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丨死地則戰,以色列崛起之路:五次中東戰争打斷阿拉伯脊梁

一、前言:

中東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世界的焦點。這個地區的豐富石油資源,三大世界宗教的發源地,以及阿拉伯和猶太兩個民族的深厚曆史,都使得這裡成為全球政治、經濟和宗教力量的交彙點。然而,這些複雜的曆史和文化背景也使得中東成為了一個持續沖突的戰場。

20世紀中期,以色列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一個猶太國家,引發了與周邊阿拉伯國家之間的五次大規模戰争。這些戰争不僅改變了中東地區的政治格局,也影響了國際社會的安全與利益。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中東地區發生了五次大規模的戰争,也就是我們所稱的中東五次戰争。這些戰争主要是在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進行的,涉及到地緣政治、領土争端、宗教和民族等多個層面。

以下是對五次中東戰争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的簡要描述,試圖讓我們中國人更好的了解前因後果:

二、五次中東戰争的背景:

猶太複國主義和阿拉伯民族主義的興起:在巴勒斯坦地區,猶太複國主義和阿拉伯民族主義在20世紀初期開始興起,兩者在該地區産生了對抗。

英國委任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占領了巴勒斯坦地區,并成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區。英國承諾支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家園,同時也承認阿拉伯人的民族權利,但是兩個承諾難以兼顧,導緻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不斷沖突和暴力。

聯合國決議: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181号決議,建議将巴勒斯坦分割為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并将耶路撒冷設為一個國際城市。這個方案得到了猶太人的接受,但遭到了阿拉伯人的拒絕。

戰争爆發:随後,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爆發了内戰。1948年5月14日,英國結束了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并撤出了該地區。第二天早上,埃及、約旦、伊拉克、叙利亞、黎巴嫩等阿拉伯國家宣布對以色列開戰,并派遣軍隊進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中東戰争由此爆發。

三、五次中東戰争始末

1、第一次中東戰争

時間:1948年5月16日至1949年4月12

主要參戰國:阿拉伯國家聯盟(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叙利亞和葉門)VS以色列

起因:以色列宣布獨立并建立國家,周邊阿拉伯國家不承認其存在并試圖擊敗以色列。

經過:阿拉伯國家發動進攻,意圖消滅以色列。以色列軍隊通過堅定的抵抗和外援的幫助,成功抵禦了阿拉伯國家的進攻,并占領了一些新的領土。

揭秘丨死地則戰,以色列崛起之路:五次中東戰争打斷阿拉伯脊梁

結果:以色列險勝。1949年以色列與埃及、約旦、叙利亞和黎巴嫩簽署了停戰協定,以色列擴大了自己的領土,并在聯合國際比賽區建立了一些猶太人定居點。

揭秘丨死地則戰,以色列崛起之路:五次中東戰争打斷阿拉伯脊梁

2、第二次中東戰争(又稱蘇伊士運河戰争)

時間:1956年10月31日至1957年3月

主要參戰國:埃及VS以色列、英國、法國

起因: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關閉蘇伊士運河,并國有化該運河,引發了以色列、英國和法國的不滿。

經過:以色列與英國法國合作,突襲埃及。然而,由于美國和蘇聯的壓力,參與沖突的國家被迫撤退,以色列也同意撤出已占領的埃及領土。

揭秘丨死地則戰,以色列崛起之路:五次中東戰争打斷阿拉伯脊梁

結果:以色列勝。以色列取得了通過蒂朗海峽的航行權。埃及在蘇伊士運河上接受了聯合國的維和部隊,以色列在戰後獲得了一些外交和安全保證。

揭秘丨死地則戰,以色列崛起之路:五次中東戰争打斷阿拉伯脊梁

3、第三次中東戰争(1967年):(又稱六日戰争)

時間:1967年6月5日至1967年6月10日

主要參戰國:埃軍、叙利亞、約旦VS以色列

起因:阿拉伯國家加強對以色列的敵對行動,包括封鎖以色列港口和邊境沖突的更新。

經過:以色列發動突襲,并成功地在六天内占領了埃及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和戈蘭高地。

揭秘丨死地則戰,以色列崛起之路:五次中東戰争打斷阿拉伯脊梁

結果:以色列慘勝。以色列擴張了其領土,并處于對埃及、約旦和叙利亞的占領地的實際控制之下,這給了以色列更大的安全威脅與領土争議。

揭秘丨死地則戰,以色列崛起之路:五次中東戰争打斷阿拉伯脊梁
揭秘丨死地則戰,以色列崛起之路:五次中東戰争打斷阿拉伯脊梁

4、第四次中東戰争(又稱十月戰争、齋月戰争或贖罪日戰争)

時間:1973年10月6日至1973年10月24日

主要參戰國:埃及、叙利亞、伊拉克、約旦VS以色列

起因:埃及和叙利亞對以色列實施了突然的進攻,希望收回自己失去的領土。

經過:埃及和叙利亞取得了一些戰争初期的勝利,但以色列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成功反擊,并進一步深入了埃及和叙利亞的領土。

揭秘丨死地則戰,以色列崛起之路:五次中東戰争打斷阿拉伯脊梁

結果:以色列慘勝。一系列停火協定使敵對行動停止,恢複了前戰前的邊界,以色列與埃及之間簽署了1979年的和平協定。

揭秘丨死地則戰,以色列崛起之路:五次中東戰争打斷阿拉伯脊梁

5.、第五次中東戰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戰争)

時間:1982年6月4日至1982年8月

主要參戰國:巴解放組織、叙利亞等VS以色列

起因:以色列受到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襲擊,以色列發動打擊行動。

經過:以色列入侵了黎巴嫩,并推翻了貝魯特政府,進一步卷入了與黎巴嫩的沖突。

結果:以色列勝。在這場戰争中,巴解組織傷亡3000餘人,被擊毀坦克100餘輛,火炮500門,400多座秘密倉庫被占領。叙利亞軍隊傷亡1000餘人,損失坦克400餘輛,飛機58架。雖然以色列撤出了大部分黎巴嫩領土,但戰争對很多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同時以色列也因沖突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

揭秘丨死地則戰,以色列崛起之路:五次中東戰争打斷阿拉伯脊梁

總結五次戰争,阿拉伯國家失敗的原因無非是沒有戰略計劃,像是一盤散沙,各有各的目标,各有各的計劃,而雙方實力也比較懸殊,以色列的士兵戰鬥意志堅定,在兩個國家的大背景和這些原因下,阿拉伯國家就“榮獲”戰五渣的稱号。

四、“死地則戰,圍地則謀”,以色列成功建國

猶太人經過與阿拉伯人五次極其慘烈的戰争,不斷移民和擴張建立了其對以色列乃至西岸和戈蘭高地的統治,成功建立了猶太國家。

以色列人能夠在四面皆敵的中東生存下來并越戰越強,不僅取決取決于以色列人艱苦卓絕的奮鬥,還在于以色列人執行了非常正确的大戰略和明智的外交政策。

“死地則戰,圍地則謀”以色列人在五次中東戰争中诠釋的很好。

揭秘丨死地則戰,以色列崛起之路:五次中東戰争打斷阿拉伯脊梁

五、巴以沖突現狀中東現狀

2023年10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武裝沖突仍在持續,雙方已經發生了多輪沖突,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财産損失。

據報道,當地時間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裝分子向以色列南部城市發射火箭彈,以軍則對加沙地帶展開多輪空襲。沖突造成大量以色列人傷亡,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衛生部門表示,以色列軍隊襲擊加沙地帶已造成至少413人死亡、2300人受傷。以色列醫療部門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沖突已緻超過2200名以色列人受傷。

同時,以色列總理辦公室8日表示,在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襲擊後,以色列安全内閣7日晚間準許允許内塔尼亞胡政府“進行可能導緻戰争的軍事行動”,這意味着以色列決定向哈馬斯正式宣戰,哈馬斯未來堪憂。

此外,美國航母打擊群将向以色列靠攏,以應對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發動的攻擊。

揭秘丨死地則戰,以色列崛起之路:五次中東戰争打斷阿拉伯脊梁

六、未來中東和平與發展的挑戰

中東五次戰争的曆史已經過去了幾十年,然而這片土地上的沖突和沖突仍然存在。盡管和平程序在不斷推進,但領土争端、宗教和民族沖突等問題仍然阻礙着中東地區的穩定和發展。

在這個背景下,中東地區的發展仍然面臨着許多挑戰。如何解決阿拉伯和猶太兩個民族之間的沖突和沖突,如何保障巴勒斯坦人的權益,以及如何實作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都是目前中東地區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總的來說,中東地區是一個充滿複雜、動蕩和危險的地帶,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地方。隻有通過和平談判、互相了解和合作,才能實作該地區的長期穩定和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