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默契搭檔,跨海“來電”——記建設馬來西亞槟城跨海輸電線路的中馬兄弟

作者:西安新聞網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日報社)攜手17家兄弟媒體聚合發力,推出“千裡同好 大道衆行——全國主流媒體大型聯合報道”,共同講好“一帶一路”的故事。今天,我們看來自長江日報的報道。

默契搭檔,跨海“來電”——記建設馬來西亞槟城跨海輸電線路的中馬兄弟

  “我能明白他。”在中國港灣馬來西亞槟城項目部,談起兩人的合作,哈菲茲笑着用胳膊肘撞了撞坐在身旁的蔡偉。相識7年,他們不僅成為默契的工作夥伴,也成了好朋友。

  哈菲茲全名艾哈邁德・哈菲茲・本・羅斯利(Ahmad Hafizi Bin Rosely),是一位馬來西亞工程師。蔡偉來自中國,是項目負責人。眼下,二人共同投入槟城275千伏跨海輸電線路項目中。這一工程橫跨槟威海峽,将成為繼槟城一橋、二橋後又一标志性工程,為槟城人民提供持續、安全、可靠的電力。

  之前感覺中國人都一樣,相處之後感覺不一樣了

  8月17日下午,槟威海灣白雲朵朵,日照下水面波光粼粼。

  穿戴好救生衣,戴上安全帽,長江日報記者随蔡偉和哈菲茲坐上小艇,駛出槟城港口,10分鐘後到達槟城一橋中段海域。一艘海上打樁船停在這裡,鋼管樁高高聳立,勞工們正在對鋼管樁進行焊接。

  這是槟城275千伏跨海輸電線路的一個施工現場。登上打樁船,蔡偉和哈菲茲兩人搭班進行例行巡檢:蔡偉對樁基進行品質檢測,哈菲茲則對船上施勞工員進行安全檢查。

  船上發電機、焊接聲混雜,說話很難聽清,隻看到蔡偉指指鋼管樁,哈菲茲點了點頭,用手比畫了幾下。原來,蔡偉是在詢問焊縫檢查事宜,哈菲茲回複他——已用超音波探測進行了焊縫檢測。

  一個眼神、一個詞彙,就能明白對方的意思。多年的工作配合,已讓雙方有了這種默契。

  7年前,蔡偉因為建設“一帶一路”工程來到馬來西亞。初來乍到,英語說得慢,帶着點兒老家重慶口音,他自嘲“渝式英語”。哈菲茲初進項目部,中文也說得不太好。“一開始,我們都比較社恐,加上語言障礙,相處比較尴尬。”蔡偉笑道。

  蔡偉回憶,剛認識那會兒,他們坐大巴從吉隆坡到槟城,因為堵車,兩人挨坐在一起8小時。“一開始眯着眼睡覺,後來醒了,還是得講話啊。”看着車流,蔡偉用英文打趣說:“你看,我們還得給馬來西亞再多修兩條高速公路。”一句話讓氣氛輕松起來。

  沿路,哈菲茲用簡單中文試着介紹沿途經過之處,兩人都自在了許多。此後,兩人交流變得多起來。

  “之前我感覺每個中國人都是一樣的,相處之後就感覺不一樣了。熟悉之後,心的距離近了,就會像朋友那樣相處。”哈菲茲對記者說。

  他就像老師指導學生一樣,帶着我迅速成長

  哈菲茲今年35歲,皮膚黝黑,頭發微卷,五官分明的臉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鏡。他是馬來西亞土著人,國小時被父母送到華人學校,在一群華人同學中打下了中文基礎。現在回頭看,“父母很有先見之明”,哈菲茲說,正是這個選擇開啟了他和中國的緣分。

  大學畢業後,哈菲茲在當地一家高壓電塔企業工作。多年來做着相同的工作,他覺得沉悶,想嘗試更多,學習更多。

  2016年,中國港灣的一個項目需要一名當地工程師。正在找工作的哈菲茲通過朋友介紹來到這裡。

  “我一來就參與了馬來西亞SUKE CA4高速公路(城市高架)項目。我對相關橋梁技術一無所知,項目部安排經驗豐富的蔡偉帶我。他就像老師指導學生一樣,帶着我迅速成長。”哈菲茲說。

  這一幹就是7年。投身中國團隊中,哈菲茲從SUKE CA4高速公路項目到槟城跨海輸電線路項目,從一名普通技術員成長為技術骨幹。蔡偉也從副經理成長為項目負責人。

  槟城跨海輸電線路是馬來西亞首次大規模跨海輸電線路架設施工,建設周期短,施工專業性強,安全風險高。施工還涉及多處跨越段,牽涉多個政府機構及公司,準證辦理及交通管制難度大。

  哈菲茲負責将來自中國的項目檔案翻譯成馬來語。他工作主動,積極與馬來西亞相關部門溝通,以確定施工的合法性和安全性。由于他的順暢溝通,各項施工得以迅速推進。

  最初,哈菲茲需要蔡偉和他一起,一個一個政府部門跑。現在,哈菲茲一個人就能獨立完成這些事務。蔡偉得以有更多時間用于推進項目進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國同僚每天努力工作,這是一種強大的責任心

  在工作模式上,兩人頗花了一段時間磨合。馬來西亞企業文化與中國不同,一開始,下班時間和周末,蔡偉會聯系不上哈菲茲。

  但時間久了,哈菲茲主動融入項目較快的工作節奏中。“我對中國同僚的工作态度非常感興趣。他們每天努力工作,按照計劃完成制定的目标。這是一種強大的責任心,我很受觸動。”哈菲茲說。

  海上施工要看天氣,有時候一個月隻有幾天的施工期。再加上需要溝通協調的部門多,一旦“拉開栓”,項目即處于高負荷的狀态。看到蔡偉為項目進度擔憂,哈菲茲會想辦法為他分憂。

  槟榔塔之間,是船隻往來的航線。為防止船隻撞到承台,需要增加航标燈。2022年7月,業主方臨時加上這一要求,任務緊急,而符合标準的航标燈從歐洲制作運來,要耽誤一個月。

  此時打樁船已到位,如果停工,就會延誤工期,造成損失。這讓蔡偉備受困擾。

  哈菲茲自發地與各部門溝通,了解具體要求。抱着試一試的心态,他制定了一個應急方案。根據航标燈的标準,他和蔡偉花了一周時間,找到相關材料,制作了一批相類似的航标燈,再拿着這個成品去和海事局溝通。

  兩人的努力沒有白費,海事局同意了他們的應急方案,工程得以正常進行。

  “能為朋友分憂,能在項目上盡自己的一份力,我感到非常自豪。”哈菲茲說。

  感受到制作中國美食的樂趣,與中國文化更近了

  管理着23艘船舶,每日要研究制定施工方案——在前期建設中,蔡偉忙得不可開交。為趕進度,他每天睡眠不到6小時。

  蔡偉今年38歲,在海外工作了14年。從2016年來到馬來西亞,因工作繁忙,蔡偉沒有機會回國過春節。2022年槟城跨海輸電線路項目開工,一個多月時間,他帶領大夥租賃好辦公樓、食堂、宿舍,初步組建團隊,明确内部分工,暢通外部聯系。

  記者采訪當天,蔡偉的妻女正在項目上度過暑假的最後一天。蔡偉希望多陪伴女兒,特意帶她來了項目辦公室。盡管不舍得離開家人,但他表示,這是該行業的特殊性,必須做出犧牲。

  閑暇時,蔡偉會和同僚們一起打籃球,有時去爬山。附近有座升旗山,在山頂可以俯瞰整個槟島和施工現場。最近,項目團隊又在籌備投标槟城另一個項目,蔡偉态度堅決:“必須拿下,在哪裡做建設就在哪裡紮根。”

  哈菲茲也很期待這個新項目。拿下它,意味着又有新的知識和技能可以學習,他對接下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和激情。

  在這個工作場地上,兩國同僚會一起慶祝兩國的節日,分享彼此的文化與歡樂。

  哈菲茲經常帶蔡偉和同僚們一起參加當地人的婚禮,一起觀看馬來西亞的傳統表演。這些活動讓中國同僚了解了當地的文化和生活,也讓他們在異國他鄉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哈菲茲也對中國文化充滿了熱情。他對記者說,每到春節,他都會參與項目部組織的包餃子、貼春聯活動。他學會了揉面、擀皮乃至捏出形态各異的餃子,盡管不太熟練,卻感受到制作中國美食的樂趣。當貼上自己親手書寫的春聯時,他覺得自己與中國文化更近了一些。

  在工作閑暇,哈菲茲喜歡向蔡偉和其他中國同僚請教中國的曆史、地理、傳統節日等知識。中國人在海外工程上的巨大成就,讓他對中國文化充滿了好奇和向往。他對記者說,他渴望更深入地了解這個國家,非常想去中國看看。

來源:長江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