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莫斯科行動》:新主流商業電影的誠意之作

作者:中國網娛樂

由韓三平、劉德華聯合監制,邱禮濤執導的電影《93國際列車大劫案:莫斯科行動》(以下簡稱《莫斯科行動》)正在全國熱映中。

影片根據中國第一樁跨境追捕真實案件改編,講述了90年代初,以苗青山為首的悍匪集團在K3列車上進行搶劫行兇,由崔振海帶領的人民警察隊伍僞裝成商人,深入莫斯科展開抓捕行動,曆經層層挑戰,最終将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的故事。電影彰顯出人民警察打擊跨國犯罪、維護人民群衆生命與财産安全的決心,凸顯出人民警察“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時代風貌,構築起國家與守護人民利益休戚與共的時代豐碑。

“匠人之心”連結時代命脈

影片《莫斯科行動》講述的故事發生在1993年的俄羅斯,如今雖然隻過去了三十年,但中國的發展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避免故事脫節,更為了加強年代感染力,導演及創制團隊可謂下足功夫,與時代命脈、角色形象、人物情感産生一次又一次心靈連結,煉就這部誠意之作。

在經曆了十個月的劇本創作中,編創團隊反複打磨與調整,不僅通過查閱大量資料與記錄完成細節推敲,更是邀請到當年參與案件偵辦的艾安軍作為總顧問。而艾安軍關于此案寫過一份紀實報告文學《中俄國際列車大劫案》,也成為劇組悉心研究與參考的重要事實資料之一。

而除了案件細節,因為時代氛圍而帶動的角色發展與人物内心,同樣是整個劇組下足了功夫去完成。崔振海首次出國辦案時的無畏無懼,面對狡猾嚣張的幫派時的有勇有謀;苗青山的窮兇極惡與瘋狂變态,為何交織在交響樂的背景音樂裡出現;瓦西裡在黑白兩道中間遊走,他内心的搖擺不定,始終無法糾結做出選擇……編創團隊讓角色在時代背景中合理糾結、慎重抉擇,用不斷出現的沖突牽動人心的同時,又映襯了那個特殊環境下動蕩不安的年代。

在電影最終呈現的畫面中,時代氛圍的呈現極有感染力,這歸功于劇組對當年諸多真實場景進行精心的設計還原。從宏大場面到細節展現,不管是列車大劫案,還是地下水道機車大戰,抑或火箭基地戰鬥機交易,主創團隊的每個人都懷着最大的敬畏和誠意,通過電影工業級的實景搭建與特效,重制90年代真實風貌,已然達到了“庖丁解牛”的匠人境界。《莫斯科行動》在藝術上近乎苛刻地精益求精,隻為給觀衆帶來沉浸式的震撼體驗。影片的制作誠意和能力,是電影匠人們為中國電影工業化的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的最好展現。

《莫斯科行動》:新主流商業電影的誠意之作

“信念之火”诠釋時代使命擔當

現實主義作品的生機和力量,不僅需要展示現實中的陰影,還要有力度地表現正義戰勝邪惡,潤物細無聲地向每一位閱聽人傳遞向善、向上、向美的正能量。《莫斯科行動》根據中國第一樁跨境追捕真實案件改編,從時代背景、曆史面貌、案件細節等處力求真實還原,而現實卻遠比觀衆看到的更加殘酷。

在“93國際列車大劫案”中,K3列車在二連浩特出境後出現了犯罪的真空地帶,先後遭遇四夥劫匪輪番搶劫,在六天五夜裡列車上幾乎被洗劫一空,劫匪猖獗地打殺強奪,為了取戒指砍手指、欺辱女性乘客;案件發生時,按俄羅斯法律,嫌疑人隻能拘留四個小時,中國商人害怕報複經常不敢指認罪犯,警察不得已放人,讓罪犯越來越猖狂;當年限于技術手段和制度,人民警察破案難度高、追捕難,沒有如今的高科技手段可以輔助破案,完全憑着經驗技能、實踐、辦案累積的社會關系來破案……

受到篇幅與時長的限制,《莫斯科行動》隻能見微知著地為觀衆盡力展現那個年代的特殊與複雜。而時代背景和片中角色身份連結後,如何使得角色徹底打動人?聚焦影片中描述的黑、灰、白三種形象,既要避免人物臉譜化,又要讓人物有可貴之處。

《莫斯科行動》:新主流商業電影的誠意之作

被欲望淹沒的苗青山是極惡的代表,盛大的交響樂對比展現了他的瘋魔、殘暴和恐怖,無論是輕易砍斷乘客的手指,還是野蠻打死劇院的俄國老人,影片以最直接的草菅人命給予觀衆最強力的視覺與心理沖擊;瓦西裡亦正亦邪,身陷灰色漩渦想要尋得一條回家的路,幾次徘徊于善惡之間,左邊天堂,右邊地獄,複雜的人性決定天平到底要倒向哪一邊;而人民警察的代表崔振海亦沒有喊口号式的出現,他遵從着使命感的召喚,憑借豐富的辦案經驗與嗅覺,向灰色深淵裡的瓦西裡伸出援手,以循循善誘和正義的抓捕拯救苗青山。

這三大主角之間的較量也在動作場面中交替上演,是警察和劫匪的戰鬥,是正義和邪惡的對決,是情與義的厮打,是人性複雜多變的掙紮與抉擇。在個人性格雙重奏加多人組合多重奏的刻畫之下,無論警察,還是劫匪,都各有性格特點,配角也并不是臉譜化的拼湊,他們都以有血有肉的立體形象躍然出現。

專業度極高的影片創制團隊,傾注了巨大的心血,對角色故事、人物性格、叙事反轉等做出的創新改編,讓觀衆在認識現實的同時,反思人性,反觀人生,反求諸己。這應該是電影《莫斯科行動》的真正價值所在。

“從來都沒有什麼歲月靜好,隻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電影《莫斯科行動》以“匠人之心”,持“信念之火”,秉持着正義、堅守、為民的精神核心,生動塑造了人民警察的鮮活群像。這一段三十年前令人震驚的案件還原,使得群體共鳴的回聲激發出觀衆強烈的愛國心與自豪感。讓觀衆看到商業電影講述中國故事的進步,是優秀影視作品創作共同追求的目标,也将推動主流電影的商業化發展向着更高的方向邁進。

免責聲明:

中國網娛樂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

文章内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