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顧秦國的第一位王,他在位27年,滅掉3個國家,還生下2位秦王

作者:小良努力中

秦孝公去世後,他的兒子嬴驷繼位。在嬴驷繼位的那年,他下令處死了秦孝公在位時倚重并協助進行改革,為統一秦國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官員商鞅。那麼,為什麼嬴驷要下令殺害商鞅呢?

回顧秦國的第一位王,他在位27年,滅掉3個國家,還生下2位秦王

表面上看,嬴驷與商鞅有私人恩怨。在商鞅進行改革時,嬴驷無意間違反了新法。盡管當時的嬴驷還年輕,且是太子身份,按常理來說,不應該受到懲罰,但商鞅卻是個不寬容的改革者,為了確定新法的順利實施,他竟然對嬴驷采取了嚴厲的措施。當然,由于嬴驷是太子,不容易受到法律刑罰,于是商鞅轉而懲罰了他的老師公子虔等人。這一事件讓嬴驷對商鞅懷恨在心,發誓要報仇。

回顧秦國的第一位王,他在位27年,滅掉3個國家,還生下2位秦王

然而,衆所周知,嬴驷是一位有着卓越智慧和見識的君主,并不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從他後來的統治舉措來看,他并不是一個執念于個人仇恨的人。既然如此,他為何要追究舊事,對商鞅下狠手呢?是以,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觀點,認為殺害商鞅的并非嬴驷,而是公子虔等人。

回顧秦國的第一位王,他在位27年,滅掉3個國家,還生下2位秦王

商鞅當年對公子虔的嚴懲,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折磨,還伴随着精神上的恥辱,因為他被剝奪了鼻子,受到了深重的羞辱。根據《史記》的記載,秦孝公去世後,嬴驷剛登基,公子虔就在嬴驷面前攻擊商鞅,譴責商鞅圖謀叛變。除了公子虔,其他秦國王室成員也紛紛上書,批評商鞅。那麼,這些王室成員為什麼要攻擊商鞅呢?

回顧秦國的第一位王,他在位27年,滅掉3個國家,還生下2位秦王

原因在于,商鞅的改革引入了軍功封爵制度,剝奪了王室成員的許多特權。在舊制度下,王室成員生來就享有封爵和土地的特權,但軍功封爵制度的實施,要求即使是王子,如果沒有取得軍功,也無法獲得封爵。可以想象,這對于那些習慣了特權的王室成員來說,必然令他們怨憤不已。更糟糕的是,為了強化中央集權,商鞅還幫助秦孝公大力打壓王室成員的勢力,這進一步削弱了他們的特權地位。是以,王室成員們當然對商鞅心懷深仇大恨,渴望為此複仇。隻有除去商鞅,他們才有機會廢除新法,恢複他們的特權。

是以,我們可以了解嬴驷為何要下令殺害商鞅。這與個人仇恨關系不大,主要是因為嬴驷登基之初地位不穩,如果他拒絕公子虔和王室成員的要求,他們可能會威脅到他的統治地位。此外,商鞅當時的權勢确實非常強大,擁有十五座城池,對君權構成了一定的威脅。是以,嬴驷決定逮捕商鞅。商鞅去世後,嬴驷面臨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處理商鞅新法。王室成員和老貴族們希望廢除新法,但新法的推行使一大批勇猛的士兵因功受封,成為秦國的新貴族,他們自然不願意廢除新法。兩派之間發生激烈的争論,勢均力敵,最終,嬴驷決定保留新法。堅守法律原則,不因個人情感而廢法,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策。在新法的支援下,秦國逐漸壯大,嬴驷即位的第十三年,秦國已經具備了稱霸天下的實力,于是,嬴驷宣布稱王,成為秦國的第一位國王,被稱為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是秦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他一生中主要完成了兩件偉大的事情。第一,他消除了後顧之憂,滅掉了義渠國。在他七年的統治下,義渠國内部爆發内亂,秦國派遣庶長操趁機平定了義渠,雖然後來義渠曾一度複國,但元氣大傷,再無威脅。第二,秦惠文王滅掉了巴國和蜀國兩個敵對國家。在更元十年,他采納了司馬錯的計策,攻占了巴國,将巴王俘虜,巴國成為秦國的附庸。随後,張儀、司馬錯等人攻克蜀國,使之歸順秦國。這些勝利不僅鞏固了秦國的國土,還為進一步統一六國創造了有利條件。秦惠文王的統治是秦國強大的基礎,他的傑出貢獻在後來的曆史中得到了充分肯定。

此外,秦國還有兩位優秀的國王,分别是秦武王和秦昭襄王。秦武王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他采納了衆多建議,成功發動了宜陽之戰,将秦國的領土擴充到中原,為秦國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另一位秦昭襄王在位達五十六年,成功地平定了趙、魏、韓、齊、楚等國,最終統一六國,成為秦國統一的重要創始者。如果沒有秦昭襄王,秦國的統一大業可能要推遲多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