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中要不要學競賽?什麼樣的孩子适合競賽?來聽聽金牌得主們怎麼說

高中要不要學競賽?什麼樣的孩子适合競賽?來聽聽金牌得主們怎麼說

每年我們都會看到新聞報道,說又有優秀學子為國争光,摘得國際奧賽的金牌了。報道裡他們不僅學習好,有的愛好也豐富,甚至在學校還兼顧了不同的身份等。

大家除了感歎和羨慕這些“别人家的孩子”外,很多人也非常好奇,他們是怎樣做到的?這些獲得金牌的“學霸”有啥特質?還有不少家長想問,到底什麼樣的孩子适合學競賽?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金牌得主們和其老師家人怎麼說。

高中要不要學競賽?什麼樣的孩子适合競賽?來聽聽金牌得主們怎麼說

競賽金牌得主,都有哪些特質與習慣?

第34屆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IBO)上,中國代表隊4名成員不負衆望拿下3金1銀的優異成績。其中,作為中國代表隊唯一的女選手,來自成都七中高2023屆9班學生趙語涵同學以世界第八的成績摘得金牌。談及學習經驗,趙語涵表示,在學習中要認真看書、多做筆記,“多做筆記對學習幫助很大,尤其是生物競賽的知識面廣,多做筆記進行歸納總結,才能加深鞏固,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第30屆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IBO)中,成都七中高2019屆學生唐皓軒以世界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奪得國際金牌,被問及競賽之路是否枯燥時,他坦言:“枯燥肯定是有的,每走一輪的話就會有許多的隊友落下。最後入選國家隊也隻有我一個人,是以說最主要的感覺是孤獨,反而枯燥都是可以克服。遇到孤獨的時候,我可能會去找以前的同學,還有就是比較孤獨的時候我也會去看一會課外書,然後聽聽音樂放松一下。”

在唐皓軒的父親唐明眼裡,兒子是一個很獨立的孩子。因離家比較近,國小二年級的時候,兒子就自己上下學了。讀國中的時候,兒子也騎自行車來回。高中時候住校,兒子也是一周回來一次,後面備考更緊張的時候,一個月回來一次。不過雖然說兒子很獨立,但唐明和妻子也經常陪伴兒子,沒有缺席其成長,因為在其看來,陪伴很重要。

成都七中高2019級9班學生陳浩楠作為西南地區唯一選手入選第22屆亞洲實體奧林匹克競賽(APhO)國家隊,将代表中國參加亞洲實體奧林匹克競賽。在班主任鄒旭眼中,陳浩楠還是一個方向明确、自律性強的學生。“當周圍一片喧嚣的時候,他就像一根定海神針。”他回憶,比如考完試後、放假前等,不少同學都松懈下來了,但他卻完全不受他人的影響,仍自“巋然不動”。“坐在教室裡,他就基本上沒有閑散的狀态,哪怕周末放假,學校裡也時常有他的身影,即便整棟樓就他一個人……這就是定力”。

第32屆國際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IOI2020)金牌得主蔣明潤談起關于選擇競賽這條路時表示,時間還得追溯到5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資訊學,從此便對這門學科有了不一樣的情愫,“我從沒有想過自己到底能走到哪一步,我隻是想盡力做好自己眼前的每一件事,打好每一場比賽,拿到金牌對我來說是幸運的,但這不是終點,目前我已經開始大學預科學習,希望學成本領,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七中人。”

“他特别沉得下心,他會給自己定到一個目标,然後努力去實作它。”賽事期間一直陪伴蔣明潤的蔺洋認為,競賽是一條不同的路,需要興趣,也需要天賦和超人的毅力,“這條路越往後其實伴随着孤獨,因為能走到最後的頂尖選手是少數。”

成都七中高2021級蒲泊言同學獲得了第23屆亞洲實體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分享感觸時表示:“在這個世界上,天賦或許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但沒有興趣來引導和激發,它将黯然失色。興趣是通向深層學習和成就的橋梁,它使人不斷追求知識,努力突破極限。是以,充沛的興趣勝過短暫的天賦,成就的果實來自那些用興趣來灌溉的堅持努力。”

高中要不要學競賽?什麼樣的孩子适合競賽?來聽聽金牌得主們怎麼說

什麼樣的孩子适合學競賽?競賽教練曾這樣說

作為學術型中學,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方面,成都七中的成績一直很亮眼。

成都七中校長特别助理、督學、創新教育中心主任、競賽總教練文宗老師認為,“金牌”不僅指奧賽金牌,更是指從光刻機到晶片,從航空和國防等各行各業的頂尖“明珠”和“金牌”。七中人就是要去争取各種“金牌”,在學業上、藝術上、運動場上踏實鑽研,奮勇拼搏,未來成為各行各業的優秀成員,用自己的科研成果、發明創造服務國家、推動社會進步。七中學子的責任,就是讓所有中國人揚眉吐氣。

據悉,成都七中拔尖創新人才的成長規律一直在探索中。“結合國家‘強基計劃’,在充分讨論、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學校指定并由教代會通過了《成都七中英才教育強基培養工作方案》,加強了基礎學科課程設定和學生的培養。”

關于人才培養,文宗老師特意強調關于學生的“習慣培養”。“怎樣看待拔尖創新人才的行為習慣,那些偏才怪才的行為習慣是不是都要框定在一個固定的套路裡?對他們的某些行為應該寬容到什麼程度?哪些行為是可以了解并容忍的?哪些行為是必須規定而不能越界的?這些都是值得所有人深思,也較難把握平衡度的問題。”他談道,對于這些成都七中競賽團隊基本達成共識,就是以下這些要求不能變“1、坐功與堆頭;2、專注與投入;3、整潔與規範。”

他解釋道,坐功就是要坐得住,這就要求專注。堆頭就是要看其書桌上的筆記本與書籍等。整潔就是要有整潔的生活學習習慣。“學科競賽是學生綜合素質和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應。它需要學生的協作和團隊精神,需要教師的輔導和團隊配合,需要學校各個部門多方協調,根源上是校上司團隊的多方協調,密切關注、不斷鼓勵,大膽放的結果。”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趙子君 供圖 成都七中 責任編輯 何齊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