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馬赫等于幾公裡時?為何飛行器用馬赫來描述速度,它到底有多快

作者:科普啟示錄

有一天,動物界舉行全員賽跑運動會,參賽的除了兔子烏龜之外,還有螞蟻、大象等體型太過懸殊的動物們。起初比賽進行的還算順利,可當大家商量用何種機關來展示動物們的速度時,便出現了嚴重的分歧。

因為,螞蟻氣喘籲籲快速爬行的時候,大象撩開長腿幾步就跑出了老遠,更不要說魚蝦在水中遊,鳥和蜜蜂等在空中飛。從體型到速度都有差異,甚至所處環境媒體都不一樣,是以難以統一機關也算情有可原。

眼看動物們束手無策,于是大家便求助更高等的動物人類。人類就說,他們每天其實也在為不同移動速度該如何衡量而發愁,好在聰明的人類發明了不同機關間的換算模式。

1馬赫等于幾公裡時?為何飛行器用馬赫來描述速度,它到底有多快

(一架正突破了音障的飛機)

比如步行就用米來計算;車船民航客機就用千米來計算;更高速度的超音速飛行器,諸如超音速戰機、火箭、飛彈等就用馬赫來計算。這樣一來,既能清晰展示不同物體的移動速度,也能精準的利用各衡量機關進行換算。

聽了人類的介紹後,動物們紛紛感慨:這直立行走的猴子之是以能統治地球,原來是腦子裡有真東西。

下面要接着說的,就是超音速飛行器的衡量機關——馬赫。

超音速飛行的速度機關,為何用馬赫代替千米?

“馬赫”這個詞大多數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常從各類資訊中,看到其用來指代某種高速飛行器的速度。陌生則由于大多數人對它知之甚少,其指代的速度究竟是多少,往往也是一知半解。

1馬赫等于幾公裡時?為何飛行器用馬赫來描述速度,它到底有多快

(可以超音速飛行的協和民航客機)

從慣常思維來看,某種物體移動速度是多少,隻要進行累計即可。比如普通火車的時速為120千米,高鐵的時速可以達到300-600千米,飛機的時速超過了800千米。移動速度加快,在原有的“千米”機關前增加數字就行。然而,數字的增加是有上限的,這個上限就是聲音的傳播速度。

音速又叫聲速,可概括了解為聲波在環境媒體下的傳遞速率。環境媒體不同,音速也就有快有慢。日常所說的“音速“,指的是聲音在空氣媒體中行進的速度,換算成距離機關大約為每秒343.2米,即每小時1236千米。

看起來這個機關數值可以固定,可實際上即便是在空氣中,由于高度、密度、濕度以及溫度等差異,音速的數值也會有變化。

1馬赫等于幾公裡時?為何飛行器用馬赫來描述速度,它到底有多快

(2.92馬赫下飛機産生的音爆)

比如萬米高空的音速大約為295米每秒,但若是降低到海平面的高度,其速度就成了331.5米每秒;除了高度有差異外,空氣中溫度每升高一攝氏度,音速也會以每秒大約0.6米的速度增加。

目前人類社會中,能超過音速移動的物體隻有飛行器。如果用正常的速度機關來衡量不是不可以,但是一方面這樣的數值會很大,另一方面無法精準表達飛行器所處環境媒體的具體情況。于是在專業的表達領域,就出現了馬赫這個機關。

又因為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随着環境而改變,馬赫所代表的隻是一個相對機關,是以”一馬赫“的具體速度并不固定。

1馬赫等于幾公裡時?為何飛行器用馬赫來描述速度,它到底有多快

(超音速飛行産生的激波又叫沖擊波)

此外,飛行器一旦以超音速的姿态飛行,機體本身的操縱性能和穩定性随時會發生改變,而測量所得到的馬赫數,正是為了應對這種變化而出現的精準表達。

也是以嚴格意義上來看,馬赫能換算成正常的速度機關(一馬赫大約為每小時1225千米),但是在專業人士眼裡,它又不僅僅是用來表達速度的。

可能有些人還是不解,不就是超過了音速嗎,幹嘛在表達上非要搞得這麼複雜?這就又得說到超過音速這件事,究竟是難還是不難了。

超音速飛行,”超過“的究竟是什麼?

一架飛機以每小時800千米的速度飛行,飛機在後面飛,發動機轉動以及機體摩擦氣流産生的聲音就會跑到前邊去。

而一旦飛機以超過音速的速度飛行,機體本身就得追上它自己先前發出的聲音,在這個不斷追上聲音,又不斷産生新的聲音再追上的過程中,就會因為和空氣的劇烈摩擦而産生激波。

1馬赫等于幾公裡時?為何飛行器用馬赫來描述速度,它到底有多快

激波又叫沖擊波或者震波,它在空氣中形成的橫切面,就橫亘在飛行器的前面,由此形成的阻力被稱之為音障。說的簡單一點,超音速飛行本身也會産生阻力,而且這種阻力就伴随在速度提升的前提上。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就好比交替踩着自己的腳面上天。實際中人難以突破引力上不去,可理論上隻要你雙腳交替的速度超過了引力,你就能上天。超音速飛行,也是要突破機體自身産生的音障。

20世紀早期,由于人類對空氣動力學了解不多,嘗試超音速飛行的飛機,要麼由于音障的阻力摩擦解體,要麼失控墜毀。

直到1947年10月14日上午,美國才成功進行了超音速試飛。飛行員耶格爾駕駛的X-1飛機達到了每小時1066公裡,他也成為了第一個突破音障的人。從此以後,人類掌握了超音速飛行技術。

1馬赫等于幾公裡時?為何飛行器用馬赫來描述速度,它到底有多快

(第一架超音速飛機X-1在試飛過程中)

是以,超音速飛行,首先要超過的就是音障。隻是不知道第一次試飛的時候,地面上的人有沒有聽到什麼可怕的響聲。

音爆的威力有多大?

近些年來,人們經常在網上讨論,某地晴空萬裡突然響起滾滾炸雷。過去人們不知道那是什麼,現如今大家都聽過了音爆這個詞。

音爆和音障密不可分,簡單來了解,一旦飛行器的速度超過了音障臨界點,沖擊波就會産生像爆炸一樣的聲音,這便是音爆。這種震耳欲聾的聲音能輕易擊碎玻璃,甚至能夠讓建築物産生裂痕。

1馬赫等于幾公裡時?為何飛行器用馬赫來描述速度,它到底有多快

(X-1飛機試飛前從母機脫離)

正因為音爆威力巨大,至少在聲音上是如此,那些擁有現代先進戰機的國家,就常常用飛機的音爆吓唬對手。這一點,以色列軍方可謂運用的爐火純青。

居住在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經常抱怨,他們的窗戶玻璃時時會破碎,有時候房子都因為巨大的炸雷聲而出現了裂痕。這種聲音,正是以色列空軍的戰機,以低空超音速飛行制造出來的。

由于聲音巨大且有破壞力,一些國家的反恐部門,甚至想嘗試利用音爆吓阻恐怖分子。或者是在解救人質的行動中,利用音爆轟碎他們所在地點的玻璃,便于地面部隊行動。

1馬赫等于幾公裡時?為何飛行器用馬赫來描述速度,它到底有多快

(F-18音爆瞬間,據說攝影師花了5年才捕捉到)

除了殺傷力之外,特定的環境條件下,音爆還能産生一些視覺盛宴,最常見的便是音爆雲。因為沖擊波的壓強會導緻溫度下降,迅速凝結的水汽就會聚集在飛機的後方,在音爆産生的瞬間形成一個巨大的光環。

在現實中,音爆多年來困擾的,是民航領域的超音速飛機發展。

音爆不除,民航超音速飛行就難以實作

實際上在20世紀,頭鐵的英法以及蘇聯,曾強忍着音爆的困擾,研發營運過超音速民航客機。

上世紀六十年代,英國和法國聯合研制了協和飛機,蘇聯則研制了圖-144飛機。此後,蘇聯的飛機商業營運到了1978年,協和飛機則營運到了2003年。兩款客機退役後,世界上再沒有超音速客機了。

1馬赫等于幾公裡時?為何飛行器用馬赫來描述速度,它到底有多快

(圖-144與協和飛機)

各國之是以不再推出超音速的客機,正是因為沒有消除音爆的技術。巨大的噪音,在飛機起降的過程中,會嚴重幹擾機場周圍的居民。而且,超音速飛行本就需要更大的動力,油耗和高成本成了很多航空公司的痛,尤其和時下低碳環保的理念不相符。

即便有諸多難點,多年來各國依舊沒有放棄在技術上的攻克。2018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在研發一款低音爆飛機,據說在飛行速度達到1.42馬赫的情況下,飛機産生的聲音就像關閉轎車門一樣。

1馬赫等于幾公裡時?為何飛行器用馬赫來描述速度,它到底有多快

(NASA低音爆噴氣式客機設計圖)

而美聯航則在2021年高調宣布,最遲到2029年,公司将重新開啟高速航空客運服務。一旦超音速客機重新營運,據說從歐洲飛到北美隻需要三個半小時。

屆時,大量的富人将會嘗試訂購小型的超音速私人客機。富人們需要速度,航空公司也能找到新的赢利點。就目前人類擁有的飛行技術而言,發展超音速飛行器,就是最優解。

1馬赫等于幾公裡時?為何飛行器用馬赫來描述速度,它到底有多快

(波音設想的未來客機,可以達到五倍音速)

結語:光速飛行能實作嗎?

當然了,多年來人類也一直在暢想光速或超光速飛行,但方法理論提了很多,還沒有一項能落到實處。

2019年,NASA的研究人員大衛·伯恩斯曾發表一項新理論,用近光速粒子加速相對性螺旋引擎,之後就能讓航天飛行器接近光速運作。雖然理論聽上去不錯,但不少科學家支出目前還沒有實體定理的支撐。

1馬赫等于幾公裡時?為何飛行器用馬赫來描述速度,它到底有多快

除了這一理論,霍金在去世前一年提出過雷射推進原理,俄羅斯的科學家則在研究利用太陽光實作速度提升。

也有一些研究者,嘗試利用核電火箭來完成星際航行。2019年有消息顯示,美國一家由前宇航員創辦的私人公司,正在研發核動力火箭。據說該火箭可以用一個月的時間飛到火星。

1馬赫等于幾公裡時?為何飛行器用馬赫來描述速度,它到底有多快

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目前來看實作光速飛行的成果都還沒有出現。不過,人類既然能跨越音速這個障礙,光速同樣也能跨越。但科研的道路,就是路漫漫其修遠兮了。

參考資料:

《不可思議的瞬間:超音速飛機如何實作“音爆”》 解放軍報 2016年5月28日

《戰機如何突破“音障”》 解放軍報 2020年4月17日

《戰鬥機突破音障的瞬間:綻放詭異的美》 科普中國 2017年8月29日

《“音爆”不解決 民航難以實作超音速飛行》 BBC 2018年7月24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