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鼎盛商朝的衰敗 | 真跟“暴君”纣王有關,還是早就注定了結局?

作者:野路說曆史

衆所周知,纣王去世後,人族再也沒有了氣運的加身。此後,人間再沒有出現九九人皇,就隻有天子統稱。一個以殘暴著稱的昏君為什麼能夠在後人中引發如此大的争議?難道商朝的滅亡僅僅是因為纣王寵信妲己這麼簡單嗎?今天,小編将帶領大家走進商朝的曆史,輕松了解輝煌的商朝。

鼎盛商朝的衰敗 | 真跟“暴君”纣王有關,還是早就注定了結局?

· 商朝開始

商朝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當時商湯率領商部落士兵在“鳴條之戰”中打敗了夏朝的軍隊。商湯被諸侯推舉為天子,定國号為商,成為商朝的開國君主。商湯建立了商朝後,積極鼓勵生産,安撫民心,減輕賦稅,擴大了統治區域。氐、羌等部落都來納貢歸服,使得商朝的國力不斷增強。

商朝處于奴隸制度的鼎盛時期,科技和生産力遠超同時期的任何國家。它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有同時期文字記載的王朝,與夏、周并稱為中國的三代,擁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商朝的曆史可以大緻分為三個階段:先商、早商和晚商。稱之為先商的是商滅夏之前的時期;早商時期是盤庚遷殷前後的商朝;晚商時期是盤庚遷殷之後的時期。

鼎盛商朝的衰敗 | 真跟“暴君”纣王有關,還是早就注定了結局?

· 伊尹放太甲

然而,在公元前1588年,商湯去世,他的兩個兒子隻相繼在位了七年。可以說這兩兄弟也是短命,如果不是有更短命的皇帝,那他兩兄弟可能也能在後世流傳了。後面商湯的嫡長孫子至又名太甲繼承了王位,成為商太宗。商太宗即位後過于縱情享樂,殘暴對待百姓。伊尹多次規勸太甲,但太甲卻不聽勸告啊。為了讓太甲成為有作為的君主,伊尹采取果斷的措施。伊尹在商湯的陵墓旁建了一座宮殿,稱為桐宮,将太甲放逐到桐宮檢討。

在桐宮中,太甲面對祖父的陵墓,回憶起祖父艱苦創業、替天行道的事迹,讀着伊尹為他寫的教材。太甲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根源和被放逐的原因,史稱“伊尹放太甲”。公元前1575年,伊尹目的達到後,親自去桐宮迎接太甲重新登上王位。太甲二次即位後,勵精圖治,以身作則,化解了政治危機,諸侯紛紛歸附,百姓安居樂業。

鼎盛商朝的衰敗 | 真跟“暴君”纣王有關,還是早就注定了結局?

太甲去世後,他的兒子子絢繼承了王位,成為商昭王,伊尹輔佐政務。伊尹在商朝的建立中功不可沒,然後由咎單接任宰相,繼續采取寬政政策。子絢去世後,他的兒子子高繼承王位,成為商敬王。然而,子高在位期間廢棄政務,諸侯不再納貢,商朝開始衰落。子高去世後,他的兒子子伷繼承了王位,成為商元王。在位期間,商朝政權持續衰弱,但是通過對外征戰,確定了一段時間的安定。

· 九世之亂

子伷(zhou)去世後,他的兒子子密繼承了王位,成為商中宗。在位期間,他任用了伊尹的兒子伊陟作為宰相,商朝再度興盛,諸侯前來朝貢。然而,子密去世後,他的兒子子莊繼承了王位,成為商孝成王,商朝面臨東南方夷族的崛起。

夷族發動了對商朝的進攻,雖然商孝成王成功擊退了夷族的進攻,但自身也受到重創。商孝成王去世後,他的兒子子發繼承了王位,成為商思王。在位期間,商朝陷入了王位繼承的混亂,諸侯不再朝貢,商朝開始衰落。這段時間的動蕩被稱為“九世之亂”。

鼎盛商朝的衰敗 | 真跟“暴君”纣王有關,還是早就注定了結局?

九世之亂結束後,到了商前平王河亶甲時期,商朝開始有些行動起來。平王也想有所作為,是以他先将都城遷至相,然後出兵征讨東南方的蘭族和班方。然而,這些舉動導緻商朝日益貧困,他隻在位9年就匆匆下台。接下來,他的兒子商穆王祖乙完成了兩件大事:将都城遷到庇,并多次出兵征服了蘭夷、班方等國,解除了東南方夷族對商朝的威脅,使國家再次興盛。在位19年後,商穆王病逝。經過100年的時間,商朝經曆了商桓王、商僖王、商莊王和商頃王等4位君主,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到了商悼王在位的9年裡,商朝陷入内亂,諸侯不臣服。貴族們互相殘殺,局勢已經失去控制。這時,商朝已經度過了約500年的曆史,接力棒傳到商世祖盤庚手中。

· 盤庚遷殷(改變商朝危局)

商世祖盤庚為了緩解階級沖突,不顧貴族的反對,實施了自商湯以來的第6次遷都,将都城遷至荒蕪的殷,史稱"盤庚遷殷"。遷都後,盤庚減輕了剝削,提倡節儉,将新都發展成為了一個十分繁榮的城市。此後的270多年裡,商朝的都城一直在此,商朝也是以被後人稱為殷商,進入了晚商時期。殷墟也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的都城遺址,證明了商王朝時期,中華文明已經發展到了相當成熟的階段。盤庚去世後,他的兩個弟弟商章王和商惠王繼位,但他們在位的40多年裡,隻顧貪圖享樂,放棄了盤庚的治國之策,導緻商朝再一次衰落。

鼎盛商朝的衰敗 | 真跟“暴君”纣王有關,還是早就注定了結局?

· 武丁中興

直到商朝的另一位傳奇君主武丁登場,商朝才再次崛起。武丁少年時被父親下放到農村,隐姓埋名,深知底層人民的疾苦,這段時間他結識了他未來的左膀右臂甘盤和傅說,也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下到農村曆練的青年。武丁勵精圖治,使商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他率軍擊敗羌方,深入荊楚之地,打敗了荊楚軍,征服了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勢力,拓展了商朝的勢力範圍,使商朝成為一個從甘肅西部到東海沿岸、從大漠北部到長江、漢江流域的偉大國家。在位59年後,史稱"武丁中興"。

但自從武丁之後,商朝的幾位君主都喜歡戰争,一個比一個更愛打仗。商後平王、商世宗、商甲宗、商康祖、商武祖、商匡王和商德王,這七位君主先後在位近200年,整天要麼在打仗,要麼準備前往戰場,将周邊各方勢力挨個擊敗,但并沒有真正征服它們,商朝的國力也逐漸衰落。到了商纣王時期,商朝都城已經遷至朝歌(現河南淇縣)。

· 末代君王(纣王登場)

最終商朝也迎來了最後的一位君主,帝辛,又名子受,成為了商纣王,這也是商朝最後的一位末代君王。纣王是一個聰明而強壯的君主,但過于放縱和殘暴。

鼎盛商朝的衰敗 | 真跟“暴君”纣王有關,還是早就注定了結局?

纣王的荒淫生活和殘暴統治引發了百姓的怨恨,諸侯也背叛了他。他加重了刑罰,但宰相比幹依然忠誠并為百姓請命。盡管比幹多次勸谏,但纣王仍不聽勸告。據說纣王懷疑比幹的忠誠度,于是挖出他的心稱重量。這就是著名的“比幹挖心”的神話故事。

直到公元前1046年,西方的周朝逐漸壯大,周武王率軍攻打商都朝歌,牧野之戰中大敗商纣王,纣王兵敗後自焚而死。這也是史上有名的“牧野之戰”,自此,延續了約500餘年的商王朝最終被周朝所取代,一個中國曆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朝代也即将到來。

喜歡的點個關注吧,小編帶你了解更多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