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6歲孫正義發起“反攻”

66歲孫正義發起“反攻”

66歲孫正義發起“反攻”

反攻階段,孫正義還會不計估值地接盤AI獨角獸嗎?

文丨獵雲精選 ID:lieyunjingxuan

作者丨邵延港

新的财年,軟銀一改防守姿态,起身卷進AI競賽。

在今年7月舉行的軟銀股東大會上,孫正義宣布,軟銀将從防守模式轉為“進攻模式”,決定all in AI。過往的一年多,孫正義在軟銀的重度虧損中懷疑自己,但他不滿足于現狀,也不會花太多時間來撫平舊傷,孫正義已經吹響了反攻号角。

66歲孫正義發起“反攻”

來源:軟銀官網

據悉,2023财年第一财季(今年4-6月),軟銀進行了18億美元的新投資,與進入防守階段前2022财年第一财季的22億美元投資接近,要知道此前四個季度,軟銀的投資幾乎停滞。

孫正義在近日舉辦的軟銀世界企業大會上演講時預測:未來,人工智能與人類智力的差異,相當于人類和猴子之間的智力差異。AI正處在時代風口上,但孫正義沒想到,名下軟銀作為全球久負盛名的風險投資公司,在AI時代卻像是一個局外人。

曾經的軟銀,手握上千億美元資金,在一級市場專挑“大”的,即“投大不投小”。對于成長階段的企業不計估值,很少有拿不下來獨角獸,阿裡巴巴、Uber、Arm、波士頓動力、Wework等皆是如此,但現在,軟銀以及已經66歲的孫正義似乎到了又一個需要改變的時刻。

在軟銀經曆的長達一年的防禦階段中,孫正義認為世界進入“混亂模式”,他和軟銀需要變得更謹慎,學會采取更具防禦性的政策。一年多後,孫正義與軟銀的反思成果遇到了AI浪潮,他們走向哪個方向呢?

轉守為攻,孫正義“all in AI”

去年,軟銀釋出了一份公司曆史上最難看的财報,其于2021财年的淨虧損約1.7萬億日元,旗下負責投資業務的願景基金淨虧損2.64萬億日元。

造成巨額虧損的原因,系彼時軟銀持有的上市投資組合公司的股價下跌,包括滴滴出行、南韓電商企業Coupang、東南亞出行巨頭企業Grab、印度最大移動支付和商務平台Paytm等,當時願景基金幾乎所有參股的科技公司股價都已經低于發行價。

是以,一直秉承“相信直覺、依賴直覺”激進投資風格的孫正義稱,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緣沖突,世界開始進入“混亂模式”,他和軟銀集團變得更謹慎,未來也會采取更具防禦性的政策。

在2022财年中,軟銀的确如孫正義所言,自從在2022财年第一财季做出22億美元投資後,軟銀随後幾乎暫停了投資。據悉,軟銀在2022财年一共進行了31.4億美元的新投資或後續投資,遠低于2021财年的442.6億美元。

去年11月,孫正義就将軟銀的日常管理工作移交給CFO後藤芳光等高管,表示自己以後不再出席軟銀的财報會議。

當外界以為孫正義要退休時,全球掀起了一波人工智能浪潮,Chatgpt攪動着全球資本市場。

在今年6月的軟銀集團年度股東大會上,孫正義再次公開露面主持會議,AI、ChatGPT等概念不時地出現在他公開演講的整個過程。此外,孫正義正式宣布,“我們準備把過去的防守模式轉變為進攻模式。3年前,我們手上的現金并不多,一直處于防禦模式。現在我們賬面的現金有5萬億日元,已經準備好進入進攻模式了。”

孫正義的投資主要通過軟銀和旗下願景基金一期、二期及拉美基金三隻投資基金,在全球股市回暖和重新調整方向後,陸續重新開機新投資。據悉,今年7月份,願景基金投資了保險和數字技術融合的保險科技領域的英國企業Tractable。這是進入2023年以來,軟銀首次公布的願景基金在新項目上的投資。

孫正義和軟銀轉向的目标已經确定為AI。後藤芳光此前稱,軟銀希望能繼續在AI中抓住機遇,延續成立公司的初衷。“我們的初衷就是讓人們通過資訊革命獲得幸福,如今,每個行業都被AI重新定義了。”

實際上,AI作為新技術,軟銀很早就開始涉獵AI領域的投資,但并不是重點方向。2017年,軟銀在美國加州投資了第一家人工智能創業公司ObEN,同年在中國投資了第一家AI創企碼隆科技,之後還投資了商湯科技等人工智能賽道企業。

孫正義稱自己是AI的“忠實信徒”,他還透露,軟銀正在投資各種AI相關的公司和項目,包括自動駕駛、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此外,軟銀還集中資源成立了相關公司,負責研究和開發日本生産的大型語言模型,專門從事日語,開發,銷售和提供生成的AI服務。

面對趨勢,孫正義找到軟銀未來換擋的方向,畢竟他說過“最感興趣的是人工智能革命”。手握重金,孫正義又會如何攪動資本市場?

軟銀進入新版本

在決定“轉守為攻”後,軟銀的首筆投資花落日本機器人初創公司Telexistence。據悉,Telexistence成立于2017年,主要為零售和物流行業開發人工智能驅動的機械臂。

軟銀一直非常看好機器人領域的投資,孫正義也一直喜愛機器人。此前,軟銀還斥巨資收購美國著名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不過後來甩賣給了南韓現代。

在軟銀世界企業大會上,孫正義呼籲日本公司“醒來”,認識到人工智能的潛力。他認為,日本在網際網路時代就逐漸落後,已經無法承受再一次遭遇“失去的三十年”。目前,大約一半的美國公司使用ChatGPT,而隻有約7%的日本公司仍在使用它。

在大模型時代,日本企業确實如孫正義所言,需要“醒來”。在Open AI成為全球焦點後,孫正義自曝幾乎每天都與Open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交談。并且,軟銀還在尋找 OpenAI 的一系列替代方案。據媒體報道,軟銀的移動部門已經與 OpenAI 建立了業務合作夥伴關系,此外軟銀移動子公司還表示希望開發自己的日語版 ChatGPT。

手握重金的軟銀已經開始在全球範圍内搜羅投資标的了。9月份,美國地圖科技企業Mapbox宣布完成由軟銀領投的2.8億美元E輪融資,以推動AI定位技術,進一步拓寬其在汽車行業的應用。據悉,Mapbox是全球最大的地圖定位供應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軟銀一向出手闊綽,标的公司基本是準獨角獸級别,包括願景基金今年的第一筆新投資項目Tractable,其估值早已超過10億美元。但有意思的是,現在軟銀竟然開始親自下場孵化。

據了解,今年7月份,軟銀集團宣布與自己持股8%的被投公司Symbotic,合資組建名為GreenBox的企業,共同打造人工智能驅動倉庫。兩家公司共同投資1億美元,其中軟銀擁有 GreenBox 65% 的股份,而 Symbotic 則擁有其餘 35% 的股份。軟銀與Symbotic兩家股東還簽署了一份合同,未來六年内将從Symbotic購買價值75億美元的人工智能驅動系統。

這意味着,GreenBox 在成立兩年内,不僅獲得了1億美元的投資,其年度經常性軟體、零件和服務收入就将超過 5 億美元。這在軟銀的投資曆程中極為罕見。

此外,9月底有外媒稱,OpenAI 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被曝正和前蘋果首席設計師JJony Ive、軟銀孫正義私下接觸,據說是計劃搞出全新的AI硬體産品。

孫正義和軟銀,已經有轉向早期投資的迹象了。今年年初,現代數字銀行服務商Kwara完成300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中竟然有軟銀的身影。在9月份,據外媒報道,Stack AV自動駕駛卡車企業獲得了軟銀的天使輪投資,金額高達10億美元。Stack AV是一家貨運卡車領域的自動駕駛公司,成立至今不到1年時間,不過這家公司的創始團隊正是之前自動駕駛賽道的超級獨角獸Argo AI的創始團隊。

軟銀投資風格的細微調整,與此前在AI領域投資的失利相關。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風口正盛,軟銀卻處在這場AI浪潮的邊緣。據市場調研公司pitchbook的近期資料,全球26家生成式AI獨角獸,軟銀隻投資了其中一家。

造成變化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喜歡接盤獨角獸的軟銀,在投中的多個獨角獸估值接連暴跌造成的連續幾個季度巨額虧損的情況下,已經開始思考該怎樣向早期投資方向走了。

如何尋找失去的“光環”?

孫正義19歲時在留美期間,制定了一個人生50年計劃,其中談到:20多歲創業;30多歲籌集資金;40多歲一決勝負;50多歲完成事業;60多歲交棒給下一任。

今年孫正義已經66歲了,按照人生規劃,孫正義快退休了。但這兩年軟銀的成績讓孫正義開始質疑自己,甚至在深夜以淚洗面。

之前一年,孫正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推動Arm上市。因為處在巨額虧損中的軟銀,自然考慮過出售控股的Arm來回血。2020年9月,英偉達宣布以現金加股票的方式,斥資400億美元收購Arm。但這一并購卻面臨着反壟斷審查的艱難挑戰,英偉達最終宣布放棄這一交易并支付12.5億美元的毀約金。

好在軟銀還有其他值錢的資産,比如阿裡巴巴。截至2023年6月末止,軟銀手上的阿裡巴巴股份差不多已經全部變現,于2023年6月30日的持股市值或隻有0.02萬億日元,相當于其持倉價值的0.1%。

此外,軟銀還虧本出售了商湯科技股權。經過一系列的“防守”操作,軟銀2022财年的财務報表終于有所改善。

手握5萬億日元的孫正義直言,“如果不能擁抱 AI 便是失去未來”。

今年以來,軟銀願景基金負責歐洲、中東、非洲和印度投資的部門,已經組織幫助投資組合公司采用人工智能,并一直在為其支援的創始人安排與該領域領先企業的會面。正如軟銀投資人所說,“我們不想投資一家錯過人工智能浪潮的公司,然後在三年後變得無關緊要。是以,擁有一支成熟的技術團隊,并在合适的行業中使用人工智能使商業模式更加高效,這是我們開出新支票的必備條件。”

9月14日, Arm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今年美股最大的IPO,甚至推動了美股科技企業IPO的市場熱度。另一方面,Arm在着重強調未來在AI方向的努力,未來将與AI深度綁定。孫正義也将Arm視為諸多AI公司産生協同效應的核心。孫正義表示,他相信技術發展以及進化的願景,并為前沿科技公司提供風險資金。未來,軟銀願景基金,Arm将成為軟銀集團的兩大增長引擎。

不可否認,孫正義是有雄心壯志的,多年來,幾乎每一次出手都能引起業界關注,打法激進,将衆多獨角獸收入麾下。目前AI風口起飛的獨角獸如雲,軟銀又該如何在衆多泡沫陷阱中,順利赢下這場反攻戰呢?

(首圖來源:軟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