙衛東說。

36%的受訪者存在認知空白,呼籲多方合力打造分娩鎮痛中國方案

除了經濟負擔,阻攔産婦選擇無痛分娩的另一個更容易被忽視的因素,源自中國社會關于生育疼痛的傳統觀念。

《2022世界鎮痛日調研報告》顯示,無痛分娩知曉率不足:36%的受訪者“不了解或僅聽說過”無痛分娩;且不少家庭對無痛分娩仍存在誤解:21%的受訪者認為打無痛會影響胎兒健康和成長發育,還有21%認為打無痛會給孕婦留下後遺症。

七成女性仍受分娩之痛,無痛分娩普及到底難在哪兒?

河南省婦幼保健院的健康教育科主任劉芙蓉對此深有體會。她常常需要花大量時間和産婦及其家屬做說服,反複講解,糾正一些無痛分娩的誤傳,解釋為什麼符合身體條件的産婦都應該考慮打無痛。在她看來,分娩陣痛就像是身體裡的鬧鐘,是為了提醒産婦即将分娩,進而保證胎兒被安全娩出。但被“鬧鐘”吵醒之後就應該關上它,沒必要一直響個不停,折磨産婦。

但生育疼痛并非理所當然。

“産痛沒有必要忍耐,它并不會為生育帶來任何有意義的價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第三任會長姚尚龍強調,經過幾十年摸索,中國的分娩鎮痛技術已從跟跑發展到并跑甚至領跑。“我們有規範的分娩鎮痛方案,這使得中國分娩鎮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麻醉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産醫院麻醉科主任徐銘軍表示,分娩鎮痛屬于舒适化醫療,展現了現代麻醉技術對産婦的人文關愛,讓産婦享受“不痛并快樂的分娩”。

“麻醉是人類克服疼痛應運而生的學科。我們呼籲多方合力打造分娩鎮痛中國方案,讓更多女性分娩過程更加舒适、更有尊嚴。”黃宇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