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恐怕真的要來了!

恐怕真的要來了!

Part.1

節前,央媽又開了一次會,三季度的例會,窗外風清雲淡,會議莊嚴而肅穆,會後,央媽說了一下會議内容。

大多與過去一樣,大家習以為常,紛紛散去,準備給祖國媽媽慶生。

8天的假期很快過去,人們拿起節前央行會議内容,重新讀了一次,這才意識到:

這次不一樣

先看一下這個吧:

恐怕真的要來了!

有沒有看明白:

三句前提鋪陳:

加大貨币政策力度

保持流動性充裕

保持信貸合理增長

然後關鍵句來了:

促進物價低位回升

大家知道,央行一般的做法是,防止通脹,防止物價過度上漲,但這次措詞完全不同,反着來,要讓低位的物價回升,前面三句話,都圍繞着這個結論。

通俗地說:讓物價漲起來

為什麼?因為目前我們物價太低,甚至有通縮的風險,上個月我們CPI隻有0.1%,如果持續下去,可能變成負值,這就是通縮了。

再講通俗一點,就是現在老百姓都不花錢,這樣物價上不去,企業産品賣不掉,這樣企業隻有裁員或者關門,更多的人失業,消費更加起不來,就會讓更多的企業關門。

這就是通縮的危險,是以在通縮的邊緣,我們需要讓物價适當回升,刺激經濟和消費

恐怕真的要來了!

Part.2

全球自疫情以來,因為投入太多的資金,是以疫情過去了,整個通脹就起來了,目前盡管通脹已經明顯下滑,但美國通脹CPI仍然達3.6%;歐元區4.5%;英國在5%以上,甚至一直處于通縮中,連續十幾年的日本,現在通脹也在3.6%的水準。

日本今年股市創下33年的最高。

其中企業回購分紅,起到重大作用,其次,日本的消費也起來,群眾調高了工資,加上物價的上漲,刺激了民間的消費。

中國隻有0.1%的通脹資料,讓經濟處于靜止了,大家覺得物價不漲,就沒有買東西的欲望。

物價适當上漲,會刺激群眾早點買,買晚了就虧了的心理。

當然我們還得看到上面第一條

加大貨币政策力度

就是現在的貨币政策力度還不夠,市場上錢的流動還不足,還比較慢。

接下來要怎麼做呢?就是央行準備加快印錢,并且要流入市場,拉台物價。

可能大家沒有感覺,現在的民間經濟,跟旱了很久的土地一樣,要想讓土地上大部分作物喝到水,就必須先讓幹旱形成的空洞、裂縫都灌滿水,而這些空洞就是民間的各種貸款,包括房貸,車貸,網貸,經營貸,裂縫就類似股市。

隻有把這些洞灌的差不多,資金才有可能流向市場,才可能激活市場。

錢多了,房價就相對低了,股市看起來就更低了,大宗商品也就有了漲價的動力了。

Part.3

當然,許多網友說,現在不敢消費啊,失業率這麼高,工作不好找,薪水也面臨下滑的壓力,而且我們的保障不多,上有老、下有小、又要看病什麼的,多重大山壓着,那裡敢消費呢?

消費不是刺激出來了,有錢誰不會消費呢?

是以國家希望大家消費,群眾不敢消費,這就形成一個沖突對立點

央行媽媽應該也想到這一點,應該有配套的措施出來,但僅節前這次會議,以及會後的内容解讀,未來促使物價從低位回升包括了二重意思

一、目前物價在低位(盡管我們感覺不同,我們覺得物價一直在漲)

二、要讓物價向上,即未來東西可能更貴一點

做為老百姓,還是要準備好接受物價上漲的準備,其實我自己覺得我們物價最近幾年漲得挺多的,更長時間來看,其實通脹一直很兇猛,可能與印鈔的速度有關系,比如:我們小時候唱的兒歌: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

現在這首兒歌,也與時俱進,變成:

“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塊錢”

至少兒童是誠實的,從一分錢,到一塊錢,至少漲了100倍

希望未來,我們不會看到自己的孩子唱:

“我在馬路邊,撿到100塊錢” 

恐怕真的要來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