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管履新難長久 中原銀行緣何成為“拍賣常客”

高管履新難長久 中原銀行緣何成為“拍賣常客”

正式履職不足9個月,這家萬億城商行“副帥”卻辭任。10月8日,中原銀行釋出公告稱,因工作調整,王炯辭任該行第二屆董事會副董事長等職務,這距離其正式擔任副董事長一職不到9個月。而在王炯之前,同樣因工作調動,任職未滿兩年的徐諾金辭去中原銀行董事長等職務。

正常的工作調動與前任高管接連被查,使得中原銀行管理層變動較為頻繁,而大額股權頻頻登上拍賣台,多筆股權難尋“買家”,也使得這家萬億城商行成為“拍賣常客”。在分析人士看來,中原銀行多筆股權打折拍賣仍流拍,一定程度上反映投資者對于該行短期高管頻繁變動、内部治理問題的擔憂,此外,該行業務發展也存在一定瓶頸,未來,業務如何進一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仍有待突破。

高管履新難長久 中原銀行緣何成為“拍賣常客”

副董事長履新未滿一年辭任

10月8日,中原銀行釋出公告稱,因工作調整,王炯辭任該行第二屆董事會副董事長、執行董事、董事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并同時辭任該行第三屆董事會執行董事候選人。

據悉,王炯中原銀行副董事長的任職資格于今年1月正式獲批,據此計算,王炯擔任副董事長一職任期不足9個月。不過,在擔任副董事長之前,王炯已在中原銀行任職多年,自2014年該行成立之時,其就已在任,曾就任風險管理委員會主席、行長等職務。

對于此次王炯辭任,中原銀行表示,王炯的辭任不會影響董事會依照公司法及相關法律法規運作,該行将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及該行章程的相關選舉程式盡快完成第三屆董事會選舉,并将适時另行刊發公告。

近年來,中原銀行人事變動較為頻繁。今年4月,同樣因工作調動,任職未滿兩年的徐諾金辭去董事長等職務,6月12日,兼具金融從業經曆與政府監管經驗的郭浩正式接棒就任董事長一職。

而在2021年11月徐諾金空降就任前,中原銀行首任“掌門人”窦榮興曾宣布由于工作調整辭任,但不久後,卻傳出被留置調查的消息,2022年6月,窦榮興因嚴重職務違法并涉嫌受賄犯罪、違法發放貸款犯罪被“雙開”。

除窦榮興外,中原銀行原副行長趙衛華、副董事長魏傑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相繼在2022年被調查,2023年2月,中原銀行原副監事長賈繼紅也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在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看來,近年來,中原銀行高管頻頻變動的原因有内部調整、個人因素,亦有因高管被調查導緻的系列變動。多位主要高管相繼落馬反映出中原銀行存在一定的内控問題,部分業務開展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違規行為。

大額股權頻登“拍賣台”

據了解,中原銀行成立于2014年12月,由13家城商行合并組建而成,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分支機構網點覆寫全省的省屬法人銀行。在成立不足三年後,該行于2017年7月19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機闆挂牌上市。

2022年中原銀行吸收合并了省内的洛陽銀行、平頂山銀行和焦作中旅銀行三家銀行,資産規模跻身萬億城商行之列。

不過,資産規模的壯大,并未改變中原銀行成為“拍賣常客”的命運。阿裡司法拍賣平台顯示,9月至今,中原銀行共有15筆股權登上“拍賣台”,其中多筆股權難尋“買家”,以流拍告終。近期,該行将有3筆上億股權即将拍賣或變賣,分别為1億股股權、2億股内資股及孳息、2.88億股内資股,變賣價或起拍價較評估價打了7-9折。其中,2.88億股内資股需要買受人具備股東任職資格才能競拍上述股權。

除股權被拍賣外,中原銀行大額股權還存在被質押當機的情況。截至6月30日,中原銀行68.32億股内資股股份存在質押情形,占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數的18.69%;除此之外,尚有約27.64億股内資股股份涉及司法當機。

廖鶴凱認為,中小銀行股權難以成交是常态,在大型銀行估值尚且處于曆史低位的情況下,大多數中小銀行股拍賣估值較高、單筆金額較大、内部治理不完善、經營狀況不佳、涉及訴訟和債務風險較多等,都是中小銀行股權無人問津的原因。而中原銀行頻繁變動的管理層更是讓投資者避險情緒加重,需要待穩定後才可能考慮其股權投資。

“中原銀行多筆股權打折拍賣仍流拍,一定程度上反映投資者對于該行短期高管頻繁變動、内部治理問題的擔憂”,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表示,中原銀行業務發展也存在一定瓶頸,未來,銀行業務如何進一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仍有待突破。

回A路漫漫

在成功實作港交所上市四年後,中原銀行在2021年年報中明确了“突破萬億、回歸A股、打響品牌”的目标,并将上述目标視為2022年的戰略目标推進,彼時,徐諾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透露:“中原銀行已基本形成‘國有主導、适度分散、股東适格、合理平衡’的股權結構,下一步适時啟動回歸A股。”

不過,在2022年年報中,突破萬億的目标雖已實作,但回歸A股的計劃卻未如期出現在經營政策及發展展望之中。

廖鶴凱認為,資産品質持續下滑,盈利能力持續弱化,管理層不穩,或是中原銀行暫未提及回歸A股的原因。

王紅英也表示,中原銀行暫未提及回歸A股可能是着力在加強内部風險管理,尤其是治理結構的調整,回A對銀行法人治理結構要求較高,預計後續該行治理結構進一步規範後,仍會重提回歸A股計劃。

2023年上半年,中原銀行總資産進一步增長,截至報告期末,該行總資産為1.3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7%。業績卻增收不增利,報告期内,該行實作營業收入135.51億元,同比增長30.2%;歸屬于該行股東淨利潤20.02億元,同比減少4.4%。

資産品質也亟待改善。截至6月末,中原銀行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增長0.26個百分點至2.19%,撥備覆寫率則較上年末減少6.57個百分點至150.51%。

對于後續中原銀行的業績展望及發展前景,廖鶴凱表示,中原銀行後續發展前景有待看其整合資産的情況和經營改善情況,待管理層穩定後才可能看到進一步的發展趨勢。如能真正做到其追求的服務專業、管理精細、科技領先、風控高效、發展穩健、結構優良,一切或可水到渠成。

北京商報記者就高管變動、股權拍賣、回歸A股程序等問題聯系采訪中原銀行,但截至發稿時未得到回複。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