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真正了解茅台的年輕化政策

如何真正了解茅台的年輕化政策

如何真正了解茅台的年輕化政策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零态LT,作者|楊澤,編輯|胡展嘉

茅台年輕化政策在社交媒體備受争議。

從9月4号與瑞幸的聯名款咖啡“醬香拿鐵”,再到9月14日與德芙聯名推出的酒心巧克力,甚至再往前追溯,茅台冰淇淋的面市,均引發多波讨論。直至9月16日,随着茅台董事長丁雄軍對外宣稱茅台聯名産品将告一段落,事情熱度才真正有所下降。

在這一場場接軌年輕人的行動中,到底誰是利益集大成者,在與新銳品牌的合作中,茅台能收獲什麼?如果從年輕人這個角度看,瑞幸們卻是更稀缺的,應該說,茅台更需要瑞幸們。

01 

年輕化

當下茅台必須要走的一步棋

茅台的強大毋庸置疑。

據不久前公布的半年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茅台實作營收695.76億元,歸母淨利潤359.8億元,兩個名額同比增幅均為20.76%。在整個2023年上半年,庫存高企,一二線白酒紛紛降價去庫存的當下,能有這個成績足見茅台的實力。

但如果你問問身邊年輕人對茅台的感覺,就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我曾做過調研,問身邊年輕人想不想要茅台?他們沒人拒絕。得到了以後,很多人第一選擇是找管道賣給黃牛,賺錢。

是金錢的誘惑力太大嗎?如果把茅台換成愛馬仕、LV、Gucci等奢侈品,Supreme、巴黎世家等潮牌限量款,甚至是山崎威士忌,再讓他們選,其中很多人就會選擇自留。

顯然,茅台遇到一個很尴尬的問題,如何讓年輕人從心底裡認同茅台是酒,而非金融理财産品。

解決這個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重營銷,也就是在年輕人聚集的管道反複曝光,像可口可樂、雪碧、蒙牛、伊利就是将一部分廣告預算放在抖音、小紅書、B站、愛奇藝、騰訊視訊,在其中投廣告、做直播,随着接觸的深入,逐漸被年輕人接受。

另一種則是通過推出年輕人喜歡的産品,改變他們對于品牌的舊有印象。就比如李甯、波司登。創立近50年的波司登在2018年進行戰略更新,與前LV和巴黎世家設計師、前Ralph Lauren設計總監等國際頂級設計師推出了聯名系列羽絨服,閃耀紐約時裝周,繼而影響了好萊塢一衆明星,這之後又通過線上線下銷售管道的建設、新品羽絨服的推出,改變了年輕人對波司登的舊有印象。李甯也一樣,其年輕化的重要一步就是推出“中國李甯”子品牌,在2018年紐約時裝周一炮而紅。

利用新産品帶動品牌年輕化也是茅台的思路。

2022年開始,茅台與蒙牛合作推出冰淇淋,到了2023年5月29日,茅台冰淇淋已經完成全國内陸31個省區市共計34家旗艦店布局,累計銷量近1000萬杯。2023年,茅台又與中街1946聯合推出5款茅台冰淇淋新品。此外,從2023年開始,茅台集團,還持續上線了多款文創産品,包括盲盒、手辦擺件、冰箱貼和鑰匙扣等。

這些嘗試奏效了嗎?

如何真正了解茅台的年輕化政策

▲圖:茅台冰淇淋

冰淇淋推出之初,由于當時茅台并未在全國範圍内開設多家冰淇淋店,其産品價格在衆多電商平台被一路炒高,最高曾達240元/杯不等,相較原價的66元/杯最高溢價近3倍。但到了今年7月底,在北京、遼甯、湖南等地,原價66元一盒冰淇淋打折促銷,變相降價至隻需9.9元,陝西還出現了“買三盒相同口味八喜冰淇淋送一盒茅台冰淇淋”的活動。盲盒産品,在二手交易平台,其價格已從零售價的79元/個跌至25元/個,還包郵。社交媒體讨論中,大都是關于轉手出售的分享,自用占比不大。

冰淇淋、盲盒、文創周邊似乎并沒有幫助茅台赢得年輕人,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們常說品牌最重要的是占領使用者心智,通常一個品牌占領消費者認知可以有兩種思路:

一個是産品。通過陳述産品特性、展現産品價值來獲得消費者認同,像0糖0脂0卡的元氣森林、怕上火喝王老吉、全球銷量領先的男褲專家、“非可樂”的美年達都是産品邏輯。

另一種是強調消費群體。通過人群來吸引更多人,就比如茅台,茅台為什麼那麼值錢?究竟是因為醬酒的獨特風味,還是因為茅台具有的群體屬性?答案顯而易見。前面提到波司登、李甯的政策,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先在紐約時裝周受到時尚達人的追捧,再受到關注時尚的年輕人的歡迎。

從這個角度再來看冰淇淋、盲盒、文創周邊,其實是産品思維,從産品的角度來看,因為年輕人喜歡這些産品,是以做了這些産品就能獲得年輕人的關注,但冰淇淋并非新鮮事物,盲盒玩法也不是才冒出來的,文創周邊更是俯拾皆是,如今它們的流行是因為先有一群年輕人推崇某個品牌的冰淇淋、某個品牌的盲盒、某個IP的文創産品,進而帶動其他年輕人喜歡。

是以,茅台想要年輕化,與其在産品端做文章,不如直接找到年輕人聚集地,影響年輕人。

事實上,與茅台類似的奢侈品牌也是這麼成功實作年輕化的。

02 

瑞幸們

茅台年輕化不多的選擇之一

如果要找一個近年來年輕化最成功的品牌,那我一定首推全球市值前三的奢侈品集團LVMH的當家王牌——Louis Vuitton(以下簡稱“LV”)。

LV是怎麼年輕化的?

他們先是與曾經鬧上法庭的著名街頭潮牌Supreme合作推出聯名限量産品,利用Supreme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提升年輕人對LV的好感度。LV與Supreme聯名款銷售當日,數以萬計的年輕人在Supreme門店連夜搭起了帳篷,甚至出現粉絲與“黃牛”發生了激烈的争奪。而在二手市場,最受歡迎的Box Logo T 恤和Monogram連帽衛衣的價格一度飚到了1萬美元。關于LV與Supreme聯名的話題,在時尚圈、潮流圈、在各大社交網絡持續發酵。

可以說,借助Supreme,年輕人轉變了對LV的看法。

這之後,LV又聘請Off-White主理人Virgil Abloh擔任首位非裔藝術總監,設計出包括爆款LV Trainer在内的衆多深受潮牌圈喜愛的單品。在這些産品的帶動下,LV逐漸摘下了老牌奢侈品牌的标簽,重獲年輕人的歡迎。

從LV開始,Burberry與Supreme、Prada與阿迪達斯、紀梵希與Nike、巴黎世家與阿迪達斯、迪奧與Air Jordan…奢侈品牌們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脈,紛紛開啟與年輕人喜歡的潮流品牌、運動品牌聯名之路,年輕人們也開始接受起這些他們父母曾迷戀的奢侈品牌。

為什麼奢侈品牌紛紛選擇聯名的方式?

品牌與某一個圈層的意見領袖合作推出聯名款,借助其在這個圈層的影響力,将這個品牌帶進該圈層。Nike90年代就是用這種方式将Nike SB産品線帶進了滑闆圈。是以,奢侈品牌選擇與備受年輕人追捧的潮流品牌合作,借助潮流品牌打動年輕人。

知名品牌該如何快速打動中國的年輕人呢?答案呼之欲出,那就是中國年輕人聚集的地方,其中自然包括深受年輕人歡迎的新消費品牌。于是我們看到,LV選擇與Manner合作,同為全球一線奢侈品牌Fendi選擇與喜茶合作,中國最高端的消費品牌茅台選擇了瑞幸。

以茅台在中國消費品牌領域的地位,恐怕沒有品牌拒絕與其合作,但既然是合作,一定是互惠互利的,在合作之中,茅台能不能在不損失品牌價值的前提下,獲得年輕人的青睐。從這個角度看,茅台的選擇并不多,而瑞幸起碼有如下優勢:

第一,瑞幸是中國品牌,是精品咖啡賽道老大。茅台是一哥,合作夥伴起碼地位不能差别太大,連行業前三都沒搞定,恐怕入不了茅台的法眼。瑞幸剛剛榮升精品咖啡賽道老大,單季度收入規模首次超過星巴克中國,總門店數更是達到了10836家門店,比星巴克中國多出4300多家。

第二,深受年輕人的歡迎,畢竟茅台要解決年輕化的問題,這是合作的基礎。此前,茅台與蒙牛合作推冰淇淋,可蒙牛還沒解決年輕化的問題,自然對茅台的助推有限。而年輕人卻是瑞幸的優勢,據統計,瑞幸18~34歲消費群體占比接近70%,并且瑞幸的厚乳拿鐵、生椰拿鐵、生酪拿鐵等爆品深受年輕人的歡迎。

第三,善于利用聯名做營銷。應該說中國連鎖飲料品牌都是聯名的高手,瑞幸也是其中之一,近兩年,陸續與LINE FRIENDS、悲傷蛙PEPE、《JOJO的奇妙冒險:石之海》、哆啦A夢等知名IP聯名,通過多種玩法,獲得了年輕人關注。

第四,咖啡自帶的生活方式标簽。從咖啡流行曆史看,先是歐洲名流們聚集在咖啡館談天說地再到美國人在星巴克裡聊天,引入中國後,咖啡一度成為發達國家生活方式的象征,這給咖啡貼上了生活方式的标簽,而茅台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征,“美酒+咖啡”也成為一種傳播話術。

第五,具備一定的品牌質感,起碼不能是一直以低價示人,影響茅台高端的形象。

中國的品牌多如牛毛,近些年推出的新消費也千千萬,但僅就瑞幸的前三個優勢,就能篩掉幾乎所有品牌,而滿足這五個優勢的,恐怕也隻剩下瑞幸了。

相反,從供需關系的角度看,可以與瑞幸合作白酒拿鐵的白酒品牌卻不少,五糧液、汾酒、泸州老窖、劍南春、古井貢酒,這些也都需要年輕化,它們與瑞幸合作,似乎都瑞幸都不會損失什麼,當然最好的還是茅台。

由此可見,如果是以聯名的方式進行年輕化作為政策,那瑞幸恐怕是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但我們更應該注意到,茅台年輕化背後是一個持續增長的話題,從現有情況看,茅台是通過對現有業務改革,開展多元化戰略的方式試圖找到下一個增長點,以聯名的方式開拓新市場隻是這個戰略的一個環節,但多元化本身就存在着風險,稍有不慎就會陷入當年樂高一樣的危機,有意思的是當年樂高改革中,聯名也是其中一環。

03 

需要警惕和注意的

多元化的雙刃劍

20世紀80年代,樂高積木的專利在各國陸續過期,很多廠商開始仿制樂高積木,并以低價出售,此時,任天堂的遊戲機等電子遊戲也在搶占孩子的遊戲時間,樂高遭遇了增長危機。

普羅曼臨危受命,成為樂高新CEO,他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去積木”化,借助當時樂高強大的品牌影響力,拓展電子遊戲、服裝、鐘表、嬰兒用品、鞋子、露營用品等領域,讓版權業務和商品銷售成為新的增長支柱。樂高還在全球各地建設樂高主題公園,大力發展樂高教育。

在積木産品上,普羅曼改變了樂高一直奉行的“不創造一個會讓人想起暴力事物的世界”價值觀,推動樂高與以太空戰争為主題的大熱電影《星球大戰》合作,推出樂高版《星球大戰》。《星球大戰》之外,樂高還打破傳統,推出與其他樂高積木不相容的“加利多”系列,完全虛構的玩具英雄“傑克·斯通”系列。

雖然樂高版《星球大戰》成為樂高史上最暢銷的作品,并開啟後來樂高與各大熱門電影合作的浪潮,樂高在電視、電影、主題公園、服裝也進展順利,但同時間過多領域的擴張,不僅造成公司内部的失焦,也造成消費者的困惑——樂高到底是什麼?

是玩具,還是遊戲、服裝、鐘表?樂高的産品有什麼特色?困惑的結果是消費者興趣的消失,直接導緻樂高陷入巨額虧損之中。2003年,公司銷售額從前一年的101億丹麥克朗驟降到72億丹麥克朗,虧損9億丹麥克朗;2004年,樂高的虧損擴大到19億丹麥克朗。2003年2月,大型零售商擠壓大量庫存,折扣店的樂高存貨增長40%,超過安全庫存2倍。2004年,樂高出現史無前例的巨額虧損,負債近10億美元,銷售額在短短兩年内下降了40%。

這一年,新的CEO克努德斯托普臨危受命,确定了将樂高重新帶回到積木上的新方向,專注核心資産(積木和樂高體系),核心産品(城市系列、得寶系列),核心客戶(5-9歲兒童)。此外,樂高優化産品開發流程,建構了一個産品創新矩陣,為創新設定了邊界,創新不再盲目,不會為了創新而創新。

在這些措施的努力下,樂高才重回增長賽道,并成為現今全球最大的玩具品牌。

反觀今天文章主角,茅台與瑞幸的聯名就像是樂高與《星球大戰》的合作,通過打破原有體系,尋找新的增長點。茅台在冰淇淋、文創等方面的嘗試也與樂高有相似之處。從樂高起死回生的故事裡可以看到,通過多元化戰略解決增長問題存在一個雙刃劍,盲目多元化有可能會稀釋自身在原本行業的優勢,也影響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

事實上,每一次多元化嘗試都存在着對現有品牌價值稀釋的風險。

曾經的白酒頭牌五糧液就是為了快速擴張,采取OEM貼牌模式,由廠商生産,經銷商貼牌銷售,造成五糧液品牌價值的稀釋,最終交出了白酒的頭把交椅。要知道五糧液的擴張隻是在白酒領域,茅台涉及的品類更多,挑戰肯定更大。

穩居白酒頭牌的茅台當然需要新的增長點,但尋找新的前提是保持原有優勢位置,要知道中國白酒賽道強者如雲,在茅台之前,泸州老窖、汾酒、五糧液都曾坐過頭把交椅,現如今他們也還在虎視眈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