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秋日養陽正當時!常做2事、按3“生陽穴”,讓你補足陽氣、不怕虛寒

作者:星星飛翔

時值秋日,草木逐漸凋零,萬物開始潛藏。此時,陽氣衰弱、陰氣盛行。無論是動植物還是人,都需要養精蓄銳。我們能做的就是把陽氣藏好、養足了,這樣才能為來年的生機勃發做準備。具體要怎麼養陽呢?咱們繼續往下看——

養陽必做2事,讓你秋冬不再怕虛寒!

1、曬太陽從中醫的角度看,天氣一涼,有些人就手腳冰涼、常常生病,就可能是由于夏天受寒、陽氣虛弱,以緻體内陽氣“不夠用”,不足以抵抗寒涼。《黃帝内經》指出,“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秋日養陽正當時!常做2事、按3“生陽穴”,讓你補足陽氣、不怕虛寒

圖源:壹圖網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之本,而要補足陽氣,可以試試曬太陽。曬太陽最好選擇在早上10點前曬,此時陽光溫和,能避免曬傷。曬太陽也不是曬得越久越好,建議每次曬15~20分鐘,具體以感覺身體溫暖舒适、微微出汗為度。曬完後記得喝點溫開水,以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

2、多運動《易經》裡有“動則生陽,靜則生陰”的說法。也就是說,适當的運動,有助于補充陽氣和改善陽氣虛的狀況。是以,建議大家多到戶外進行運動鍛煉,如太極拳、八段錦、慢跑、廣場舞等。微微出一身汗,有助于陽氣宣洩、帶走體内寒濕。

​秋日養陽正當時!常做2事、按3“生陽穴”,讓你補足陽氣、不怕虛寒

圖源:壹圖網需要注意的是,秋冬多風又較為寒冷,有條件者建議在室内進行。

常按3個“生陽穴”,振奮全身陽氣!

1、“頭之陽”——百會穴頭部為諸陽所會,五髒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上注于頭部。簡而言之,頭部是所有陽氣彙聚的地方。如果頭陽虧虛,可能會出現頭痛、眩暈、精神不振、多夢易醒等症狀。按揉位于頭頂正中的百會穴,可以通暢百脈、調補陽氣。取穴: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秋日養陽正當時!常做2事、按3“生陽穴”,讓你補足陽氣、不怕虛寒

圖源:家庭醫生出品方法:食、中二指并攏按住百會穴,順時針按摩約3分鐘,之後作點按約2分鐘。2、“背之陽”——至陽穴中醫認為“背為陽,腹為陰”。背部的脊柱是督脈的所在,督脈主一身陽氣,被稱為“陽經之海”。是以,想養陽,可以從後背開始。

後背有一個穴位叫至陽穴,是補陽氣的最佳穴位。按揉至陽穴,有振奮全身陽氣、疏通經絡的作用。取穴:至陽穴位于背部中央,肩胛骨連線的中點。

​秋日養陽正當時!常做2事、按3“生陽穴”,讓你補足陽氣、不怕虛寒

圖源:家庭醫生出品方法:用指腹按揉中脘穴1~2分鐘,并配合點按。平時曬太陽時,也可多曬曬後背,對補陽氣很有幫助。3、“腎之陽”——湧泉穴位于腳心上的湧泉穴,有着“腎經之氣猶如湧泉之水”的意思,是以也被認為是腎經經脈的第一穴。經常按揉此穴,可起到補腎陽、固腎氣的作用,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還能改善睡眠。取穴: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秋日養陽正當時!常做2事、按3“生陽穴”,讓你補足陽氣、不怕虛寒

圖源:家庭醫生出品

方法:先用一側大拇指點按另一側的湧泉穴;每次3分鐘,按至足心發熱後,再換另一隻腳操作。力度大小,則以自己舒适為宜。

來源:養生每日推送